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维的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关于思维的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对于思维方面,除了整理必须系统化的框架,流程,逻辑和模式方面的文章外,还是有必要对零散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进行实际的记录和整理。

观点一:概念模型和自我最简陈述

一个道理或一件事,你越是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陈述清楚,越是说明你越深入的实践过并了解细节,也越清楚和你不在一个层级的知识受众的真实需求。有过细节实践后,需要的只是抽象方法和呈现的技巧;自己没有亲身实践过,那完全是沉浸在理论里面,你自己都不清楚你讲述的东西能否落地。

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大量的专家,顾问到了后期往往就表现出来这种只说大套话,普适大道理的阶段,而真正到需要指导你怎么做?则没有任何参考意义。我们也看到,我们如果去做方案,做架构,如果写出来的东西别人无法看懂,不仅仅是方案理论化或者脱离场景的问题,而极其可能是自己脱离一线实践太久,导致自己无法真正将内容写详细,或者说写来更容易理解的层面。

真正适合你自己的经验和最佳实践,一定是你自己经过千锤百炼,大量底层事务性的工作后实践磨练和总结提炼出来的,是自己亲身证悟的,而不是从书本身理论拼凑出来的。

你可以是从学生到教授,但是必须是从工匠到大师或专家。

观点二:呈现核心逻辑是理解你的受众

关于思维的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当你学习和掌握一个新知识或领域的时候,你一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需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背景和经验来选择究竟该摄入哪些知识,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和整理。但是到了最终输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去我的。

即在输出和呈现的阶段一定要关注你的受众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内容,受众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是如何的?如何才能够讲你的Key Point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现到,呈现的时候一定不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而忘记了观众。

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些自我练习,一个是核心内容提炼层面的,一个是受众不同层面的。

举例来说同样一个解决方案,如何在1个小时,30分钟,10分钟乃至5分钟时间讲完,如何做到不同的时间节奏下都能够抓住解决方案的关键内容。

也可以试想面对开发人员,面对客户业务人员,面对领导等不同受众的时候,一个解决方案究竟应该如何讲,如何将最关键的内容传递到目标客户。

观点三:工作经验不是单纯的时间积累

关于思维的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谈下工作经验,可以看到一般在工作5年后,我们后续每年工作经验带来的含金量往往在下降。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5年后开始薪酬的涨幅是在缓慢下降的,但是却有少部分人却是在5年后出现极大的自我增值。

这里面有个关键的区别就是5年后你接入新知识点的速度慢慢下降,或者说不换你自己的工作领域化新知识点本身也不再增加,导致了你直接由知识转变的经验技能越来越少;但是这里面有个差异就是,有少部分人经常出现质的飞跃,原因不是新知识点摄入了多少,而是他们对已有知识点的串联能力指数级增长,这些也变成了自我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论。

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持续改进和自我提升,不是说没有新知识点了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价值,而是应该意识到对于知识点的串接,扩展和融会贯通能力是学无止境的,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自我的实践,不脱离一线的实践。理论很难转变为新理论,但是不断的自我实践一定可以转变为新的理论和模式。

观点四:通过任务拆分完成各个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谈项目管理的进度管理的时候,经常会谈到关键路径法进行进度和工期计算。但是大部分项目来讲,团队存在角色和人员分工,不同类型的工作往往只有特定角色能够完成。在这种场景下监督的关键路径计算往往并不适用。

因此,如果团队人员是完全分配给你管理的项目时候,有个重要的也很通俗的思维点,就是不要让团队人员闲着没事做,当前所有能够提前做的事情一定是能够减轻后期工作量的。所以你在进行任务拆分,打破传统任务的依赖,打破关键路径约束,所有你的思考都是为了在项目一早期就提升资源利用率,尽量让项目工作任务提早的迭代和启动起来。

观点五:模仿和超越

关于思维的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我们做一件事情,写一份文档,或者写一个汇报的PPT,有时候自己认为写得挺不错,但是为何拿出来后会被他人认为质量很差或者说没有抓住重点或解决问题?这里面的关键究竟在哪里?要注意到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你自我的实践和经验少,更多的是自我的思路和知识封闭,你可能很少和其它团队或人员交流,也很少上网搜索下相似的材料和PPT,看看其他人究竟怎么写的,去做一下对比。

只要你自己稍微有这个意识,你就能够提升很大一步,即使你是完全模仿他人的结构和写法,即使刚开始只是做到形似,但是不要紧,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任何超越往往都是模仿他人开始的。

记得在多年前自己做企业架构和IT规划的时候,就经常会看大量的类似IBM,埃森哲,HP等的咨询规划报告,并详细进行分析,对别人方法论的内在逻辑进行思考,真正从原理上搞明白。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在理解了别人的思路和最佳实践后,再通过自身项目大量实践消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形成适合团队和自我的方法论体系。

观点六:从表象到本质

关于思维的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人在思维意识上天生就分为了两类,第一类是仅关注表象和结果,类似电脑坏了你帮我修好即可,什么原因坏的并不关系;还有一类人则天生喜欢打破盒子,洞悉事物内在运行原理。但是要真正实现突破和创新,那么一定就需要洞悉内在。

一个刚入职场的人,有一个重要的思维转变需要大家注意,即从单纯的被动接受工作和任务安排,到能够真正主动去思考,有意识的去学习和探索一些事情。

一个简单工作任务完成了,我会思考这个工作还涉及到哪些知识或外延我可以去学习下,一个问题解决了我会思考这个问题暴露我哪些知识有缺陷并主动去弥补。所有这些点滴思维就是触发你真正去进步和提升的点,一个始终被动或者说没有得到工作安排就感觉无事可做的人,很难真正持续的得到自我提升,也很容易陷入到重复和机器化工作的陷阱。

观点七:立刻行动就为时不晚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每个人而言都应该有一个重要的思维观点,即如果你真正想学一项工作或生活技能,不论是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要想开始学就及早开始,不要太多犹豫,很多事情你都没有走出第一步真正去做就在自我意识上放弃,往往才是最悲哀的。

我们及早地去做,或者去行动,或许你会学得慢或中途放弃,但是这些都不要紧,关键是我们保持了这种持续学习,主动追求进步,持续更新和迭代自我的态度,这种主动和积极的心态,才是自我持续进步的源动力。

如果我们行动后最终仍然失败,但是至少我们为之努力和实践过,在你回首往昔的时候你无悔青春,同时你所有的失败都将变成你人生重要的历练,成为你后续路途中重要的经验。

观点八:平衡的陷阱

关于思维的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做任何事情,当我们在追求平衡的时候往往就已经陷入了平庸。任何事情上取得的成功都来源于自我长期坚持和专注,你为了在一件事情上取得成功,或者把一件事做到极致,那么就一定存在对其它事情的牺牲和放弃。所以对于一个人,特别是还在你的精力旺盛期的时候千万不要过早陷入平衡的陷阱。

时代的进步始终都是属于开拓者。

现在大家批评内卷化的时候很多,但是所有人更加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有限的资源下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内卷,反而起作用的还是血筹定律。

两年前有一个高考准备填报计算机专业志愿的朋友小孩为问,做IT行业是否像类似网上说的经常996那么辛苦,是否35岁以后就失业?而实际上我角度就高考专业和竞争来说,你更加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抓住自己毕业后精力最旺盛的前5年时间完成积累。

类似一般的普通家庭,如果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和背景,请告诉我还有哪些方法和手段能够让你通过985高校,进入类似BAT等大厂后,在5年左右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第一阶段积累。从这点来讲IT行业,互联网行业反而给了更多人公平竞争的机会。正如在很早以前谈到的,你不要想着在你这代能够改变阶层,但是靠着2到3代的努力你可以改变阶层。

当你不是富二代的时候,你如果一毕业就想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那么绝对是一个大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我这个观点有点极端,但是事实往往即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方法论   思维   观点   知识点   受众   类似   团队   事情   自我   关键   经验   人员   项目   知识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