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教你了解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指因一侧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挛缩,出现以头部向患侧歪斜,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病症。CMT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马蹄足并称为小儿骨骼肌肉系统三大先天性畸形疾病。

一文教你了解小儿肌性斜颈

左侧斜颈表现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归属于“筋缩”、“筋结”、“斜颈”或是“痹症”等范畴。《杂病源流犀烛》曰:“筋缩为热,缩者短促。……是其意实以缩即为拘挛之义。”

中医学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由于胎儿先天不足,胎位不正,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局部筋脉缺少濡养而致颈筋结聚,造成筋缩;或孕妇不慎跌扑闪挫,损害胎儿颈部筋脉,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瘀血停滞,日久形成颈筋筋结。

一文教你了解小儿肌性斜颈

西医学说

目前对CMT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SCM发育不良学说

2、间室综合征后遗症学说

3、静脉回流受阻学说

4、产伤血肿学说

以上种种因素造成SCM产生纤维化挛缩,致使CMT发病。

也有研究发现,8.6%的胎儿两侧 SCM 出现不对称,甚至有肿大;而斜方肌、股直肌两侧对称,未发现异常。这说明 SCM 胚胎起源与发育的过程有其特殊性。

主要表现

(1)主症:

1、头向患侧倾斜,颜面向健侧旋转,头向健侧倾斜及向患侧旋转功能受限;

2、患侧胸锁乳突肌可触及肿块;

3、患侧胸锁孔突肌紧张,可出现挛缩、増粗等变化。

(2)次症:患侧颜面发育受阻,健侧枕部较患侧扁平,脊柱代偿性侧弯。

(3)彩超检查;患侧SCM可探及肌性肿块或回声改变。

(4)分型;多分为两种类型

①肿块型:主症符合1+2,且彩超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可及肌性肿块;

②非肿块型:主症符合1+3,且彩超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回声改变。


一文教你了解小儿肌性斜颈

斜颈表现


鉴别诊断

眼性斜颈、、耳性斜颈、骨性斜颈、良性阵发性斜颈、痉挛性斜颈、继发性斜颈等

病理研究

早期SCM的包块中除成熟的纤维细胞、肌细胞及增生的胶原纤维外,还有大量散在的成纤维细胞、成肌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及间充质样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存在。

如以成纤维细胞增殖、成熟为主,就可能发生胸锁乳突肌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出现肌肉纤维化而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的斜颈症状。

如以成肌细胞增殖、分化成熟为主,就可能形成较为正常的肌肉组织而不出现斜颈的表现或肌肉部分纤维化而出现轻型斜颈的表现。

一文教你了解小儿肌性斜颈

推拿治疗机制

由于成肌细胞广泛存在于病儿早期肿块中,使我们能够进一步理解临床上非手术治疗的意义。机械的刺激有利于肿块中成肌细胞成肌。

手法刺激可通过影响肌组织纤维化中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促进肌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从而干预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以控制组织纤维化的发展,此可能为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作用机制。

推拿操作

(1)揉推法一一患儿仰卧位,以爽身粉或者医用滑石粉为介质,于SCM起止点来回揉推,并在肿块、増粗及起止点等病变部位着重操作,频率为每分钟约120-160次,操作5分钟。

(2)捏拿法一拇指螺纹面与食、中指指面相对用力,捏住病变部位的皮肤连同筋肌,腕关节放松,拇指同食中指对合用力进行操作、一捏一放连续不断地提捏揉动,操作频率为每分钟约120-160次,操作5分钟;

(3)牵拉法——患儿仰卧位,术者位于患儿健侧位,双手分别固定患侧枕部及肩部,向健侧逐渐拉长患侧SCM,至SCM紧张后停顿3-5秒后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40-80次;

一文教你了解小儿肌性斜颈

(4)旋转法——患儿仰卧位,嘱家长固定健侧肩部,术者双手固定两侧枕部,使患儿头部逐渐向患侧旋转,停顿3-5秒后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40-80次。

(5) 患侧肩部,重点斜方肌放松手法3分钟。

(6)捏脊3-5遍。


一文教你了解小儿肌性斜颈

治疗机理

CMT病变部位主要在患侧SCM。

推拿手法作用于整个患侧SCM及其起止点、以及SCM上的肿块,可以明显改善SCM的挛缩状态并促进肿块的消散。

一文教你了解小儿肌性斜颈

多种因素导致CMT往往伴有局部肌肉发育不良,另一方面CMT患儿由于颈部活动功能受限,头部长时间处于“歪斜”状态,参与颈部活动的相关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导致这些肌肉挛缩、无力、运动能力降低、而这些挛缩肌群可导致血运障碍又加重了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静力性牵伸是提高肌肉柔韧性的主要方法。适当的持续性被动牵拉运动,可拉长、伸展挛缩的肌肉,松解粘连组织,恢复肌肉的柔韧性,增加肌肉的伸展性,提高肌肉协调用力的能力,提高颈部的活动功能,增加颈部的活动范围。

胸锁乳突肌是治疗关键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前外侧,起于胸骨上缘和锁骨内侧部,斜向外上,止于颞骨乳突和上项线,受第2-4颈神经前支与副神经支配。其中一侧收缩时,可对寰枢关节运动产生影响,头向同侧倾斜,两侧肌肉同时收缩时,可使数个颈椎复合组成的关节向前移动,头向后仰。

一文教你了解小儿肌性斜颈

缓解斜方肌痊愈,有助于斜颈症状的改善。

斜方肌:颈部倾斜时斜方肌的收缩力増高,斜方肌负荷过重,久之出现劳损、痉挛、肌肉张力下降,结果就会发生动态平衡失调,同时斜方肌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下,可导致肌肉血供不足和代谢异常又加重斜方肌痉挛,而斜方肌痉挛加重,又加重斜颈症状,不利于斜颈的恢复。

一文教你了解小儿肌性斜颈

合并症及后遗症

一文教你了解小儿肌性斜颈

CMT 的合并症多种多样,包括斜头、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寰枢椎半脱位,颈椎发育异常,臂丛神经损伤,发育延迟,甚至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长期没有得到改善,颈椎内外失衡,继而出现脊柱侧弯、颜面部畸形、视力改变等症状。

推拿治疗可配合电疗、磁疗、蜡疗、家庭护理等,早期保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1岁以后未痊愈者可行手术治疗。

斜颈咨询李新剑医生主页-微医(挂号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斜颈   起止   肿块   肩部   颜面   先天性   颈部   学说   小儿   关节   肌肉   手法   纤维   细胞   操作   组织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