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24年,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才是当之无愧的偶像

作者:枍染

隐姓埋名24年,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才是当之无愧的偶像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首次进行地下核爆炸实验时,有一个不顾劝阻、不惧危险的人,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穿着防护服就顺着爆炸洞口艰难地爬进去。

“疯了吧!这么危险还是不要去了!”

“小心点啊,这可危险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去的!”

他不管不顾,将众人的话抛之脑后,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挪向洞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拿到了地下核试验现象学的第一手资料。

他穿着被汗水浸透防护服,嘴里没有半句怨言,高兴得像个孩子。

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程开甲。

01

1918年8月3日,在江苏吴江的一个商贾之家里,程开甲出生了。

都说名字是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在程开甲身上也不例外。

作为家中独子,家里人对程开甲自幼就寄予厚望。

取名为“开甲”,是因其有“种子破壳萌发”之意,家里人都希望他将来能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因为家底殷实,程开甲从来不愁吃穿,还手握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么说吧,一般人只能站在学校外旁听,他已经坐在教室摇头晃脑地背书了。自幼受尽了家里人的宠爱,只要他开口,大家都会想办法满足他的愿望。

因为生性贪玩,程开甲还常常逃课,结果往往是被老师抓着衣领回教室领罚,即便如此他仍还屡教不改。抓一回,跑一回,抓一回,又跑一回……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程开甲也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中渐渐长大。

可好景不长,在小程开甲7岁那年,祖父与父亲因病相继离世。主心骨倒下,意味着程家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

在遭受同行乡绅打压,与混乱的时局下,没过几年,程家便开始败落。原本诺大的家族离得离、散得散,最后只剩程母一人操持生活。

而小程开甲也从吃喝不愁的富家子弟,变成了生活拮据的“苦娃子”。

看着家里天翻地覆的变化,小程开甲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一改往日的顽劣,下定决心要认真学习。

1931年,13岁的程开甲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且受教于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杰出的教育家顾惠人。

在中学学习生活中,程开甲在书上了解到了不少国外名人的科学事迹,像物理学家伽利略、爱因斯坦、牛顿等人,他们用尽毕生所学一心为科研事业做贡献。

伟人的奉献精神给小程开甲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同时也在他的心中悄悄地埋下了科学家的种子。

02.

1937年,东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战火也很快就蔓延到了浙江。为了躲避战乱,浙江大学先后搬到天目山、建德、江西吉安、泰和等7个地方。

整整四年多,浙大的老师都在提心吊胆下讲学,生怕日军一个炸弹就把大家杀个片甲不留,而浙大的学生也在每日颠沛流亡下艰难地听学。

彼时,看着战争肆虐后寸草不生的土地,程开甲深感痛心却又无能为力,只得握着拳暗暗下定决心:

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钻研科学技术,只有科技才能兴国!

大学毕业后,程开甲没有像同班同学一样着急谋生,而是继续留在浙江大学担任物理系助教,开始相对论和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发表了学术论文、完成了理论推导,还被狄拉克推荐发表在了剑桥大学的《剑桥哲学杂志》上。

1944年,26岁的程开甲花费无数日夜,从选题、实验、结论都亲力亲为,独立完成了《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的课题研究。

然而,苦苦付出的心血却被狄拉克一句话惨遭驳回。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多年后,一位外国学者却凭测得新粒子质量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他的计算值与程开甲当年的计算值几乎一致,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时间转眼来到1945年,十四年的抗日风波终于平息,而程开甲也在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的推荐下,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收拾好随身衣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后,程开甲就毅然踏上了前往英国的轮船,开始了大洋彼岸的求学之旅。

1946年8月,程开甲正式成为英国爱登堡大学的留学生,导师是物理学大师波恩教授,从事超导电性理论的研究。

在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不高,即便程开甲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也还是遭到了不少的嘲讽。

“中国人知道什么是物理吗?”

“你们这些中国人也懂得超导电吗?”

“你们这些黄种人也买得起皮大衣吗?”

对此,程开甲从未做过回应,而是在学业上更加用功,别人学时他也学,别人休息时他还学。可以说只要是能学习的地方,总会出现一个专注认真的亚洲面孔。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斩获了哲学博士学位,同时还被受邀任职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的研究员。

03

1949年,程开甲决定回国。

面对高薪的单位和满身的荣誉,他没有半点犹豫地离开了这一切,在经历万般阻挠后踏上回国之路。

回国后,程开甲重新投身教育事业,在母校浙江大学任教,成了一名物理系教授,后来还编了一本书叫《固体物理学》。

可即便程开甲再努力,一时半会也无法改变新中国科技落后的现实。在众人都垂头丧气找不到出路的时候,程开甲带着几位科研工作者研制出一台双聚焦β谱仪和一台直线加速器。

放在美国、日本或许只是家常便饭,可对于科学技术落后的新中国来说,简直就是历史性的新突破,这也给科研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1960年,程开甲任职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参与原子弹的研制,也自此开了长达了24年,在人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上隐姓埋名的钻研生活。

表面上说是研制,实际上是从零开始。一没有技术二没有经验,就连制造原子弹的材料也很紧凑,程开甲和科研人员们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硬着头皮上。

他喜欢用笔在他随身携带的小黑板上,一边又一边地推理、演算,写下自己的思路。无论是状态方程理论,还是爆炸物理研究的过程,程开甲都在小黑板上推导,没落下任何一个环节。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他和一众科研人员们研制出了上千台实验仪器,而这大大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与质量。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的上空出现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意味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爆破的一瞬间,千台仪器同时自动启动,拿到了原子弹爆破的所有数据。而这也成了我们在国际地位重大转折点之一。

即便是英美两国,他们的爆炸实验只拿到了部分数据,我们却拿到了所有的数据,这个重大性突破给了大家一颗很强的定心丸,而程开甲本人也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核司令”。

紧接着,属于程开甲的荣誉接踵而至: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八一勋章”和终身成就奖。

几年前,程老被授予“人民科学家”的国家荣誉称号,只可惜,程老还未得知这个好消息,就已离开人世,享年101岁。

为国殚精竭虑,将毕生心血与精力付诸于科研事业,这才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英雄。

隐姓埋名24年,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才是当之无愧的偶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波恩   天目山   罗布泊   浙江大学   两弹   防护服   物理系   隐姓埋名   英国   奖章   功勋   当之无愧   原子弹   洞口   科学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