“资深名师”自如角色反复横跳的背后:在线教育不能成为在线忽悠


你敢想象吗?这些居然是出自同一个“资深名师”。


这样的广告套路并不新鲜了,如此切换自如的角色横跳,不正是前几年那些“鹤发白须”、口出狂言,出现在各个“神药”广告中的“神医专业户”的翻版吗?


“资深名师”自如角色反复横跳的背后:在线教育不能成为在线忽悠


那么事出原因是什么呢?近日,几家头部线上培训机构的广告在朋友圈刷屏,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同公司、不同学科的“资深名师”居然是同一个人。语重心长的背后,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跑场网红就此被揭穿,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尴尬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有些心寒,教育的初衷不是“浇灌灵魂”吗?而在“开局一张嘴,后面全靠编”虚假广告背后,教育似乎已经变了味。


2020年是在线教育发展的关键之年,在疫情的催化下,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疫情防控期间,多个在线教育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千万以上,在“停课不停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本是一个可喜的讯号,在线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降低学习成本等方面有着重大潜力,数据、算法等的运用为精细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资深名师”自如角色反复横跳的背后:在线教育不能成为在线忽悠


随着寒假到来,各家线上教育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生源争夺战。但奇怪的是,机构吸引生源的不在是课程质量上,而是剑走偏锋,衍生了上述令人“无语”的虚假广告;不仅如此,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机构在吸引生源上可谓是绞尽脑汁,大打价格战的后果买单的却是各位家长朋友,一旦预付长期学费则很容易出现退款难、维权难的局面;虚假广告、夸大其词更是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是打着教育的幌子,行坑蒙拐骗之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并不否认的是在线教育的市场性与商业性,但是教育与我们日常交易的商品不同,它之所以显得“珍贵”,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思索、经验的沉淀与知识的积累。无论教育如何商业化,但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商业归商业,教育始终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永远离不开良心、真心、责任心。服务是教育的初衷,质量是教育的底线。


“资深名师”自如角色反复横跳的背后:在线教育不能成为在线忽悠


如此庞大的教育市场,显而易见的乱像,这些都在警示我们:整治教育乱像,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监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等六部此前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对在线教育及其投放的广告加强监管、严格审查、形成震慑。


“资深名师”自如角色反复横跳的背后:在线教育不能成为在线忽悠

《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


在线教育作为教育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新现象,存在着商业化运营的固有弊端,也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检验着我们对于互联网行业监管、治理的力度与态度,也是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在线教育乱象是一个“多龙治水”的议题,需要社会各界系统性发力,也需要消费者加强维权意识,提升维权技巧。如此才能让商业回到商业的领地,让育人回归育人的本质,让在线教育重拾初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名师   在线   在线教育   生源   校外   疫情   初衷   自如   虚假   本质   尴尬   角色   家长   课程   质量   机构   商业   广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