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幸福

你还记得幸福的味道吗?


人到中年,前无通路,后无归途。


生活一地鸡毛,幸福也好像落上了一层厚重的灰,逐渐成为一声叹息。


美国教育家杜朗曾试图寻找幸福:

他从知识里找,得到的只是幻灭;


从旅行里找,得到的只是疲倦;


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忧愁;


……


直到有一天,他在火车站看见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


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妇女旁边,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婴儿。


然后,一家人开心离去。


这时,杜朗才惊奇地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他高兴地松了口气,从此醒悟:“生活的每一个正常活动,都是一种幸福。”


幸福不是一种定义,而是一种感受。


詹姆斯·奥本海姆说:

“愚蠢的人,从远处寻找幸福;聪慧的人,从脚下根植幸福。”


用力争取,用心感知,才是对待幸福的态度。


找到自己的幸福

忙,是幸福的起点


幸福要争。


争,不是和他人争,而是和懒惰争。


古诗有云:

“人闲是非多,百忙解千愁。”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


忙起来的人,日子过得充实有滋味,生活就会幸福而绵长。


佛经中,记载了智仁和尚的故事。


他晚年外出游学,二十年后回寺。


弟子们看见师父依旧充满活力,像临走时那般年轻。


心里疑惑,于是问师父:

“您这二十年都是怎么过的,怎么还是活力满满?”


智仁笑答:

“这二十年,我过得很好,每天讲经说法、读书画画,和你们外出游玩一样开心。”


第二天,弟子们还在梦中酣睡,智仁已经起床诵经,做早课。


早课结束,紧接着就是为弟子们讲经说法。


闲暇时间,还会练习字画。


从早到晚,没有一刻停歇。


如此几天下来,从未间断。


于是,弟子又来问师父:

“师父,您整日忙碌,不觉得辛苦吗?日夜不停歇,怎么不见一丝衰老?”


智仁笑答:

“每天这么忙,可没时间变老了。”


人在忙碌时,会忘记自己的年龄。


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躺着刷几个小时手机、看几个小时电视再容易的事了。


如果日日沉溺于安逸,懒得改变。


得到的快乐无所凭依,心里也会空落落的,逐渐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相反,忙起来的人,内心富足而踏实。


忙起来,是一种生命力的释放,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会持续不断地带来心灵的满足和愉悦,是一种真实且长久的幸福。


找到自己的幸福


找到自己的幸福

闲,是幸福的支点


生活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生动,一个是沉静。


生动的时候做事,沉静的时候思考。


对闲暇时光的把握,藏着一个人的前途。


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著书。”


能真正享受闲适的人,多非等闲之辈。


胡适先生在一次讲学中,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


提到白话文,便说完全是空闲时间的充分利用。


他每天至少十几份兼职,忙的不可开交。


可一旦闲下来,便会思索如何能让普通大众都听懂自己的课。


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用不同方法测试白话文推行的效果。


在别人闲逛的时候,胡适让白话文“占领”了中国,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


他曾说过:

“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


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


你用你的闲暇研究历史,你也许会成个史学家。


你的闲暇往往决定你的终身。”


曾有人做过一个分析: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按72岁计算,那么睡觉占了20年,吃饭占了6年,生病占了2年,文体活动占了8年,工作占了14年,而闲暇时间还有22年。


怎样利用空闲时间,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高度。


很多时候,人生中一些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董卿,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人,让人一看就心生美好。


其实,她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利用闲暇养出来的。


小时候放暑假,她便窝在家里看唐诗宋词,读《红楼梦》。


后来工作繁忙,也会忙里偷闲,每天挤出一个小时读书,直至今日。


真正厉害的人,都把“闲时”当成自己的“增值期”。


梁实秋说:

“人在闲的时候,才最像自己。”


在这段专属于自己的美好日子里,放慢脚步,悄悄努力,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了。


找到自己的幸福


找到自己的幸福

静,是幸福的节点


漫漫人生,路长且折。


浮躁的世俗中,充满着太多欲望和诱惑。


拒喧嚣于门外,揽清醒于心间,唯有守静。


心静,才能不被世俗干扰,幸福才能自然生长。


克劳狄说:

“自然界给了每一个人幸福的机会,人们都知道,却不知如何得到它。”


在浮躁的生活节点上,我们不妨停下来,静一静心,梳理自己。


石原恒和,一个温柔谦逊的制作人。


由他牵头制作的游戏《口袋妖怪》,截至去年,全球总销量近3亿份。


由此改编的动漫豆瓣评分高达9.1,“黄色皮卡丘”形象更是成为无数孩子的童年偶像。


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平和的人,也经历过情绪带来的影响。


在风靡全球的“皮卡丘”出现之前,石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技术人员。


一直以来,他们这支团队都像家人一样亲密无间。


后来,石原带领的团队接到一个制作时长长达2年的大项目。


但是,由于程序编写过程并不顺利,过了约定时间,当初的设想依旧未能成形。


那段时间,石原每天工作到深夜,心情也开始逐渐浮躁。


他甚至逼问员工:“为什么做不到?”


渐渐地,团队内部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项目主负责人之一甚至提出要离开。


最后项目虽然完成了,但石原的心里却很受打击。


石原坦言:

“在那之后的很多年,我都不敢拿出当时的作品,哪怕再多看一眼。”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与思考,石原才逐渐变得平和起来,开始接受新一轮的挑战。


又经过6年的潜心开发,《口袋妖怪》横空出世,在全世界创下了爆炸性的关注度。


采访中,石原面对着镜头露出欣慰的笑容:

“如果没有经历那一次的情绪波动,我也不会找到生活的真谛。


我觉得幸福不是植入执念,而是守住平静和童真。”


内心安静的人,是不会被外界环境打扰到的。


心静,才能守住幸福。


《后汉书·郭泰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郭泰在路上看到一个人背着瓦罐走路。


途中,瓦罐突然落地,摔的粉碎。


但行路人却好像没事发生一样,继续走路。


郭泰赶上前去,问他为何连看也不看,就弃之不顾。


这人答道:

“破都破了,再看还有什么用呢?”


生活中的幸福,是拿得起的欢喜,与放得下的豁达。


最实在的幸福,就是不与情绪计较,守住宁静,脚踏实地地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


找到自己的幸福


找到自己的幸福

醒,是幸福的拐点


人这一生,最难的是清醒。


清醒做事,不纠缠琐碎,不轻言失败,心中多一分光明坦荡,人生就多一份坦然和舒心。


杨绛说过: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


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世人都尊称杨绛为“先生”,但她本人却谦逊低调,待人处事和善真诚。


在她的认知里,自己并不是什么名人,只是一个文字工作者。


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是人生路上最坚定的幸福。


西晋时期,诸王争战不休。


张翰担任齐王的幕僚,住在洛阳。


有一年秋天,秋风渐起,张翰不禁怀念老家吴郡的鲈鱼脍与菰菜羹。


他说:

“人生能够适意是最可贵的。


我怎么可以在数千里外做官,只顾追求名声与地位,而舍乡情于不顾呢?”


于是辞别齐王,吩咐备车,回老家去了。


不久后,齐王作战失败,洛阳乱成一团,而张翰却早已在老家过上了安稳平静的生活。


清醒是一种自我省察、自我觉悟的心态。


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最大幸福。


找到自己的幸福

享受追求幸福的过程


人生是一个过程,每一段旅途都有自己的美丽风景。


用心品读,用心感受。


每一次努力,都是向幸福的招手。


每一次感悟,都是对生命的升华。


曾在这样一个高评分影片中看过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齐木是一个超能力者,他可以心灵感应、预知未来、隐身、分身,只要你想得到的他都会。


就是这样的他,却常常觉得生活无聊。


因为世界上所有的难题,对他来说,都轻而易举。


没有难题,他几乎找不到让自己开心的理由。


因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实是踮起脚尖,拿到自己想要东西的过程。


我们感受的不是得到结果的瞬间,而是有笑有泪的每一个过程。


忙碌的时候用心,悠闲的时候修心,浮躁的时候静心,独处的时候醒心。


这一条人生路上的风景,才是我们无可替代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胡适   心静   讲经说法   早课   幸福   白话文   师父   闲暇   守住   浮躁   清醒   用心   过程   时间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