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生姜咱们都见过,各家厨房里必不可少,但这种做菜的佐料跟台湾关系还很密切,从某种层面来说,它是联系北京与台湾的一件重要信物,老北京的三不老胡同咱都熟悉,胡同和生姜,听着两个不相干的词儿却能联系起台湾和北京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这是因为三不老胡同曾经住过一个人,也就是明朝最成功的的三宝太监郑和,其实郑和作为太监最成功的的地方就是七下西洋,而在其中第六次的时候,他的船队来到了台湾,据《台湾府志》记载,郑和率领的船队在台湾停靠,受到了台湾人的欢迎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在生活,陆航识别等方面,给予郑和团队热情的帮助,而郑和在台湾短暂停靠的时期,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发现不少台湾人生活在山高水冷的地方,所以容易生瘟疫病,于是郑和就命令部下,把随船带来的大陆姜种赠送给了台湾人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并交给他们用生病治病,防病的方法,还亲自把一些姜种种植在了台湾的山岗上,从此生姜就在台湾岛上安家落户了,郑和在台湾种的姜,还被台湾人注册了一个商标,号称‘三宝姜’据清代诗人王士祯写的《香祖笔记》中记载,台湾凤山县有三宝姜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相传明初三宝太监所植,可疗百病,后来三宝姜逐渐成为了台湾的品牌,而郑和则成为了三宝姜的形象代言人,如今台湾人在吃‘三宝姜’时还会记起郑和的功绩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东晓市有个金台小学,而在康熙年间这里是一座书院,建立这座书院的人叫施世纶,也就是传统评书《施公案》的男一号,虽然施世纶经常活跃在小说戏曲当中,但是比起他的老家儿也就不算什么了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因为施世纶是一个清官,但他的父亲是一个能臣,施世纶的老爸叫施琅,看过《鹿鼎记》的人应该对这个人物不陌生,他配合韦小宝攻打过神龙教,当然这只是小说里的情节,但是在历史上施琅不但是一个称职的海军将领,更是主张加强对台湾的开发和治理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施琅的第一任领导是郑成功,但是因为他们二人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郑成功杀了施琅全家,施琅在这种情况下投降了清朝,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后,施琅逐步当上了福建水师提督,主管福建的水军事务,康熙22年,也就是公元1683年,施琅带兵平了台湾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统治政权的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率众向康熙投降,按时事情到这儿,应该是告一段落了,但问题是台湾面临两种选择,因为施琅平定之后,朝廷内部有人提出来,主张放弃治理,这一主张遭到了施琅的反对,于是朝廷内部形成了所谓的‘弃留’之议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面对朝廷一些反对的声音,还是坚持自个儿的看法,最终康熙被施琅说服,在台湾设立府县,都说时间会证明一切,如今看来,施琅当初的‘固执已见’是正确的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过去天地会是隶属台湾郑家的一支秘密部队,他们的口号就是反清复明,而陈近南的儿子会来到北京考试,这事儿还得从台湾说起,康熙年间,统治台湾岛的是郑成功一家,郑成功有个儿子叫郑经,而郑经有两个儿子,郑克臧和郑克塽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陈近南是郑克臧的老丈人,辅佐郑克臧治理台湾,可惜后来因为派系斗争,陈永华抑郁而终,在此之后,陈梦球返回福建泉州,整天在家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心只读圣贤书,康熙32年,陈梦球来到北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而这一年正是施琅平定之后的第十个年头,陈梦球最终考中了进士,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台湾籍的进士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在得知陈梦球的身份之后,康熙还特意做了批示,据《福建通志台湾府》记载,圣祖谕大臣曰,此忠义陈永华子也,圣祖指的就是康熙皇帝,就是说康熙皇帝对大臣们说他就是忠义的陈永华的儿子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有了领导的肯定,陈梦球的仕途一帆风顺,当过山西巡抚,也就是负责检查山西省的各级官员,如此看来,他老家儿陈永华一心反清复明到头来还不如自个儿儿子陈梦球,在北京参加个考试更实际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上演公车上书前传的地方,就是老北京的台湾会馆,台湾会馆历史上也称‘全台会馆’是1890年左右,在朝廷为官的台湾籍官员花钱修建的,原来是在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三年之后搬到了前门大蒋家胡同,也就是大江胡同,说台湾在北京的办事处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在台湾会馆前有这么一组雕塑,也就是公车上书前传的五个主角儿,他们闻听清政府签署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之后,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众多举人公车上书之前,就开始给督察院写信,并要求督察院把这封信拿给光绪皇帝看看,由此一幕公车上书前传上演了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要说这五个人当中,还不都是赶考的学生,其中叶题雁和李清琦都是政府官员,其余的三个汪春园,罗秀惠,黄宗鼎是来北京参加科举的举人,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台湾人,在这多说一句,其中的汪春园是历史上的最后一名台湾籍进士

老北京的台湾事儿,三不老胡同,崇文金台书院,揭开隐藏的真相

在《清光绪朝中日外交史料》一说中记载,这五个台湾人在信中所表达的意思就是要把台湾让出去,我们就拼了,由此能够看出来,台湾人对‘分裂’这事儿是十分气愤的,而这五位台湾人给朝廷写信的事儿,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台湾五举子公车上书’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台湾   忠义   崇文   胡同   进士   生姜   福建   台湾人   朝廷   会馆   北京   书院   康熙   事儿   公车   皇帝   真相   也就是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