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大脑和身体慢慢习惯写东西

开手机,找到任何一个可以语音输入转化为文字的软件。


将你对某种事物想说的话,或你想说的故事,口述一遍。等这些语言转化为文字后,再自己读一遍。

你大概会很意外地发现:这些文字比你想象的更散乱、更琐碎。

“我觉得自己讲得挺清楚的呀!怎么转换成文字,就成了这个样子呢?”

输出并不难。每个人张嘴说话,都是用口语输出。


让你的大脑和身体慢慢习惯写东西

但写作却困难,则可能是因为说话和写作很不一样。

说话时,人会情不自禁地加上许多口头语。


人的思绪也更容易分散,实际上人的意识是容易流动的,伍尔夫、乔伊斯和普鲁斯特当初写作意识流小说,就是在还原人类的思绪。

书面写作时,人必须使用全然不同的语言,这种语言更书面、更规范,使用韵律与节奏,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能过于发散。

所以书面写作和说话,是完全不同的输出方式。我们不能总指望触类旁通,要精通两者,都是需要一点机械训练的。


让你的大脑和身体慢慢习惯写东西

这跟你的阅读量并没有太大关系。


这就像你看熟了舞蹈,自然知道怎么跳舞才对,但自己真的一举手一抬足,是否能到那个尺寸和地步,则是另一回事了。

阅读是摄入,持久的阅读可能让你的脑海里存有许多现成的句式节奏,许多人读多了某人的书,也许之后一段时间写东西都是那个味儿。


这不奇怪。据说司汤达当初写《红与黑》时,每次动笔前都要念一页法典,用来“清洗自己的语感”。

但这依然不够。


让你的大脑和身体慢慢习惯写东西

我个人的意见是:多读,然后多写。写时,一句一句慢慢来。写不了长句就写短句。不知道写什么时,用海明威的说法,就是“写一句最真实的话”。

写了再说,哪怕写得不好,写完再删。你要习惯这种流程节奏。你的大脑和你的身体都要慢慢习惯写东西。把自己当成一台机器来训练。

读书类似于进食,而写作类似于做力量练习。


只读不写,你吃的东西就囤积在你体内,不会变成肌肉,只写不读,最后只会把自己熬干了而已。

读书类似于看运动员做正确的动作、看优秀的画家画画。它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美的。


让你的大脑和身体慢慢习惯写东西


但具体的动作幅度,得自己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得当。这件事没什么捷径可走。

有这样一个典故:有人去问欧阳修,怎样才能写好。

欧阳修说,没别的法子,就是多读多写,自然就好了。

欧阳修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海明威   习惯   东西   长句   口头语   大脑   书面   思绪   节奏   当初   说话   正确   身体   动作   自然   语言   文字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