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肾病需抓住关键环节,可保降蛋白与降或稳肌酐都不误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面对各种类型的慢性肾脏病,让肾友不安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尿蛋白居高不下,甚至还会进一步升高;二是血肌酐降不下来或稳定不住,甚至还会以较快速度继续升高。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许用不了多久,患者将发展成严重肾衰竭,甚至变成尿毒症。

尿蛋白升高可见于各种肾脏疾病,其中以肾小球肾炎与小管间质性肾炎更为多见,而多囊肾病与遗传性肾炎等与遗传有关的肾脏疾病的尿蛋白多不太高或不高。不管是肾小球肾炎,还是小管间质性肾炎,这些慢性肾脏病都可能是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尿毒症的后备疾病,在居高不下的尿蛋白基础上,患者的血肌酐就会不稳定或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在用药方面,既要考虑尿蛋白问题,也会考虑血肌酐问题,争取降蛋白与降或稳肌酐都不误。

治疗肾病需抓住关键环节,可保降蛋白与降或稳肌酐都不误

在治疗肾病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降蛋白与降或稳肌酐都不误?这就需要抓住如下两个关键环节。

不要以为慢性肾脏病看上去都是“慢”的,慢性肾脏病也可以表现为“急”的样子,就算未表现出“急”的样子,但其内在也有“急”的表现,都称之为急性起病。比如高度水肿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其中微小病变与膜性肾病比较常见),患者的尿蛋白都很高,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的血肌酐也会逐渐升高。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患者体内的免疫性炎症状态这一环节所致,因此就需要在这一关键环节上下功夫。诸如系膜增生、足突融合及新月体形成等肾脏病理上的的损伤,都与这一环节有关。

针对这一关键环节,治疗上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免疫炎症状态,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等药物就可以发挥作用。一旦确定与此有关,不必等待,应尽早选择使用。等到这些药物起效之后,患者的尿蛋白与血肌酐都是可以降下来的。膜性肾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或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等等,都是同样的道理,也都会有很好的疗效。

治疗肾病需抓住关键环节,可保降蛋白与降或稳肌酐都不误

更多慢性肾脏病,不仅看上去很“慢”,事实上也是慢性过程,或者说在整个病程中根本看不到“急”的表现。也有慢性肾脏病经过一段时间“急”的表现之后,患者真正进入慢性过程。人们往往只重视“急”的情况,却忽略了“慢”的过程。虽然短时间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是长期如此就会非常危险。比如IgA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与狼疮性肾炎等等,之前或经历过“急”的表现,或一直都是“慢”的过程。可他们一旦进入真正慢性过程,患者肾脏病理上往往会是肾小球硬化与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引起这一病理损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尿蛋白升高及随之而来的血肌酐升高,或者说这就是关键环节之一。因此,治疗上就需要抓住这一关键环节。

针对这一关键环节,治疗上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阻止或延缓肾小球硬化与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合理使用RAS阻滞剂(即沙坦或普利类药物)、他汀类降脂药、列净类降糖药、选择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降尿酸药,以及使用含有中药大黄的中成药或辨证中药等治疗,都是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起到降蛋白与稳肌酐两不误。有些慢性肾脏病,或许还留有免疫性炎症,就需要在如上治疗基础上选择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

治疗肾病需抓住关键环节,可保降蛋白与降或稳肌酐都不误

如上就是治疗肾病的两个关键环节,只要抓住这两大环节,就可保降蛋白与降或稳肌酐都不误。除此之外,肾为先还要补充三点:一是预防与治疗感染性疾病,因为并发感染性疾病也会加重患者病情导致尿蛋白与血肌酐不稳或升高;二是禁用或慎用肾毒性药物,因为已有病变的患者之肾脏更容易受损而加重病情导致尿蛋白与血肌酐不稳与升高;三是饮食与生活方式应调整到位,因为不合理膳食与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加重患者病情导致尿蛋白与血肌酐不稳与升高。总之,要想降低尿蛋白与稳定或降低血肌酐都不误,需要肾友做好自己,这样才有希望避免以后发展成尿毒症。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蛋白   关键环节   肾小球   免疫性   尿毒症   肾炎   肾病   肾脏   炎症   病理   损伤   病情   患者   过程   肾脏病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