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山究竟在哪里——不在绥中不在山东而是在河北

中国的山川大地观念来源于大禹,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把河水引入大海,然后奠定了九州的概念。当时大禹勘测了河流入海的路线,然后设立了标杆——楬橥。指挥民工沿着楬橥疏通河道,最后河水不再为害,人们才安居乐业的繁衍生息。

分割山海——碣石山

所有的楬橥中,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定海神针”就是碣石。今河北省昌黎县北偏西十里那座碣石山。拔海六百九十五公尺,周围数十里,屹然特立于渤海北岸近海平原中,既与碣石之称《说文》:“碣,特立之石也。”①

碣石山究竟在哪里——不在绥中不在山东而是在河北

这个地图上我标识的碣石位于秦皇岛和唐山之间,是一座山。以前大海与碣石山的距离比现在近的多(目前与海的距离是15公里)。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古冀州的人,沿着海经过如今的辽西走廊,肯定是一段非常艰难的道路。可是,只要看到了碣石,就等于进入了非常好走的平原路线,碣石作为山、海、平原的标志,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后来,海岸线后撤,碣石的地位被现在的山海关代替了。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碣石山被称为海外神山,有大小百余座山峰。据谭其骧考证,碣石山有小的山头绵延入海,其中有一个就是“碣石”。估计约在东汉中叶以前,碣石山前的平陆上散布着许多露出地面的碣石山余脉;其中有一条石脉断续相连长达数十里,一直伸展到海边一块特大的柱状石而止。

东汉中叶以后,海水逐渐北侵,这一带的海岸线内移至逼近今京山铁路一线,原来的平陆成了一片浅海,浅海中到处耸峙着碣石山余脉,这就是郦道元在《濡水注》里提到的“沧海之中”的许多“山望”。至于原来那条从山脚下伸向海边的石脉,到这时候便成了郦道元所谓“枕海有石如埇道数十里”,而原来在海边的那块“碣石”,就成为“立于巨海之中”,潮至则隐,潮退则现的“天桥柱”了。

所以在那个时期,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阴历九月里经过这里,登上碣石山一望,展现在他眼底的,正该是在他《观沧海》一诗里所描述的那一派风光“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碣石山究竟在哪里——不在绥中不在山东而是在河北

《书·禹贡》:“(冀州)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意思是说,冀州的少数民族向中原上供兽皮等贡物,靠右沿着碣石走,就进去了华北平原,沿着平原上的河就能达到中原地区,王所在的地方。

碣石是燕山、渤海、冀东平原的标杆,在华北平原北侧是东西延绵的燕山山脉,碣石山是燕山的余脉,耸立在华北平原的东北,从东北往西南走,过了碣石山,就进去了大平原。

可是到了现在,碣石山有点淹没无闻的意思,甚至连究竟是否是那个“碣石”都有了争议。原因就在于海水后撤,河流造地。

碣石山离海越来越远,那块被郦道元所说的碣石山前的那块碣石,近二千年来曾经三度改变其相对位置,先是“著海旁”,继而“立于巨海之中”,最后沉埋于地表之下②。

正本清源——碣石为什么不在无棣或绥中

对于碣石在哪里,目前有山东无棣说和辽宁绥中说。持有这两种说法的人有不少,很多是当地的文化学者,总想为当地争取点什么。

碣石山究竟在哪里——不在绥中不在山东而是在河北

碣石山究竟在哪里——不在绥中不在山东而是在河北

上图是无棣碣石山与昌黎碣石山在地图上位置的比较。如果海岸线向里面画,我们会发现,只有昌黎的碣石上更接近史书的记载。无棣不能满足分割山、海、陆的要求。按照《禹贡》,碣石属于冀州,无棣则属于兖州,二者所在的州也不一样。

碣石山究竟在哪里——不在绥中不在山东而是在河北

上图是绥中所谓的碣石,因为在周边发现了秦汉行宫的遗址——碣石宫,有人认为这就是碣石。后来因为海水上涨,沦落到了海里。那么到底绥中的海礁是不是碣石呢?

对此李零先生早已实地考证,绥中的碣石也不是秦始皇、汉武帝、曹操游览的那个碣石。

他说,秦始皇游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书·禹贡》、《山海经 ·北山经》等文献反复提到,决不能说没就没。学者考察,这一代, 海岸线一直东移,也并没有大山沦海的迹象。秦始皇之后,汉武帝、魏武帝、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都曾来游历。曹操来此,诗兴大发,有所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遗篇(《步出夏门行》)。他说的“碣石”是什么?显然不是海礁,而是大山。北魏文成帝“登碣石山,观沧海”(《魏书·高宗记》),北齐文宣帝“登碣石山,临沧海”(《北齐书·文宣记》),他们登的,全是山,不是礁石。碣石山,距海只有15公里,登山,完全可以看到海(古代的碣石山比现在离海更)。

秦始皇游碣石,他游的是碣石山,不是碣石宫。燕昭王筑碣石宫(《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当时的蓟县(今北京城的西南隅),与此无关。考古发现的秦行宫,没有任何记载,若叫“碣石宫”,不但没有根据,还易发生混淆。更何况,现已发现的14个地点(被破坏和未发现者还不止此数),绵延一线,文化内涵相似(秦到西汉),是个遗址群,石碑遗址只是遗址之一。这一代海礁很多,不能见个海礁就叫“碣石”,到处都是“碣石宫”。③

正宗碣石为什么衰落?

那曾经大禹留下痕迹,秦皇汉武都到过的碣石为什么如今名气不彰呢?

我觉得是因为交通线路的变化。为此,我们万有引力还亲自走了一遭。原来的时候,东北进入华北平原,到了秦皇岛要往南经过昌黎,然后滦州,然后进入平原。后来宋辽之时,锦州——兴城——山海关的傍海道正式贯通,人们从碣石山后面的道路中穿过,就是现在的G1京哈高速。加上海退,碣石山的标杆作用完全消失了。地理标志的作用几乎全没了,人们自然就对其漠然了。

碣石山究竟在哪里——不在绥中不在山东而是在河北

舍去其地理标志意义,碣石山的风光甚至没有当今的山海关更有看头,如今山海关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昌黎碣石山景区才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碣石山究竟在哪里——不在绥中不在山东而是在河北

沿着国道,我们依稀能够感受到昌黎碣石山的地理标志意义。如果走高速和高铁,碣石古道已经没有任何能力与现代交通竞争了。

碣石的衰落还与王莽有关。中国大一统以禹化九州为基础,“茫茫禹迹 画为九州”。到了秦皇汉武,这两位精力旺盛的帝王,行的是一种祠畤的制度,就是巡游,到大禹到过的,有标志性的地域,进行祭拜,宣扬主权,宣传政权的合法性。碣石是他俩行祠畤的地方,需要建造行宫,举行仪式。后来到了新朝王莽时代,用郊祭代替了出巡祭拜。帝王不用出巡到边疆,能节约很多人力物力。毕竟京都就有很多事情要皇帝忙活了,要是遇到赵高那样的小人,还会影响江山社稷啊。

参考资料:1、①②谭其骧《碣石考》

2、李零《我们的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绥中   碣石   平陆   王莽   无棣   华北平原   冀州   山海关   大禹   燕山   行宫   河北   标杆   海岸线   山东   遗址   平原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