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童年

八十年代的春天,村东的那条小河刚开始开裂,柳梢吐出了嫩黄的芽子,地上长满了荠菜,村里的孩子们拿起镰刀,挎上竹篓,忙碌的田间晃动着他们娇小的身影。

父辈劳作,儿女跟随。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是命根子,除了填饱肚子以外,少许的粮食换成微薄的钱添补家用,还有来年的种子。

村里的孩子是用泥土做的,鞋子里、兜子里比比皆是。玩累了,出汗了,那满是泥巴的手朝脸上抹上一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得那么天真,那么灿烂。

那个时候的家庭是不懂得教育的,任其自生自灭。愿意上就上,不愿上回家干活,同期上学的孩子班里有四十多个,小学还没毕业,就剩下七个了,大部分的孩子都跟着家长学做起了农活,农活对于他们来说,承载了一代的记忆。

小时候的孩子是羞涩的。盼着过年,数着星星,年终于来了,初夕的清晨,天还没亮,拽着大人的衣角,挨家挨户去跟邻居拜年,学着大人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大爷大妈们拿来好吃的糖果,我们羞涩着躲在父亲的身后,嘴角的湿润被昏暗的灯光掩盖的天衣无缝。

小时侯的孩子是充满好奇的。学校的钟挂在校园内的一棵榆树上,底下系根蝇子。老师对我说你去敲下放学的钟吧。那时的敲钟人象征着一种威严和神圣。我满心欢喜地夺门而出,铛、铛……当敲到第三下时,一只鸣蝉掉在脚下,蝉肚子里还有一只黄蜂,好奇的我捡了起来放在手上端视,谁曾下被黄蜂蜇了一下,手肿了好几天不能握笔。

小时侯的孩子是充满争强好胜的。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前街的几个孩子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放学如赛跑,钟声如裁判员下达的口令,钟声一响,几个孩子便一窝蜂的飞奔起来,向终点站出发,谁跑的最后脸上强装着笑容,心里还是有点难受。

童年像一轮风车,转动着那个时期的流金岁月,童年像一只风铃,那铃声不时的会在耳边响起。那么亲近,那么清晰,可是童年再也回不去了,童年味道却像一枚最纯的香甜,令人回忆,使人意犹未尽。

每每从梦中醒来,好像又回到了儿时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榆树   蝇子   竹篓   兜子   童年   荠菜   农活   黄蜂   钟声   村里   羞涩   大人   好奇   脸上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