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外科之父”,从医70年获奖无数,却没有一双像样的袜子

二战期间,德国统治者对犹太人近乎赶尽杀绝。

这天,德国士兵把三四十个犹太人拉到一个地方,准备枪毙他们。这一幕正巧被一名医生看见,他看着这些犹太人,心中顿生怜悯,于是他壮着胆子走上前,对士兵说:“这些人都有伤寒病,还会传染人,可危险了。”

这话似乎吓到了士兵,他接着说:“你把他们留给我,我来治。”思考一番后,士兵将犹太人留了下来,医生随即在地下室摆了许多床,让犹太人得以安身。

这名医生叫裘法祖,他是中国外科之父。

他是“中国外科之父”,从医70年获奖无数,却没有一双像样的袜子

-1-

1914年,裘法祖生于浙江的一个书香世家,他很喜欢打排球和拉提琴,但都没有玩出名堂来,后来他在读书时看到与医学相关的文献,此后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十八岁时,如愿考入同济大学的医学院,立志要做一名医生。一天,母亲的肚子突然疼起来,看了好几个医生也无济于事,她每天都活在痛苦中,病也越拖越重,最终母亲没能撑住,便撒手人寰了。

这对于年仅十九岁的裘法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他翻遍医学文献,发现夺走母亲性命的是阑尾炎,这个病并不严重,只是没有好的医生,所以母亲才早早地离开了他,于是他发誓一定要好好学医。

1936年,裘法祖得到一个去德国留学的机会,那时欧洲的医学十分发达,德国更是以严谨著称,裘法祖很想去,但他没有足够的钱支撑他留学,这时,裘法祖的两个姐姐出面资助他,这样一来,他终于去了德国,继续攻读医学博士。

在德国上学的日子,裘法祖非常勤奋,学校组织考试时,他常常拿到满分,成了最优秀的学生,连一向严肃的老师也对他赞不绝口,因此他很自豪。

三年过去了,裘法祖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留在当地的一个医院工作,在德国,刚毕业的医生是不能上手术台的。有一次,裘法祖老师的助手休假了,老师便让他暂时做一段时间的助手,那时的裘法祖只是个进修医生,他听了这个消息后很高兴,所以他特别勤快,一有时间就跑去了解病人的病情,这股认真劲儿,让老师更加欣赏他。

后来,助手休假结束,但老师认为裘法祖做得更好,于是决定让裘法祖接替助手的位置。

八个月后,裘法祖终于可以上手术台了,他第一次开刀就是做阑尾炎手术,手术很成功,后来裘法祖遇到了他的第三个病人,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也患有阑尾炎,裘法祖给她做了手术后,没过几天她就去世了。

病人去世是要开刀检查的,以此来确定死因,检查后才知道,原来这位病人后期感染,才导致了死亡,这并不是裘法祖的责任,可他还是很内疚,老师对裘法祖说:“她是四个孩子的母亲。”这句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影响着他今后几十年的作风和态度。

-2-

二战时期,伤员越来越多,裘法祖做手术也越来越频繁,他的技术提高得很快,来德国的第七年,便被提升为外科主任。

裘法祖在当地的名声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他还当起了老师,专门带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也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个叫罗懿的德国姑娘。

他是“中国外科之父”,从医70年获奖无数,却没有一双像样的袜子

裘法祖给学生上课时,总让罗懿上台协助他做实验,两人渐渐熟悉起来,机缘巧合下,裘法祖向罗懿表白,他们便顺理成章地在一起了,但当时的德国在希特勒的统治下,种族歧视很严重,所以他们只能偷偷地谈恋爱。

二战终于临近尾声,裘法祖随即与罗懿登记结婚,婚后两人十分幸福,在当地不仅有别墅住,还有汽车开,这样的生活悠闲又安定。一天,罗懿见裘法祖心神不宁,心事满满,她一问,才知道,原来裘法祖想回中国,因为那里也有战火,他想去救助同胞。面对裘法祖的诉求,罗懿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跟他一起回国。

1946年,裘法祖带着妻女上了回国的轮船。在船上,有两个人发生了冲突,随后开始打架,其中一个人用刀捅了对方,导致对方的肝脏破裂,一下流了很多血,必须得抢救,轮船负责人便请裘法祖救人。船上有个独立的手术间,能提供手术环境,裘法祖把那人的血止住后,又将他的伤口缝合好,这个人被裘法祖救活了,一时间,船上的人都很佩服他。

裘法祖救人的消息传得很快,他刚下船,一大帮记者迅速围上来采访他,有很多医院都想请他做外科主任,但裘法祖一个也没答应。后来教育部领导建议他回同济大学医学院,裘法祖才重新回到母校,当起了教授。

而罗懿则在同济医学院工作,担任一名医用的德语老师,每次上课,她都是第一个到的,还会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回国初期,国内经济举步艰难,裘法祖和罗懿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后来,罗懿加入了中国国籍,并谢绝了德国政府给她的双重国籍,为此她失去了外国专家的专有待遇,很多年来,她的工资只有一百多块。

即便如此,她也从不抱怨生活,反而时常告诉裘法祖,要对每个病人认真负责,裘法祖把她的话记在心里,从医多年,他一直以严谨著称。

只要是他做的手术,从头到尾都是自己来,不让旁人插手,这使得许多人非常信任他。

一天,有个病人找裘法祖看病,病人在十年前做过一个手术,当时主刀医生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手术过后,她总觉得肚子不舒服,随后开始食欲不振,慢慢削瘦了许多,那时还没有超声波,所以病人去遍各大医院也查不出病因,于是她便从武汉赶到上海来找裘法祖。

裘法祖摸了她的肚子,感觉有个东西在里面,但又不知道是什么,随后裘法祖又请妇科医生来看,妇科医生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最后裘法祖决定给她开刀检查。

不开不知道,一开吓一跳,病人肚子里居然有块布毛巾,这块毛巾是原先的主刀医生留下的。

裘法祖把布拿出来后,病人马上就好了,她很感激裘法祖,并为裘法祖写了几个字:生枯起朽,这幅字被挂在同济医院里。

-3-

50年代初期,国内只能做阑尾炎等小手术,能做高难度手术的裘法祖很快名扬上海滩,那时外科还没分科,裘法祖首先提出把大外科分为普通外科,后来同济医学院搬迁到武汉,裘法祖也随之而来。

到武汉后,裘法祖开始研究器官移植,当时这在世界范围都十分稀有,一开始,裘法祖用狗头来做实验,把两个头放在一只狗上,结果两个头都在叫,整整持续了24小时,首次试验就达到这个成效,已然很成功。在做了一百多次实验后,裘法祖准备进行真正的人体手术。

这时,上海那边的医生到同济医学院来参观学习,裘法祖把所有经验全告诉了他们,同医院的一个主任忍不住埋怨:“你怎么什么都告诉他们。”可裘法祖却说:“中国好,就是我们好,科研要共同分享。”

上海的医生借助他给的材料,率先将实验做成功,而裘法祖是第二个成功的,虽然不是第一,但他却不在乎这个虚名。

作为医生,裘法祖时刻为病人着想,这背后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罗懿,他家有个老保姆,一天,保姆突发脑溢血,把她送到医院后,罗懿每天都去照顾她,她给保姆洗澡、洗脚、擦身,这份善良时刻督促着裘法祖,所以一直以来,裘法祖都认为自己有如今的成就,夫人才是第一功臣。

两人从来没吵过架,几十年来感情依旧如初,裘法祖曾说:“真正的爱情,是她喜欢我,我喜欢她,什么都可以为彼此牺牲。”

一路走来,有爱人的陪伴,裘法祖才觉得心安。

2001年,裘法祖获得“医德风范终身奖”,在此之前,国内获此殊荣的,只有四个人。他带过的学生不计其数,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器官移植专家夏穗生,都师从裘法祖,他无疑是医学巨星。

2008年6月14日,裘法祖逝世,这天中午,学生们为他更换衣物时,翻遍了柜子,都没找到一双像样的袜子,6月18日,在遗体告别会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告别裘法祖,在国内,还没有医生能有如此高的待遇。

他是“中国外科之父”,从医70年获奖无数,却没有一双像样的袜子

裘法祖的一生,不为名,不为利,他没有208万的日薪,但却将自己的科研奖金全部捐出。

他用一生践行了什么叫医者仁心,他曾透露过他的成功秘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希望中国能多几个裘法祖,他们比明星更值得崇拜,也希望人们能永远记住他的名字,他叫裘法祖,是中国外科之父。

他是“中国外科之父”,从医70年获奖无数,却没有一双像样的袜子

作者:七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中国   外科   同济大学   同济   阑尾炎   德国   像样   犹太人   医学院   袜子   士兵   病人   手术   母亲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