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一个月:学生喊累,教师疲惫

“双减”落地一个月了,各地中小学紧锣密鼓地推行课后延时服务,大刀阔斧地落实教育改革。

我们本以为,这种教育改革能让人看见了路——

老师更加轻松,家长不再焦虑,孩子少了负担,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但恰恰相反,课后延时服务让人愁白了头——

参加课后服务的孩子,个个喊累,参加课后服务的老师,身心俱疲。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一个月:学生喊累,教师疲惫

现在的学生太难做了...

自从开展课后服务后,我就特别留意班里学生的状态。

头几天,学生们还比较新鲜,慢慢地,他们就坐不住了。

不愿意写作业,在课室里吵吵闹闹,对老师的教导无动于衷。

我马上跟家长沟通,却因此发现了更多问题。

许多家长都反应,孩子回家后都喊累,动都不想动,更不用说学习了。

每天上6、7节课已经够累了,孩子都盼着放学,现在延时两小时,比上班族的时间还长。

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作业就少又爱玩爱动,放学后却要一直待在学校,憋都憋坏了。

又有家长反应,放学时间撞上晚高峰,孩子都堵在校门口,真的很危险。

他拍了一张傍晚6点的校门口实况图,我们学校门前的路很窄,许多家长开私家车过来,一下子就把路堵死了。

孩子们只能穿过人流、车流找到自家家长,好不容易离开学校又堵在马路上。

还有家长反应,孩子放学后要参加辅导班,晚饭无法解决经常饿肚子。

孩子才下托管,就被家长马不停蹄地送去补习班,从傍晚6点上到晚上8点半。

没时间吃晚饭了,只能在路上吃一些面包点心,回家后还要继续做作业。

……

难怪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感觉好像天天都不放学,好忙好忙啊!”

学生的话语虽天真,我却很心疼,现在的学生太难做了。

记得李玫瑾教授的女儿曾对她说,真羡慕你们这代人,太幸福了。

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一个月:学生喊累,教师疲惫

李玫瑾问为什么,她女儿回答:

“你们感受不到我们的痛苦,每天从早上 7 点 10 分坐到下午 5 点半,晚上写作业还要写到 11 点半,连周六日也被你们占上了。这不是一天,而是 12 年。”

这一代孩子虽然不愁吃穿,但承受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而现在,尽管我们给孩子减压了,但似乎比以前更累了。

长期下去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孩子不愿学,老师没精神,家长不满意。

好的教育,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体会学生的真实感受。

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不是只在学校里瞎折腾,熬时间。

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一个月:学生喊累,教师疲惫

现在的老师太难做了...

课后延时服务不久后,一位49岁的老教师在网上发帖:

“今年我已经49岁了,每天长达10多个小时的工作量让我吃不消,原来下班之后回到家吃个晚饭还可以散个步,如今吃完饭连站都不想站了,一天下来真的太累了。”

课后服务虽然由老师轮流负责,但她作为班主任,班里的学生没离开,她就走不了。

累,是老师的工作常态,但比以前更累,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问题是,这沉甸甸的负累,就该由老师一人承担所有吗?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二小的刘玉霞校长,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症结!

现在谁都可以来指指点点,谁都可以来说教育,特别是谁都可以给教育发文件……

什么都推给学校,推给老师,老师能不累吗?

我们有时候都怀疑了,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做什么?

请尊重学校权威,不要打扰老师,要划分好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

终于有人,站出来为广大教师发声!

每一次教育改革和转型,几乎都是老师承担了大部分问题、大部分矛盾、大部分压力。

这个社会不仅要求老师会教书育人,还要求老师十项全能,文能教好成绩,武能应付检查。

而且对老师偏见太大,要求严苛,动辄投诉举报,逼得老师敢怒不敢言。

老师是人不是神,老师只是一个教书匠,请不要什么事都推给老师做。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现在的老师难做多了。”

时代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害怕地位跌落,由此出现了群体性教育焦虑,人们越发焦虑孩子的明天。

每个老师,都在戴着镣铐跳舞。

深知肩上负担沉重,也知身上束缚太多,但仍要戴着镣铐跳舞,为孩子开拓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

每个老师,都愿意为教育奉献自己。

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个事业,冠上了“教师”这个称号,就要把工作做好,哪怕步履蹒跚也坚持到底。

但前提一定是,老师所做的一切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

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一个月:学生喊累,教师疲惫

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一个月:学生喊累,教师疲惫

请让教师教得其所

请让学生学得其所

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认为:

一个成熟的改革者,既要坚持改革方向,绝不因问题的出现而动摇,更不因此而走回头路;又要敢于正视矛盾与问题,善于及时作出调整与修正,并根据所暴露出来的新矛盾、新问题,进行新的试验。

课后延时服务才刚刚推行一个月,我们不急于看结果,也不要一发现问题就否定它。

发现问题是好事,有问题就去解决,有不足就去弥补。

教育的核心始终是学生与教师,课后服务也不能只解放了家长,却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因此,我们得出的经验是:

让教师教得更无后顾之忧,让学生学得更加自在扎实。

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为了给教师减压,提出了“减压10条”:

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一个月:学生喊累,教师疲惫

当老师肩上的负担少了,心灵的幸福感多了,才能专注于学生与教学。

钱理群先生也呼吁:我们诚然要为学生减负,但为什么不首先为教师减负呢?

减去了多余的形式主义,改掉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一心一意去教书,去教好学生。

只有真正身心舒展的老师,才能教出真正内心充盈的孩子。

我们要让教师教得其所,让老师真正从教育教学中得到满足。

今天,我们的学校挂着的学生照片,不是高考状元,就是竞赛获奖的学生。

但在几十年前,一名“一学年以上不缺课”的学生,也有一张单人独照的照片。

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一个月:学生喊累,教师疲惫

“校长把镜头对准水,教育就在哪里聚焦。”

教育要聚焦孩子,“双减”要聚焦孩子,课后延时服务要聚焦孩子。

给作业瘦身,做高质量的作业;

给课堂升级,讲创造性的好课;

给服务优化,办有价值的托管。

我们要让学生学得其所,让学生在学校学有益的内容,做有益的事情。

要想给学生减负,首先要减轻教师的负担。

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关键要聚焦学生,聚焦老师。

“双减”路漫漫,对于师生都是一场艰难的修行。

希望你我都能且行且摸索,且行且珍惜,真正为孩子开辟一条通往明天的康庄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课后   教师   镣铐   学生   作业   教育改革   班里   焦虑   疲惫   负担   矛盾   家长   老师   孩子   时间   学校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