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与高士其,这两个神一般的人物身上有太多的相似点

霍金

斯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霍金出生那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

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攻读自然科学,短时间内便得到了一等荣誉学位,随后又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

1963年,21岁的他被确诊为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当时医生预测他只能活两年;

1965年,霍金取得博士学位并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黑洞辐射、量子引力论、量子宇宙论等);

1985年,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再也无法说话了;

2002年,霍金在BBC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民意调查中位列第25位;

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终年76岁。

霍金与高士其,这两个神一般的人物身上有太多的相似点

高士其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硕士、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1925年,20岁的高士其毕业于清华大学;

1927年,他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三年后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

1928年,在一次实验中,一个装有脑炎病毒的瓶子破裂,病毒进入了他的小脑,并留下严重后遗症,病情不断加重,造成全身瘫痪(但他还是坚持研究病毒、细菌,最终完成医学博士的全部课程);

1931年,高士其回国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等;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8年12月19日,高士其去世,终年83岁。

霍金与高士其,这两个神一般的人物身上有太多的相似点


这两个神一般的人物身上有太多的相似点了——

  1. 他们都是科学家;
  2. 他们都是身患绝症、全身瘫痪的科学家(而且都是在年纪轻轻的时候患病);
  3. 他们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情况下进行的:(1)霍金借助三个手指操纵按钮输入要说的话,再由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写作是以平均每分钟10个单词的速度缓慢进行的;(2)高士其是采用口述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到后来只能发出模糊的“嗯嗯、哼哼”声,就这样在四十年的时间里创作出400多篇科普论文和科学小品、200多篇诗歌,汇编成20多本书,总字数达500多万字;
  4. 他们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霍金与高士其,这两个神一般的人物身上有太多的相似点

关注雅痞浪人来唠嗑,一起唠嗑,一起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霍金   中国作家协会   芝加哥大学   伽利略   牛津大学   斯蒂芬   剑桥大学   宇宙论   量子   终年   中国   自然科学   科学家   全身   身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