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小饭馆见证大时代,今儿从一张1980年10月7日,出版的《北京晚报》开始聊起,这张报纸中间的位置有一条新闻,说的正是悦宾饭馆儿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老北京人都知道,在改革开放初期,开个体经营饭馆儿,全国几乎都没几家儿子而悦宾饭馆儿是头一家,之所以要开饭馆是因为老掌柜的郭培基在北京饭店上班儿,手艺特别好,媳妇儿刘桂仙是一保姆,两人的手艺都特别好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再加上当年正好赶上知青,上山下乡这个活动取消了,大量知青都返城回家,老郭家的几个孩子都回来了,全都没工作,待业在家,温饱成了最大的问题,光靠两口子挣死工资压根儿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所以这才有了开饭馆儿的想法,刚开始只是想靠自个儿的手艺解决温饱问题,其实当年北京也有不少饭馆儿,只不过大部分都是国营饭馆儿,国营饭馆儿也不能说做的不好吃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高英培先生就曾说过,您往那一坐,点完菜以后,没过一会儿就看见服务员托着盘子走出来喊,这是谁的肠子?自个儿点的菜得自个儿拿,态度一点都不讲究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而价钱方面,悦宾饭馆儿比其他国营饭馆儿都低不少,就算搁现在的角度来看,他家的饭菜也不贵,其实当年只要稍微能便宜一点,北京人就觉得已经很像样儿了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确实让利让了不少,当对于这种敢第一批吃螃蟹的北京人,外界的说法褒贬不一,他们家一进门口儿有一块匾,号称尝尝看,写的是1980年10月,但它没有落款儿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通过这一点咱们就可以看出,当时那个年代对于私人做买卖这件事儿来说,郭家心里也没底,他也不知道大伙儿能不能接受,刚开业的时候郭培基老爷子还在上班儿,下了班儿以后,进了胡同口儿,下了自行车,还得低着头走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生怕被别人给认出来,因为是改革开放第一家个体户儿,所以来的外宾比较多,于是就有了不少风言风语,说什么的都有,但全都是一些贬义词儿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从这张老照片上可以看出来,领取人姓名是郭鸿利,他是老爷子的儿子,考虑到了传承问题,希望自个儿的后代能把这份手艺传承下去,所以写了儿子的名儿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据说这张证儿办的时候还发生了不少事儿,只有街道给盖章儿还不行,还得找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而当时的修理业跟手工业工商是允许有部分个体经营者,但对于餐饮业是没有先例的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老太太想了一辙儿,见天儿搬着板凳儿跟人上班儿似的,九点一开门儿就进去,往那一坐就开始跟人家汇报饭馆儿的情况,这么一跑就跑了一个多月,正是凭借着这股子坚韧劲儿把工商局的人给感动了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当年北京人在悦宾饭馆儿里能吃到香酥鸭,盐水鸭,葱油白鸭,鸭子多是因为只有鸭肉不需要凭票购买,买回来后给街坊邻居尝了以后,没过多久就在胡同里掀起了热议,就这样,鸭肉成了悦宾饭馆儿里的重要原材料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最典型的一道菜就是锅烧鸭,吃起来确实特香,刚开始的时候他家全都是菜牌子,柜台上有一牌子,听老北京人说八十年代末也就二十多道菜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在悦宾饭馆儿如今的菜单儿上,早已不是当初那七个菜,而且今天几十种特色菜肴,其中有不少都是咱北京人经常吃的家常菜,比方说有醋溜土豆丝儿,豆腐盒儿,锅塌豆腐,面筋白菜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还有干烧鱼,红烧鳝段儿,糖醋排骨等等深受北京人喜爱的特色菜,其中五丝桶,蒜泥肘子风味菜更是成为了饭馆儿里的头牌,纵观这份菜单,其食材范围涵盖了鱼肉,蛋,果蔬几大类,食材营养搭配也极其讲究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翻看网评时发现,不少老北京人都对他家的五丝桶情有独钟,外面是纯鸡蛋打的,薄薄一层的鸡蛋小饼儿,里面卷的不光有菜还有肉,荤素五种丝,搁在嘴里,绝了!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个人觉得这道菜能够体现出那个年代的一些文化,重点是它能勾起无数老北京人的回忆,过去上悦宾饭馆儿吃饭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外宾,但现如今下馆子的老北京人特别多,早些年他们都舍不得,现在大伙儿生活条件都好了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自个儿不想做饭了,都会奔悦宾饭馆儿要上一两个菜,好吃又实惠,不少北京人都认悦宾饭馆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家的品质或者说菜的味道一直都没变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有不少老字号都口碑都崩了,但悦宾饭馆儿在北京人眼中几乎是零差评,所以悦宾饭馆儿确实有不少老北京人的回忆,毕竟北京城现在像样儿的饭馆儿是越来越少了,像悦宾饭馆儿这样的更是少之又少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所以说他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独家记忆,吃的不是菜,更多的则是一种情怀,倒不能说北京人是去悦宾饭馆儿怀旧,但确实给北京人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儿,翠花胡同悦宾饭馆,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记忆

而且他们老郭家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能在这感受到浓烈的老北京人情味儿!欢迎关注,转发,点赞,一键三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北京人   饭馆   北京   北京城   鸭肉   外宾   个体户   大伙儿   知青   老爷子   温饱   手艺   他家   胡同   当年   确实   儿子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