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产品和技术层面的一些思考

华为发布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产品和技术层面的一些思考

今天谈下对华为最近推出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一些思考,实际上对于物联网和智慧家庭,我在前面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说明,可以先参考:

谈物联网和智慧家庭-从技术平台到生态构建

在这篇文章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智慧家庭的建设,不是简单的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平台建设,而是围绕家庭,小区,社区;围绕家庭,内容,服务的生态系统建设。类似华为,海尔,美的,小米都在做自己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但是真正构建了一个完整生态的并不多。

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概述

在讲述我的一些思考前,还是先摘录下网上对华为全屋智能的一些介绍。

所谓的全屋智能是对华为1+8+N全场景智慧生活体系中智能家居部分的单独定义,并命名为1+2+N。其中1指的是全屋AI,2指的是全屋互联中的PLC+WiFi 6+,N则包括照明智控、安全防护、环境智控、水智控、影音娱乐系统、睡眠辅助系统等。

1-华为全屋智能主机

搭载 HarmonyOS,集学习、计算、决策于一体的家庭智慧大脑。主机 AI 引擎多条件预判,真正实现主动智能。

2-全屋 PLC 控制总线+全屋 WiFi 6+

华为发布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产品和技术层面的一些思考

家庭物联网主要连接技术工业级 PLC 芯片首次用于家庭物联网,PLC控制总线相较于ZigBee、蓝牙、KNX等,综合了它们的优点,也就是易部署、超远传输(2000米)、多连接、稳定可靠。施工仅需1位电工两天时间,240平米布线1800米,组件包含了11类传感器、32类控制面板、8类驱动等。

而对于WiFi6+则是领先的家庭宽带解决方案,子母路由支持 1 驼 5,实现全屋无死角覆盖。华为鸿蒙 Mesh+ 支持高速组网,全屋无缝漫游。PoE 供电,子路由即插即用,简洁美观。

N-丰富可拓展的鸿蒙生态

N个系统目前包含照明智控、环境智控、水智控、安全防护、影音娱乐、智能家电、睡眠辅助、遮阳智控 8 大系统,鸿蒙生态将持续扩展和丰富 N 个系统。

华为全屋智能系统以华为全屋智能主机为中央控制系统,具备稳定可靠的 PLC 全屋网络,高速全覆盖地覆盖全屋 WiFi,支持丰富的可拓展的鸿蒙生态2配套,对全屋环境、用户行为及系统设备等进行分布式信息管理和智能决策,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个性化、可成长的全场景智慧体验。

在前几天公布的方案价格来看,3房2厅(约100平米)和5房2厅(约200平米)两款先发套餐,价格分别是99999元和149999元。华为全屋智能方案预计今年6月开售,到8月底将在全国50个城市的50个全屋智能体验店覆盖。

思考1-发力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

实际上对于华为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已经推出多年,在早期本身还有HUAWEI HiLink和华为OpenLife智慧家庭两个偏独立的产品线各自都在做。最近几年来看,华为OpenLife产品线逐渐整合和取消,剩余的重点则是HiLink智慧家庭解决方案。

2021年4月8日,华为余承东表示,华为HiLink即将升级为鸿蒙智联。也就是可以将Hilink理解为最新的华为智能家居的前身。

华为发布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产品和技术层面的一些思考

HUAWEI HiLink,是华为开发的智能家居开放互联平台,目的解决各智能终端之间互联互动问题。平台功能主要包含智能连接、智能联动两部分。

当前智能家居领域,各品牌厂家之间,就像各省的方言一样,不能互联互动,从而形成一个个孤岛,这和给消费者提供更美好生活本质背离。HUAWEI HiLink智能家居开放互联平台,就是为了让接入该平台的各智能终端之间“讲普通话”, 从而可以联动并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生活体验。

对于早期的Hilink更多的是智慧家庭整体解决方案里面的在家庭侧的一个智慧家庭网关设备,这个网关来解决家庭侧硬件之间的连接问题,解决路由和设备之间的近场协同问题。但是网关本身并不具备太多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在我最早谈智慧家庭中心的文章时候谈到了智慧家庭中心本身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具体如下:

1. 提供家庭侧本地网关基础能力

本地车网关有哪些基础能力呢?这些能力包括了各种设备和协议的接入和转换,近场的设备控制能力,包括在断网情况下该能力仍然有效。轻量的服务编排组合能力。和云端的管控中心的对接,实现控制指令的下行,同时也实现本次侧状态信息采集和上行能力。这些都应该是基础网关应该提供的功能。即通过本地网关还完成了家庭侧的近端智能组网过程,这也是后续边缘计算的基础。

同时在本地已有类似智能路由,连接网关等多种设备的情况下,本地家庭中心进一步对各种异构的路由和网关设备能力进行聚合。这有点类似我们ESB总线里面经常谈到两级总线集成模式。

2. 本地的数据存储能力

家庭数据中心应该具备本地的数据存储能力,类似我们经常说到的边缘计算,即能够实时采集本地各种设备的数据信息,包括音频和视频等流媒体信息进行本地存储。这种大数据量有些并不需要全部上传到云端,同时有些信息本身用户也不希望上传到云端,那么可以进行本地存储。

3. 本地的计算能力

家庭中心应该具备本地的计算能力,这个计算能力是实现家庭中心成为一个AI中心的基础,即数据完成基础存储后,后面需要的就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数据分析,而通过大数据分析才能够真正产生智能控制行为。由于这些需要在本地完成,那么本地就必须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那么云端做什么事情呢?因为我们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有规则引擎,而规则引擎的计算规则应该是云端下发的。

4.具备外围软件应用,内容和服务的接入能力

家庭中心既实现本地组网,又实现了外围生态关键的互联网内容,应用,服务的反向接入。类似天气查询,交通路况,订餐,电商产品订购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本地家庭中心进行能力接入。在这些能力接入后,这些能力可以提供给本地组网内的所有设备使用。即这些服务消费和使用做到对内部智能设备的完全透明。

可以看到传统的Hilink只能够解决第一个问题,而对于2,3,4三个关键内容并没法解决,这个都需要通过本地的中央服务器或边缘服务器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需要在本地具备相应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

而这次的升级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基于鸿蒙生态的智能主机,该主机即可以理解为一个家庭侧的边缘计算服务器,不仅仅是解决家庭侧的设备近场联动,服务编排等问题;更加重要的是具备了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更加敏捷地响应智慧家庭的各种场景化需求。

从华为云到云边融合

本次推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不要看做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在前面多篇谈华为云的文章的时候都谈到了,云边融合是华为云的一个重要垂直差异化切入点,包括推出的智慧养猪,智慧矿山,到智慧家庭等各种解决方案,都可以很好的利用到云边融合能力。

边缘端的智能主机和服务器,最终还是需要和外部的公有云平台进行协同,那么智慧家庭方案推广得好,自然华为云的服务也就卖得好。在推动智慧家居解决方案的时候,很自然地就将华为云的计算,存储等各种服务打包进去了。

也就是说我在卖业务场景下解决方案,该方案配套了华为云底层技术支撑。

思考2-鲲鹏芯片+鸿蒙生态的构建和落地

华为发布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产品和技术层面的一些思考

从解决方案介绍来看,该中央处理器会采用华为鸿蒙HarmonyOS操作系统。

鸿蒙系统(HarmonyOS、鸿蒙OS)是一款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其开源项目为OpenHarmony。2019年8月,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鸿蒙系统。2020年9月,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鸿蒙2.0,并正式对外开源,该版本无论是底层的数据库技术、编译器配套还是开源工具赋能,华为都打造出了完整的链条。

在前面文章我曾经谈到过基于华为鲲鹏ARM芯片和处理器的鲲鹏云生态体系,在操作系统和芯片都实现自主研发可控后,实际上也就有了构建一个完整生态的基础。

华为开源鸿蒙2.0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整个生态的发展。

在鲲鹏云生态的推进过程中,可以看到类似东方通,中国软件,浪潮,国产数据库厂商等都已经加入鲲鹏云生态联盟,并完成了和鲲鹏云生态的适配。

华为也一直在各种垂直场景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发力,推进自己的解决方案,本次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正是华为芯片+鸿蒙操作系统进一步在垂直的C端业务场景的落地,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各种垂直业务场景,实际上都涉及到云边协同能力,都涉及到编译服务器,而这个编译服务器华为本身可以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自主研发解决方案。

自主研发,自主可控,这样才能够不受制于人。

思考3-智慧家庭业务生态体系构建

华为发布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产品和技术层面的一些思考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智慧家庭这个生态会包括了社区中的家庭,智能设备制造商,物联网平台提供商,智慧应用和内容提供商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华为解决方案里面的N即是进行生态构建的一个基础,即N个系统目前包含照明智控、环境智控、水智控、安全防护、影音娱乐、智能家电、睡眠辅助、遮阳智控 8 大系统,鸿蒙生态将持续扩展和丰富 N 个系统。

也就是说围绕华为全屋智能,相关的智能硬件开发商,内容提供商,服务商,软件应用开发商全部可以接入进来,当前接入规范和标准足够开放,可以很方面的接入外围合作伙伴。实际在Hilink华为智慧家居阶段,已经适配和接入了大量的和智慧家庭相关的智能设备厂商和内容服务商。

但是智慧家庭生态如果仅仅停留在连接和接入这个层面,那构建智慧家庭的意义将大打折扣。智慧家庭更多是一种泛生态,即会跳出家庭,发展到社区和物业,房地产商,水电气基础设施服务器,宽带运营商,乃至小区外网的各种增值服务提供商形成的一种大生态体系。构建这种大生态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真正以家庭的真实业务场景和诉求出发,能够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一站式服务能力。

华为能否构建智慧家庭生态?

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重点绝对不是单个家庭的全屋智能,而是需要构建一个融入了消费者,设备提供商,内容服务商,运维服务商的完整生态体系。

如果生态构建不成功,那么智慧家庭的意义大打折扣。

实际上在早期华为智能家庭解决方案的推广中,采用的是不直接面对C端用户,而是面对B端合作伙伴共同推广的模式。比如我们常说的电信运营商,大的房地产企业都是大的B端客户,大的B端往往更加重要。一个大的房地产企业合作框架谈好,那么对于新规划建设的高档社区往往一开始就可以初装和批量落地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对于已有的传统家庭如果要做上面这种全屋智能的改造,估计深圳选择的用户少之又少。

那么当前华为推出的全屋智能,个人理解仍然会沿用传统的B端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推广,而非直接面对C端用户。否则零散需求将对本地化的装维,实施团队资源配置带来巨大的挑战。对于华为当前在50多城市开业的体验店,更多的也是一些前期布局工作。

就当前整个信息技术发展和C端消费趋势来看,智慧家庭和智能汽车一定是两个重要的C端发力方向,而且这两个方向都具备云边融合,鸿蒙,生态等几个主题关键词。因此也可以看到

单点能力还是中央处理能力?

我们可以比较下小米智能家居和华为本次全屋智能的一个关键区别。

简单来说就是华为本次方案在家庭侧更多都是围绕华为边缘中央处理器为核心的,通过边缘服务器来解决计算,存储,路由,设备联动等诸多问题。而对于小米智慧家庭,更多的则是每个智能硬件只要上网就能够独立工作,对于边缘侧网关的要求实际很弱。虽然多个小米智能设备之间也可以实现联动协同,但是也是靠公有云平台的软网关来进行的。

对于小米方案面对C端用户的时候往往更加容易推广和上量,安装和配置也足够简单。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复杂一点的近场联动问题无法解决,或者说如果互联网断掉了,设备的控制都会出问题等。

华为当前方案围绕中央处理器展开,在原有的Hilink仅仅解决连接和设备联动基础上又增加了计算和存储能力,也就是说很多场景下基于规则的联动都不需要访问互联网和公有云服务就能够在家庭侧完成。这将极大地提升场景下的敏捷响应能力和速度,提升对整个互联网的容错能力。

在前面文章我也提到过,智慧家庭汇聚了三类流:视频流、IOT数据流、智能感知流,所有的云和设备都是围绕这三类流来构建我们理想中的智慧家庭。如果没有本地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对类似视频,图像等信息流的处理性能和能力将大打折扣。

在整个IOT大生态环境下,单个智能硬件本身能发挥的价值会越来越小,而更加重要的是硬件和硬件之间的链接,通过这种链接后衍生了各种基于业务和需求场景的增值类物联网应用。

同时在方案里面提到的PLC也很容易,也就是说近场的网络不再是单纯的WIFI网络,也包括了PLC的支持。对于PLC可以理解为华为原来推出的电力猫设备的一些升级和整合,也就是说利用电线来传输和扩展网络信号。通过PLC的引入可以更好地解决已有房屋的改造和升级问题,而不再需要类似传统方式下到处改造布线才能够解决问题。

智慧家庭泛生态

我一直在强调智慧家庭是一个泛生态,一定要跳出单个家庭,跳出单个智能家庭硬件才能够将整个生态看明白。同时生态的构建不仅仅是硬件设备提供商,软件应用开发商和消费者,一个生态要能够持续运行并提供持久化的生命力,那么一定是内容和服务最重要。

硬件设备生命周期长,更新换代慢,但是内容和服务却可以快速迭代,不断地产生的内容和服务才是生态真正的价值。对于智慧家庭生态的演进,可以看我前面提到的一篇文章,有详细说明,其中谈到的四个点如下。

其一:构建一个从硬件-》软件-》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生态
其二:构建从硬件连接-》服务连接-》软件应用连接的全生态
其三:构建从家庭-》小区-》社区-》区域的泛生态服务体系
其四:构建从单纯的控制服务到内容服务的提供生态

在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再看下我原来写的几个点,又回到了谈数字化转型经常谈到的三个核心内容,即连接,数据,智能。

通过家庭侧中央处理器,WIFI和PLC,可以更好的解决连接和协同问题。通过和公有云的配合可以更好的解决数据集中化处理和分析问题;通过云端大脑+云边协同+家庭侧中央服务器小脑可以更好的解决智能层面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华为   解决方案   鸿蒙   智能   鲲鹏   网关   层面   场景   生态   智慧   能力   硬件   家庭   内容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