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红楼梦第三十回《龄官画蔷痴及局外》是龄官的重头戏,里边很著名的“龄官画蔷”,将一个女孩子的心事通过单纯的白描暴露无遗。其中蕴含的爱情醇厚醉人,既昭示着 大观园里又一个青春故事的开头,同时也完成了作为叙述人——宝玉自身形象的塑造。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宝玉偶遇龄官的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五月初一这天,是宝玉非常繁忙的一天。从大清早开始哄黛玉,笑宝钗,到中午戏弄金钏,偶遇龄官,可谓多事叠生,眼花缭乱。

且说那宝玉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

简短的四句排列: 气候、光线、 声音、 树阴、 空灵、 寂寞, 将入夏的气息,情景,氛围,全部展现出来。

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见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

听到有 人偷偷 哭泣的声音, 吸引宝玉站住细 听。这是很吸引人的介入。一下子就把叙述人与读者的距离缩短——相当于,宝玉的眼睛成为我们的眼睛,宝玉的感受成为我们的感受。这种叙述视角产生的审美效果,是单纯全知视角难以达到的。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

展现在宝玉眼前的画面,也是读者眼里看到的画面。站在全知全解的角度,这是完整的龄官画蔷图。但是且慢,曹公写宝玉眼中看到的女孩子(他并不认识龄官)只是在拿簪子“抠土”,根本不是在写字或画字。

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想毕,便要叫那女子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

居然疑心龄官在学黛玉葬花,甚至心生厌恶,有点令人大跌眼镜。而这正是曹公的厉害之处:明着写龄官,实际写的是宝玉。他不仅使我们通过宝玉的眼看到了龄官的行动,也将宝玉作为观察者的性格和思想做了一次重要展露。

宝玉如此猜测龄官,一,可看出黛玉在他心中的地位之高!黛玉葬花,已经构成独特的风景,不仅在宝玉心中,也在爱黛玉的读者心中,烙下了深厚的奇特意蕴,任何他人再葬花,都是在破坏黛玉的美丽,只会引起我们的反感。

这里就包含了曹公要表达的另一层含义,只有生命 的 真诚 才能 创造 最 动 人的 美。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龄官在地上画字——这处细节和后文贾蔷买鸟的细节,这两个短小细微的场景,构成贾蔷龄官的全部爱情故事。但是按书中的发展顺序,这个谜底要到了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字”里,宝玉和读者才会明白:龄官对贾蔷的痴 情。而在这一回里,龄官出现的意义,她划蔷的意义,无论对宝玉还是对读者都是不了解的。所以宝玉最初看到的龄官只是一个陌生的女孩在地上抠土——就这么一个简单机械的奇怪动作,而不是痴男情女惊心动魄的美丽。这样的描写非常符合当事者宝玉的感受,也是非常合理的。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宝玉对龄官的认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眼中的龄官是这样的:

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女,倒像是那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那一个角『色』来。

宝玉忙把舌头一伸,将口掩住,自己想道:“幸而不曾造次。上两回皆因造次了,颦儿也生气,宝儿也多心。如今再得罪了他们,越发没意思了。”

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

只有宝玉才有这样的行为和想法——读者通过宝玉看 到的世界,是打上了他个性和感情烙印的世界,才更显得真切动人。

抠土的女孩不是丫头,居然是个唱戏的。这就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龄官会有这样的举动,因为唱戏的女孩更早熟——很多 科班出身 的 人 出口成章, 因为 戏 里 有很 多 诗词,从戏曲里更懂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这样戏班出来的人,她们的气质与情商,都有些仙气,她们的爱情,也只属于爱情,不属于现实中的烟火气,都更专一,更深情。也让宝玉另眼相看,更容易产生共鸣。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

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

能看得这样清楚,说明离得很近。但是电视剧开始用的是俯拍镜头,始终看不到龄官正面,直到下起大雨,龄官乍一回眸,这才捕捉到清晰的一瞬间。

龄官的长相确实与黛玉相若,其气质和情感上最接近黛玉,自然引起宝玉极大的怜爱,宝玉对黛玉的爱是爱屋及乌的,所以立刻改了态度,从前边的“嫌恶”,变为“不忍弃她而去。”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正因不忍离去,才终于看明白龄官到底在做什么。这也间接说明:真爱都隐藏很深,非宝玉这样的有心人不会发现。

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

注意,是画字,而不是写字——只有没读过书,不识字的人,才会像画画一样去写字。我们小时候不也这样?最先开始的是涂抹描画,而不是书写,这是人最原始的表达方式。

龄官画的什么字,原作可以掩住不写,但电视剧远比书直接,直接给观众演出来了——就是一个豁然开朗的“蔷”字。

可见,龄官眼中的爱情,正好比她画出来的字:无关身份,无关结局,只是那一刻,你是我的心上人,我在你心上,这就够了。这就是爱情本来的样子。

看到这里,我突然又明白了:曹公为什么一开始特意写蔷薇花——龄官画的这个蔷字,与周围的蔷薇花,可不就是一个暗暗呼应的关系?都是同一个蔷字!

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时,

蔷薇正是一种开 在 五 六月份的花, 与 玫瑰 最大 的 区别 是它 属 藤蔓 植物, 需要 搭 架子, 而且 一 开 一 大片。

那么,进入大观园的龄官偶然看见盛放的蔷薇花,心有所感,因此不停地在地上划写所爱之人的名,这不是极其自然吗?

——我们也曾经把喜欢着的人名字写在纸上,一遍又一遍,怕别人看到,就把偏旁部首分开写,只有自己认得是在写什么,那时写写名字觉得特别满足,仿佛恋着的人就在身边。而曹公描写在蔷薇 花架 底下发生的这一幕,更是情景交融,天衣无缝——如此自然地就把 主题 转 到了 情 字 上,用这样一个画面去唤醒读者,感动出现了,审美也随之迸发——这也是为什么龄官画蔷这么简单的情节会让很多读过《红楼梦》的人念念不忘的原因!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蔷薇花的“蔷”字。

读到 这些 地方, 以前觉得 好 琐碎。直接说,就是那个“蔷”字,不就得了?

实际这个 细节 不能省略,它很有必要,也很 动人,一个 唱戏 的 女孩子 爱上 贾 蔷 这样 的 少爷, 大概 只有 暗恋 的 份儿, 爱 一个人 而无 法 说出 来, 就会 变成 对 自己的 折磨, 饭 也吃 不下, 觉 也 睡 不着, 只能 在地上 不断 写他 的 名字…

红楼梦最大的悲悯, 就是 不断写人 在 情感 里 的 无奈——有多少深情与付出,也就有多少无处安放的相思。

宝玉想道:“必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这会子见了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着推敲,也未可知。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

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蔷”,又画一个“蔷”,已经画了有几千个。

宝玉不知道, 龄 官因为不识字,也就 不会 写诗、 填词, 只会画 个“ 蔷” 字。

可 一个 字 写了 一次, 再写 一次, 写了 十 次 再写 第二十 次, 直到几千次——这就是 痴情 , 就是 她 忘不 掉, 也没 办法 释 怀 的 人, 也就 是她 宿命 里 的“ 冤家”。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

龄官画蔷,体现了她对爱情的“痴”和执着;宝玉也是一个痴情的人,所以才能理解她的感受,以至于自己也痴了。

宝玉终于看出,这女孩是有“说不出来的大心事”,心中不觉为女孩疼痛起来。

这是 宝玉 对人 的 体谅, 他 知道 这个 女孩子 也和 自己 一样, 在 受 情感 的 折磨。宝玉 由此 联 想到 的 是 自己的 心事——痴情 就是 无法 排遣 的 苦闷。

心里却想:“这女孩子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注意“ 熬煎” 这 两个 字 ,用了两次,是 从 宝玉 的 口中 说出 来的, 他 特别 知道 承受 情感 的 熬煎 有多 苦。

不同 的 人 承受 着 不同 的 熬煎。但是宝玉恨不得为女孩“分些过来”,这是在描写宝玉的博爱之情,博爱之心——面对龄官对自己心事的煎熬,宝玉无法置身 局外。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致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刷刷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看着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宝玉想道:“这时下雨,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

电视剧没有反复表现龄官在地上画那几千个“蔷”,只在一个“蔷”字上反复描画,接着很快就下雨,大颗的雨点瞬间将地上的字打湿——这一幕表现得很有深意,暗喻少男少女的爱情一定会受到世间风雨的打击。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宝玉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

这里再次描写宝玉爱屋及乌,怜香惜玉的人物特点——不管相识的、不相识的;领情的、不领情的,宝玉都倾情尽心地去体贴、尊重和爱护。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那女孩子听说,倒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

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

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

曹公如此写法很有意思:宝玉、龄官两个人陌生又亲近。宝玉如此体贴龄官,龄官却自始自终对宝玉懵懵懂懂,甚至连男女也未分清。

电视剧里表现雨中的宝玉这一幕,我觉得不甚理想:身体几乎没什么花叶的遮挡,大老远谁都能一眼认出来,这是宝玉少爷。与原文的境界相差较大。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龄官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

写法很妙——表面上用宝玉的眼睛写了那女孩子,实际上更使读者的眼睛盯住宝玉。女孩子痴,宝玉更痴,两个人物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一句提醒了宝玉,嗳哟了一声,觉得浑身冰凉。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说声“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


心里却还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一场大雨,凸显龄官和宝玉的“痴”。龄官是痴于对贾蔷的思念,浑然不觉冷雨浇身;宝玉是痴于对女儿的关怀,只担忧眼前娇弱女儿淋雨伤身,忘了自己也身在雨中。在典型环境下,一个“痴”字统领了特殊的氛围。

这个时候再回应“ 龄 官 划 蔷 痴 及 局外”几个字, 就可以更明白曹公深意,他一定认为:“ 痴情” 是 生命 里 最 美、 最 崇高 的 情感。

第30回“龄官画蔷”为何如此美丽?曹公:我给你们画了一张画中画

如此,花篱里面,佳人含泪画情人的名字,花篱之外,痴公子正在看这幅画也被感染,画中人龄官不知道宝玉在看她,我们观者在书外看宝玉躲在花叶下偷看画中人——这便是画中画,如九曲回廊,隔镜子看镜中镜,妙不可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大观园   宝玉   红楼梦   簪子   画中画   花叶   蔷薇   痴情   女孩子   心中   眼睛   读者   孩子   女孩   美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