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从《甄嬛传》《知否》中了解人性的,学会这3点,你也行

文/汤小小

01

每次发了文章,评论区里都有读者问:你为什么这么了解人性?是要看很多书吗?你都看的什么书?

今天就专门写一篇文章分享一下。

关于书,我确实看得比较多,但也比较杂,人性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看得不多,倒不是不喜欢,其实我对这些挺感兴趣,关键是这些书写得太无聊了,全是一些专业名词,看得想打瞌睡。

推荐几本我记得名字的吧,比如《乌合之众》《人性的弱点》《心理学入门:妙趣横生的50个心理学效应》。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当当上搜关键词“心理学”或“人性”,会出来很多书,找自己感兴趣的下单就好。

如果读不进去书,最简单的方法,是了解一些心理学效应,《心理学入门:妙趣横生的50个心理学效应》就是我最近买的,主要是看不进去长篇大论嘛,所以就想短平快地看心理学效应。

比如说,有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阻止,感情就越强烈。你知道这个效应以后,就找到了理论基础,知道这不是极个别人的心理,而是大多数人的心理。下次你就知道,一个人谈了恋爱家里人不同意,她偏要死磕到底,可能不是她轴,而是因为大多数人面临这种情况都会这样,所以,堵不如疏。

比如还有一个“贝勃定律”,意思是第一次的大刺激,会减弱后面的刺激。如果你第一次花了10万出去,第二次再花这么多就觉得很平常,不会再胆战心惊。代入到生活中,则各方面都适用。比如你要学会为自己做决定,第一次很难,但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觉得稀松平常,多做几次决定,你就越来越有主见。

换个角度再代入,年轻的时候你要敢做大事,比如买房之类的,做一次之后,以后就会越来越习惯做大事,不会一面临大事就六神无主。

这就是最简捷了解人性的方法。

要么看书,要么了解一些心理学效应。最重要的一点是,往生活上套一下,光知道理论没用,你得想一想,这个理论放在生活里,它能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以后有时间可以做一个课程出来,就讲怎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人性,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大家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评论区留言告诉我。

我是如何从《甄嬛传》《知否》中了解人性的,学会这3点,你也行

02

看书是掌握一些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我更喜欢做的,是自己跟自己演戏。

比如追剧的时候,我会经常代入到某个剧中人物中去,站在他的处境里,想想自己会怎么做。

就拿《神雕侠侣》来说,大家都在骂黄蓉,但我会把自己代入到黄蓉身上去,假设自己就是黄蓉,自己的女儿砍了杨过的胳膊,我会怎么做。

也许我的做法和她不一样,但设身处地站在她的位置,可能就理解了她为什么要那么做。从而你就知道,人性其实都有自私的一面,就算你自己也是一样的,你没有变坏,只不过是因为你没有经历那样的考验。

再比如看《我的前半生》时,所有人都在骂小三凌玲,你可以想一下,假如凌玲 是你的姐姐,或者就是你自己,她离婚了,一个人带着孩子,现在遇到一个优质的已婚男,她会怎么做?

我是如何从《甄嬛传》《知否》中了解人性的,学会这3点,你也行

不是让大家认同反派,而是让大家学会理解那种处境里的人,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做。

代入完了你可能会发现,她也有她的无奈,在那个处境里,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符合她的利益的。

大家别急着反驳,你真心实意地代入一下再说。

不要一看到一个坏人,马上大骂,道德大棒举得那么高,凡是与自己不同的一律诛杀,你就不可能了解人心。

当然,这里还是要说明,理解是理解,咱不一定那么做。还是拿凌玲来说,你可以理解她的处境,同时也可以反对她的做法,顺便想一想更好的做法是什么。这么一想,你可能就脑补出一场大戏

我现在就特别不喜欢追剧时弹幕里争先恐后骂反派,甚至有些人根本不是反派,只是跟观众设想有出入,马上就被骂。

当你学会了代入,你就会知道,为什么电视剧里的某个人会做出那样的事。这里还有一个前提,你代入的是智商正常的电视剧,傻白甜剧就算了,它们本来就是反人性的。

除了代入电视剧里的人物,生活里的人物更好练手,因为没有主角光环,更符合实际情况。

比如,某个亲戚特别霸道,你可以代入一下,假如你站在他的处境,能不能理解他为什么那么霸道。

比如,职场里某个同事你特别不喜欢,不用急着翻白眼,而是代入一下,假如你站在他的处境里,能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做那些事说那些话。

不一定全部理解,理解个五六分就很好了。

我是如何从《甄嬛传》《知否》中了解人性的,学会这3点,你也行

代入的好处是,你从此会对人多了很多宽容,不会再动不动觉得谁是傻逼。因为你很清楚,他为什么要那么做,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理解了也就不想计较了。

坏处是,如果你本身价值观不完善,很容易被人带偏,可能一不小心变成圣母了,觉得谁谁谁都不容易,都值得被原谅。

每次遇到杀人犯网上都有很多人产生共情,说他也是不得己之类的话,就属于共情过度,变成圣母婊了。

共情可以,但得有自己的判断,你可以理解他的行为,但不一定要原谅,更不要推崇,因为每一个处境里,都还有其他选择。

建议定力不强的宝宝,先代入好人吧,这样接触的是正能量,就算理解不了,至少不会产生什么负作用。

03

读书懂了理论,代入知道了别人为什么那么想那么做,接下来,就需要论证你想的对不对。

比如,你代入了某个人,知道他为什么那么想那么做,但对不对呢?

你可以找到这个人,跟他聊一聊,或者观察他的状态,来验证你的想法到底对不对。

这样观察多了你会发现,每一类人都有一些共同点。

比如,一个人嫉恶如仇,很多想法都过于美好,道德标准也很高,大概率上,他是一个没有被生活欺负过的人,可能过得比较幸福。

一个说话总是让人很舒服的人,能够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大概率上,他跟人打交道比较多,在很多事情上可能是主导者。

一个人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可能内心比较自卑,怕别人看不起他。

一个人特别强势,一点点小事就炸毛,可能他缺乏安全感,害怕自己掌控不了一切,需要用强势来维持胜局。

而看上去很柔软,好像一切都不在意,更不愿意跟人争辩的人,可能恰恰是生活的王者,他能自己作主,反而不屑于跟人争了,更不需要时刻展示强大。

当你看了足够多的人,经历足够多的事,又愿意在这些人和事里多思考,慢慢就更了解人了。

我是如何从《甄嬛传》《知否》中了解人性的,学会这3点,你也行

我不是一个对外界很敏感的人,大家却觉得我了解人性,可能是写作帮了大忙。是写作逼着我不得不去分析思考,并且细细梳理,天长日久,自然越来越懂了。

另外就是我年龄也不小了,今年就40了,一个活了40年的人,生活再简单,也看过很多人经过很多事,这就是大家所说的阅历吧。

年轻人除非特别喜欢研究人,否则不太可能懂人心,年龄越大,对人性也会越了解。

这是岁月的馈赠,它在我脸上留下了皱纹,总要留点智慧给我。

所以,有时候年龄大也是优势。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中年人有中年人的优势,老年人还有老年人的优势。

这么一想,就不怕老了,人生的哪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风景。

不懂人性也没关系,遵守普世的价值观,也可以过得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人性   妙趣横生   人心   反派   圣母   处境   心理学   效应   做法   年龄   年轻人   优势   电视剧   理论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