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张家子孙,为何姑姑张茂渊重视张爱玲,却对侄子非常冷淡

应该说,张茂渊是张家难得的一个温暖之人。

新旧时代交替中的张家,就像是阴暗潮湿角落里的一块腐朽的木材,充满了腐朽落后的气息。

而张家的一对兄妹,也是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和思想。

作为家中的男丁,张志沂从小就被当成尊贵的少爷伺候着长大,他早就习惯了这种落后奢靡的生活方式,当新思潮冲击这个社会的时候,年轻的张志沂却丝毫没有年轻人的热情,只愿沉浸在自己旧社会少爷的生活里,过着糜烂而没气息的生活,终日与鸦片为伍。

同样是张家子孙,为何姑姑张茂渊重视张爱玲,却对侄子非常冷淡

而和他截然相反的,是妹妹张茂渊。虽然是亲兄妹,但是张茂渊却非常不喜欢家里这种风气,她渴望过一种全新的生活,那种全新的生活里,有光明有进步,而不是像张家一样,充满着旧社会腐朽的气息。

于是,在张茂渊的强烈要求下,张家终于同意把她送去欧洲留学。而就在这个时候,嫂子黄逸梵,却极力恳求张茂渊,让自己和她一起走。

同样作为张家的女人,没有人会比张茂渊更了解黄逸梵的感受,作为一个了解过新思潮的女子,却要陪在一个鸦片丈夫身边,在这个沉沉落幕的张家里,消耗着大好年华。

张茂渊心软了,她同意了黄逸梵作为陪读跟着自己欧洲的请求,于是,这对姑嫂俩,就像是终于离开鸟笼的小鸟,快乐的飞去她们梦想的天空。

只是,她们姑嫂俩在国外海阔天空的快活,却苦了还在家里的张爱玲、张子静姐弟俩。留在一个抽鸦片的爸爸身边,没有母亲也没有姑姑护着,这对姐弟俩的日子可算是难熬。

不同的是,张爱玲尚且可苦尽甘来,张子静却是注定了被抛下。

同样是张家子孙,为何姑姑张茂渊重视张爱玲,却对侄子非常冷淡

几年后,这对姑嫂俩终于回国了。游走过欧洲繁华的黄逸梵,再也无法忍受这样一段腐朽落后的婚姻生活,她和张志沂提了离婚。同时,因为怕张志沂会重男轻女,影响了张爱玲日后的发展,所以黄逸梵极力为张爱玲争取权益,一定要让她去上学,学习各种名门闺秀所具备的技能,甚至后来,还把张爱玲接到了身边照顾。

张爱玲和母亲的生活,虽然说不甚愉快,可至少,她的母亲对她尽了心。后来母女分开,姑姑张茂渊也接过了培养侄女的责任,尽心教导她,为她的前程出谋划策。如同当年她带给黄逸梵新的生活,她同样带给了张爱玲一段新的生活。对于张爱玲来说,姑姑张茂渊给她的温暖,远比父母给的要多。

而张子静却不同了,黄逸梵认为他无论怎么样,都有父亲爱护,所以从没为他费过一点儿心,不能说她完全不疼张子静,只是说疼得很有限。黄逸梵从不是影视形象中那种为爱无私奉献的伟大母亲,她对子女的爱,都建立在不影响她生活的基础上。

当张爱玲的到来,影响到了她的生活质量的时候,她对张爱玲,言语中总是充满了各种怨。所以当张子静在家中备受父亲和继母的虐待,想象姐姐一样来投奔母亲的时候,黄逸梵只有冷漠的一句:我负担不起这么多人,而你姐姐已经占去了名额。所以张子静只能无奈的回到张家。

张志沂从来不是黄逸梵设想的那种重男轻女,相反,他是完全没有儿女心,他不在意女儿的成长,也不在意儿子的成长。眼里只有自己的那片鸦片世界。张爱玲还幸好有母亲姑姑带着长点见识,张子静却是在压抑的家庭氛围里,也养成了压抑的性格,阴暗,懦弱。

这或许也是张茂渊为什么不喜欢张子静的原因。她在张家待了太久了,对张家那种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阴暗腐朽,早就充满了厌恶。而张子静身上的特质,却无一不是张家的痕迹。

有一次张子静去看张爱玲,聊得长了点,不觉已到晚饭时间,姑姑张茂渊对他说:“你如果要在这里吃饭,一定要和我们先讲好,吃多少米的饭,吃哪些菜,我们才能准备好。像现在这样没有准备就不能留你吃饭。”

这样的对话,充满了冰冷感,算是明晃晃的逐客令了,张子静慌忙告辞,张茂渊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温暖的存在,尤其是张爱玲。然而对于同样是侄子的张子静,张茂渊却显得有种不近人情的冷血。

同样是吃食,有一次,张爱玲去姑姑家玩,突然想吃包子,张茂渊就用现成的芝麻酱作馅儿,捏了四个小小的包子,蒸了出来。

多么明显的对比差异!张爱玲与后母产生冲突,被父亲一顿毒打关小黑屋的时候,家里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不敢说话,唯有姑姑张茂渊,为了侄女张爱玲和哥哥据理力争,反遭了哥哥一顿毒打,连金丝眼镜也被打烂了。

张茂渊为张爱玲,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亲生母亲黄逸梵也没她做得多。然而面对侄子张子静,她却是冷血的让人诧异。

其中的原因,或许可以从张家的痕迹中追溯一二。

同样是张家子孙,为何姑姑张茂渊重视张爱玲,却对侄子非常冷淡

在张茂渊看来,张子静和哥哥何其相似,他们都是旧社会家庭里养出来的孩子,落后、懦弱、卑微,而走出来了的张爱玲,却更像是她自己的缩影,清冷又孤傲,一腔才华。张茂渊或许从未想过,落后懦弱从来不是张子静自己的选择,他只是早早的被放弃了,然后被时代的洪流甩开了。

一方面,张子静就像是腐朽的张家的代表,让张茂渊喜欢不起来;另一方面,在文学上大放异彩的张爱玲,清冷孤傲的性子,就像是她自己的影子,让她不得不疼惜。这或许才说张茂渊,对这姐弟俩的态度,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

而对于张子静来说,早在被母亲和姑姑放弃的幼年,在落后的张家社会里,他的精神已经逐渐被养废,他没有姐姐那样惊艳的才华,也没有出彩的性格。在母亲黄逸梵,姑姑张茂渊,姐姐张爱玲构建的那个世界里,他无法进去,也无法插足,只能黯然的返回养他长大的张家。

很久很久以后,黄逸梵去世,留下遗产给张爱玲,却没提儿子张子静;很久很久以后,张爱玲去世,留下遗产给好友,却没有留给弟弟张子静;而父亲忙于抽鸦片,也耽误了张子静的婚事,他终生未娶,只因没有钱。

张子静一生,父不疼,母不爱,姐不亲,姑不怜。少年时想走出旧时代的家,抱着一双球鞋去姑姑处见母亲,母亲说负担不起。在姑姑处,留顿饭的资格都没有。姐姐那儿,十有八次见不到,到最后,姐姐远渡重洋走了,都没招呼一声。张子静在楼下推着自行车,终究还是忍不住哭了。张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之向往,即便是腐朽如父亲,至少还有鸦片可期待。而张子静的一生,又剩下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姑姑   姑嫂   重男轻女   旧社会   欧洲   侄子   鸦片   子孙   冷淡   阴暗   懦弱   落后   气息   重视   家里   哥哥   父亲   姐姐   母亲   张爱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