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光影交错情感交融,刘江导演细腻诠释


《光荣与梦想》:光影交错情感交融,刘江导演细腻诠释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杜甫名作《春望》的最后两句,也是热播剧《光荣与梦想》中毛泽东的一句台词。

当时的画面是,即将赶赴朝鲜战场的毛岸英,在离家前给爸爸毛泽东梳头。毛岸英说“爸爸,头发又掉了不少”。毛泽东则回了一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场戏,导演刘江用光影交错的手法,将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父子情,毛泽东对亡妻杨开慧的思念之情,毛泽东及其家人对国家的深情,呈现得既细腻又真挚,生生把人看哭了。

《光荣与梦想》:光影交错情感交融,刘江导演细腻诠释

画面先是毛岸英给毛泽东梳头,然后切进了杨开慧给毛泽东梳头的画面。当毛泽东起身让毛岸英坐下并给他梳头的时候,画面又切入了毛泽东给杨开慧梳头的情景。导演刘江用几组看似简单的梳头镜头,和一次次对梳子的特写,将毛泽东身为伟人的平凡一面,展示得淋漓尽致。此时此刻,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即将送儿子上战场的父亲,一位思念亡妻的丈夫。

《光荣与梦想》:光影交错情感交融,刘江导演细腻诠释

屡次被特写镜头聚焦的那把梳子,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信物,是本剧开篇的戏核,也是全剧由始至终贯穿着的夫妻情、父子情的见证与寄托。这把梳子,不仅见证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鹣鲽情深,也诠释着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父子深情。

剧集开篇不久,为了国家的未来,也为了民族大义,毛泽东不得不离开仍在襁褓中的孩子与爱妻,奔赴广州参加会议。剧集尾声,为了国家安宁,也为了世界和平,毛泽东亲自将儿子毛岸英送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首尾呼应的两组离别大戏,导演刘江用一组极具生活气息的梳头镜头,在打开观众情绪闸门的同时,也拉近了伟人与观众的情感距离,情绪的共振,情感的共鸣也油然而生。

《光荣与梦想》:光影交错情感交融,刘江导演细腻诠释

导演刘江的代表作有《誓言今生》、《黎明之前》、《媳妇的美好时代》、《咱们结婚吧》、《归去来》、《老酒馆》等,他也是白玉兰、飞天、金鹰最佳导演大奖的大满贯得主。刘江导演最擅长的就是精准捕捉那些暖人心魂、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励人前行的琐碎生活和细腻情感。

《光荣与梦想》是刘江导演首次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在做到大事不虚的同时,刘江导演还充分发挥了其执导生活情感剧的强项,另辟蹊径地从毛泽东的家庭情感入手,聚焦其作为丈夫、父亲的生活日常,关注其家庭成员中的妻子、儿子等群像,一下子就在观众中建立起了代入感和共鸣感,让伟人的人格魅力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光荣与梦想》:光影交错情感交融,刘江导演细腻诠释

将细腻情感铺排于风云际会的时代洪流中,用光影交错的手法让情感的交融更自然也更流畅,导演刘江在《光荣与梦想》中一直都是这么做的。除了上述那组梳头戏,《光荣与梦想》中还有很多个类似的生活细节。比如任弼时病逝那场戏,毛泽东去悼念并安抚其家属,毛泽东的言语情真意切,令人动容。而当画面切进任弼时拉小提琴的画面时,小编一下就哭了起来。

李达向毛泽东表示想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场戏,毛泽东用意味深长的几句话,与李达交了心。这个时候,尽管画面没有插入李达昔日犯错的戏份,但陈独秀、王明、张国焘等人犯错的言论及画面却自动带入到了笔者的脑海中。这场戏尽管只有短短几分钟,却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光荣与梦想》:光影交错情感交融,刘江导演细腻诠释

再比如毛泽东催婚毛岸英和刘思齐的戏份,那完全就是邻家老父亲的形象。“共产党人不是冷冰冰的工作机器,是最有人情味的活生生的人”等金句,也都将毛泽东平易近人的父亲形象烘托了出来。而回首整部剧集,类似这样极具生活化的场景和画面,不计其数、不胜枚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众多献礼剧中的一部,《光荣与梦想》既有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大事的梳理和回顾,也有对细琐生活、细腻情感的聚焦。尤其是对剧中人物爱情、亲情、友情的生活化还原、碎片化捕捉,更是为该剧起到了锦上添花、增彩着色的作用。刘江导演对《光荣与梦想》的出彩诠释,细腻表达,也为同类型剧的创作开辟了新路径。

《光荣与梦想》:光影交错情感交融,刘江导演细腻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光荣   细腻   导演   梦想   情感   剧集   戏份   用光   梳子   伟人   光影   战场   观众   画面   父亲   儿子   刘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