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应密,防意应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口是心的大门,如果不能管好自己的口,那么就会泄露很多机密;意是心的双足,如果防范得不够严谨,那么就会走上邪路。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嘴巴好比是心的大门,如果不能守口如瓶,必然会泄露心中的秘密;意志好比是心的腿脚,如果意志不坚定,就有可能走上邪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不愿人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知不妙。俗语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言语谨慎对一个人立身处世具有深刻的意义,花开得太盛则败,不恰当的话说得太多则会招致祸患。守口如瓶,保持沉默,不妄言,不乱语,才能够取得别人的信任。与人和谐相处,才能远离祸患,顺利地走向成功。

守口应密,防意应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一次乾隆谈到一位老臣去留的问题,说若老臣要求退休回籍,乾隆也不忍心不答应。刘墉便将这话泄露给了老臣,而老臣真的面圣请辞。乾隆大为恼火,认为这是刘墉觊觎补授大学士的明证,是“谋官”的明证,因而训斥一通,将大学士一职改授他人。

武则天中有言:嘴巴好比一道关卡,舌头好比射箭的弩机。一句不妥当的话说出去,即使用四匹马拉一辆车那么快的速度也不可能追回来。嘴巴和舌头犹如一柄双刃剑,一句话说得不恰当,就会反过来伤害到自己。因为话虽然是自己说的,别人既然听到了,你就无法阻止别人去传播,由此所带来的影响你根本没办法控制。

清朝的载湉即位时年仅四岁,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慈禧常单独召见廷臣,有事不与慈安太后商量,慈安太后颇为不平。

守口应密,防意应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1881年初,慈禧忽然得了重病,征集中外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后来用产后疏导补养的药治疗,竟“奏效如神”。于是慈安太后知道慈禧失德不检,便以庆贺慈禧康复为名,在钟粹宫摆下酒席,和慈禧共饮。酒过三巡,慈安太后让左右的人下去后,就谈起咸丰晚年的事,说:“二十多年来两宫相处还算好,有一件事早想和妹妹说了,请妹妹看一件东西。”慈安说着起身从一个匣子里拿出一卷黄绫纸来。原来是咸丰帝临终写给慈安太后的手谕,大意说若此后那拉氏不安分,可出示此诏命大臣把她除掉。慈禧听后脸色大变。

慈安太后完全出于好心告知慈禧此事,想借此遗诏规劝慈禧今后处处须检点。为了不使慈禧猜忌,慈安当场索回遗诏,用蜡烛烧了,说:“此纸已无用,焚之大佳。”慈禧表面感激涕零,暗中心怀鬼胎。不久,慈安太后患感冒,当晚就死了,传说是被慈禧所毒死的。

说话应当三缄其口,不可说的话一定要守口如瓶,即使是可以说的话也应该按需要的程度,能省则省。要知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即便有些话并无恶意,也有可能会遭到别人的误解,何况是明显有针对性的弦外之音呢?慈安太后的祸患就是由她不察人心,守口不密所致。

人心复杂,难以捉摸,话说得得体,于人于己都有利;反之,口不择言,只会遭人记恨,给自己带来灾祸。很多不喜多言之人,他内心并不是糊涂得无话可说,而是他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

守口应密,防意应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刘墉   咸丰   乾隆   邪路   遗诏   言多必失   祸患   老臣   大学士   守口如瓶   明证   人心   太后   慈禧   嘴巴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