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自打有了皇帝,大臣们每天都得‘起奏陛下’但其实作为报告文件的奏折,却不是自古就有的,至于它的出现时间,咱得到琉璃厂的一家老字号里去寻找答案,琉璃厂上的门脸儿都古香古色,真正的老字号反倒难以辨认了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而咱们要找的这家‘清秘阁’已经在琉璃厂西街做了二百多年的买卖了,主打商品之一正是奏折,鲜为人知的是,清朝以前并没有奏折,大臣们给皇帝打报告,私事儿用奏本,公事儿用题本,一份儿公文传到皇帝手里,可谓是呈现繁复,而且内容公开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到了康熙年间,张廷玉规范了公文制度,公函先写提纲,皇帝批了,您再写正式报告,这提纲就是奏折,但有一条规矩,为了提高保密性,皇帝在奏折上写的意见不能写进正式报告里,如此一来,正式报告就成了官样儿文章,逐渐就被奏折取代了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也就是说,奏折是要皇帝亲自御笔朱批的,皇帝写字儿的纸张,自然得与众不同,那么清秘阁凭什么拿下了官方稿纸的订单呢,如今清秘阁镇店之宝是店里岁数最大的一叠子1978年生产的宣纸,如今北京城生产宣纸的厂子遍地都是,但却质量参差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因为秘密就藏在‘宣纸’的名字里,宣纸正是因为安徽‘宣城’的‘宣’字而得名的,中国文人惯用的纸张为什么让一座小县城抢走了冠名权呢,这就得说到宣纸的原料了,它主要是由青檀皮和沙田的稻草煮成的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现如今咱们所看到的宣纸都是用‘宣城’当地的稻草和青檀皮晒干之后煮成纸浆,而后用细网眼儿的纱布在里边反复捞浆,一层一层晒干而成,青檀是一种树,青檀的树皮就是青檀皮,这种原材料在北方很少见,但在这里可以教您一招,立马就能看出来宣纸里的青檀皮痕迹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如果您把一张宣纸对着聚光灯照射,您看到的这些拇指肚儿大小的白色团状物,行话叫‘云朵’这就是青檀皮纸化的模样,更值得一提的是要煮成制作宣纸的纸浆必须选用三岁的檀树皮和晾晒一年的沙田稻草杆儿,只有这样做出来的纸浆才有韧性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不仅如此,同样是宣纸,也分不同的种类,主要分三大类,一个是特净皮,净皮,棉料,特净皮的比例就是皮料重,多一些,大概是7比3左右,7 是‘檀皮’3是‘稻草’,净皮大概是5比5左右,皮料重一点儿,还有一种就是棉料,棉料书法类用得比较多,沙田稻草浆的比例要高一些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一般大概在6比4左右,只要是合格的宣纸,清秘阁还会专门印上带有‘清秘阁’三个字儿的水印,但是话说回来,奏折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能允许一个民间小店私自售卖呢,传说周嬷嬷‘皇帝的奶妈’拜见皇帝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说自个儿儿子不争气,见天儿跟家待着没事儿干,老这么慎着不是事儿,看能不能赐给他一差事,大臣们就建议,不如在琉璃厂这条街开个南纸店,就把清秘阁赐给他,就这么把清秘阁三个字儿赐给了周嬷嬷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这三个字儿正是取自‘纯正稀少’的意思,有乾隆皇帝撑腰,文武大臣捧场,产品过硬的清秘阁这才逐渐做起了奏折的买卖,而在琉璃厂的一得阁老店里,有一块骨灰级的墨汁儿,也就是‘云头艳’它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就开始生产了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一得阁的老掌柜谢崧岱是湖南湘乡人,清朝咸丰十年,也就是公元1860年,12岁的小谢被父母送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国子监学习,等着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然而不成想名落孙山,小谢细致缜密的分析了他落榜的原因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不是水平问题,是研墨耽误了太多的功夫,于是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牺牲我一个,造福同学们,放弃学业,研发考试专用文具,于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墨块一下就变成‘水货’了,知识分子出身的谢老板深知,这墨汁儿里的含金量一点都不能少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您知道古人用墨有多讲究吗?简单点说,楷书用墨要偏干,而草书所用的墨则要干湿结合,流畅的地方要湿润,笔锋犀利的地方要干燥,而书画用墨则能把一种黑色分出五种区别来,分别表现远近虚实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不仅如此,墨汁儿还承担着另外一份责任,好的墨汁儿不仅要对书画作品的质量负责,还得对咱们的感受负责,所以只能有墨香,不能有墨臭,如今一得阁还保留着最古老的一款云头艳墨汁儿,它里面加入了一剂秘方,所以写出来的字儿会呈现出略微的紫光,显得字儿特别的亮

老北京文化,横扫宣武琉璃厂,解读清秘阁,一得阁背后的历史故事

对于古代科举考生们来说,一手漂亮的字儿能增加卷面成绩,如此说来,借助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强制性的推行渎职教育也不失为古人的一种有效之举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琉璃厂   咸丰   沙田   宣城   宣武   云头   奏折   墨汁   字儿   宣纸   纸浆   大臣   清朝   稻草   皇帝   报告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