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伊斯兰的传统古兵器为全世界最坚良优美、最豪华富丽、装饰最精致及最具艺术性的冷兵器。1798年,在法国加冕称帝的拿破仑·波拿巴曾率法国军团远征埃及,与土耳其、阿拉伯、埃及人组成的伊斯兰联军骑兵相遇,擅长火枪、火炮远程射击的法国人于是一击而破之。


战胜这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东骑兵后,拿破仑竟至不能约束其素有纪律严明的大军。盖因法国士兵无意发现敌军死士尸体上均身佩贵重的传统冷兵器,上面镶嵌的金银、宝石等耀目动心,亦争先恐后地攘夺以为战利品。虽拿破仑本人亦不能禁制好奇心而择取其佳者携归,至今犹陈列于巴黎拿破仑陵寝中的东方兵器博物馆内。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伊斯兰风格的镶嵌工艺极为华美,令人耀目动心


此外,东方尤其是中东伊斯兰各族的传统冷兵器尚有人工装潢的饰品,大体上共有四种,今述其概略如下:


1.柯夫特嘉里Koftgari,即镶嵌金丝工艺。此种镶配之法,系先用利器将欲装之刃或他物砍、切、刻划成深而窄的槽痕,此多数槽痕系备装嵌花杭州者,然后用尖凿或钢丝细挖槽底使平。


其花样则用一种名为Cherma的小器具雕镂之,此器具极简单,仅一钻、一钉、一锤而已。花样以金丝或银丝为原料,先将金叶抽成细软之丝绕于一圆轴上,工人乃执软金丝之一端将其揿于刃或他物面上的凹形槽痕内,以小钻及小锤轻敲轻垫轻压,使之嵌入槽中,衔接平滑,或作凸体形。


长于此道工艺的工人,仅见其手执金丝来回揿压,前后左右不停地锤钻,不多时刃面上的金花纹样已矣。然后将刃置于微热之处,用名为Mobari的玛瑙片摩擦使之光亮,嗣后再用一种石灰汤洗濯之,于是金光全露而功成矣。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伊斯兰大马士革钢弯刀上的镶嵌金丝工艺华美令人叹观止


金在槽痕中塞满而其面适与刃面平,即应有凸出之处亦圆润丰顺,抚之毫不碍指,一体平滑。挖之抽之箍之亦不出槽,且能坚固耐久。常有数百年或千余年的古刀剑血斑点点而其金花及金字铭仍灿然,如新,耀日压目,平滑坚固而一如往昔。

此实伊斯兰工艺之特彩,可以自豪者也。近数百年来非伊斯兰人士或欧美人常仿制此种工艺,欲窃镶嵌金丝工艺之美而以小金叶替代金丝,其金光未尝不美,惜并不能作凸体花形,即其平体花形及字铭亦不能经久,不至数十年即有出槽断落之虞,可见古工之难及矣。


2.珐琅Enamel。珐琅工艺即中国北京昔时所谓的景泰蓝传统工艺。北京及汉口等处均有此种景泰蓝工艺品出产。惟中国的珐琅并非伊斯兰民族之所谓珐琅。盖因珐琅有两类:一为Cloisonne,即中国的景泰蓝。其法系在金底、银底或铜底的物件面上另用小铜条或金、银条竖镶其上,各自相隔成格作成各种花鸟或其他范型,再将各种颜色的金属氧化物矿物及石屑置诸格中,用烈火熔化或逐渐倾入各小格之中,冷后磨之使平、擦之使光则珐琅而成。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中国景泰蓝工艺品表面的珐琅工艺外观


另一为凹凸式,即伊斯兰人及欧洲人的珐琅。其法不用格子,乃即将金片、银片或铜片制成的各种物今年内就其内面以锤打之,使其体凹凸而作各种花鸟或其他花纹形式,再将各种颜色的天然矿物石屑置之凹槽中,用烈火熔化或逐渐倾入其器体中,并须遍及于凸体各处,冷后磨之使平、擦之使光以成珐琅。此第二法较第一法为难能,因既无格子而仅有凹槽,且槽亦不深,与凸处弯曲衔接,于是倾注溶石之工作极难,稍不留意液质即溢出而敝事矣。唯功成之后实较有格子者更美也。

凹凸式珐琅工艺的来源甚古,埃及人在4000余年前即知此工艺,欧洲各国博物馆中即有埃及人所制石灰底质及石、陶底质的珐琅器陈列。据云,最佳的古法珐琅系产自波斯、克什米尔及印度西北的德里、拉合尔、信德等地。唯波斯及印度的珐琅则为凸凹式。中国古法珐琅质,其白色常夹黑色,颇少纯白之品;而波斯、印度的白珐琅则结白如雪,工细而物美,惜乎已不可多见矣。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采用凹凸式珐琅工艺镶嵌柄、鞘的伊斯兰风格弯刀和匕首


波斯、印度及尼泊尔等王公贵州,在昔均喜用珐琅柄、鞘的刀剑,尤以小刀剑为多。其珐琅质极细腻,作花鸟及其他图纹,配色亦极鲜明。珐琅底质用金、银或铜或镀金之铜,除花鸟字铭外,常以红、绿宝石或钻石镶嵌。其珐琅质极坚固,常有千余年前之物而完整如新、宝光四射者,即失手落地亦不碎,非如景泰蓝坠地或日久即片片剥落也,唯其工艺已大半失传,至今波斯及印度人现已不能再制作与古法相类的凹凸式珐琅工艺。


3.尼叶洛Niello。即在白银底上镶嵌黑色纹饰,望之俨然黑珐琅质。此种工艺原系波斯人的发明创造,伊朗古兵器的柄、鞘常以此工艺饰之,久之始由波斯传入高加索及俄罗斯,该地方的人称为Tula。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银碗上的尼叶洛镶嵌工艺表面外观 ▲银碗上的尼叶洛镶嵌工艺表面外观

高加索人则喜于刀剑上的象牙柄、鞘上之饰金处,另用尼叶洛银皮为边饰、段节饰以及长刀小皮带之装饰,又喜全用尼叶洛银皮为小剑之柄、鞘。高加索人的长短火铳亦多用尼叶洛银皮装饰,有时夹以金皮。亦有用金底为尼叶洛者,其形式与波斯产的尼叶洛不同。

尼叶洛的制造工艺大致如下:先将银底片钻刻成凹形花鸟或其他图形,在此各浅凹槽中倾入以银、铜及少量铅质制成的配料,然后用火烧之使其熔化。冷却后以硼砂Borax磨擦之,然后再次入火稍烘即取出,任其退热至冷。冷后再加拂拭,其面上黑光即出而柔滑过于珐琅质。其制法与制珐琅质略相似,但底片较柔薄和软而可以曲伸,此为优于珐琅之处。唯因不用矿石及颜料为原料而以银、铜、铅代之,配合较易,制造工艺相对较简单,结果亦只能得一黑色耳。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镶嵌在柄、鞘上的尼叶洛工艺之伊斯兰风格弯刀和短剑,只有一黑色


4.比德利Bidri。此系中印度用以装饰或制作刀剑柄、鞘之工艺。其各系自比德尔Bider城名衍生。比德利的优点在不变色及不生锈,故能耐久,印度人至今尚用以制日用及服饰之器也。


比德利的制造工艺大致如下:所谓比德利的原料以当地土著称为Jasta一物最为重要。Jasta乃铅的一种或净白铅之类。曾有英国人亲往当地视察这工艺制作流程:见印度工人取12360粒Jasta,以之与460粒铜、414粒锡相配合。以Jasta之在大部分倾入于一土制之斛斗中,锡、铜及余下小部的Jasta则倾入较小的土斛中,乃用曝干的石灰盖覆之,开有小孔以透气。


两斛斗之内外部悉以牛粪裹之。于是在地面掘一小穴,填以干牛粪饼,举火烧之。待粪饼已若干时后,始将两斛斗置入穴内,另加燃料盖覆之。至工人认为其内部之物已熔化时乃打开火穴,取出小斛斗而将其熔液倾入大斛斗之内,且以灰屑洒盖熔质之上。为防烧焦起见,另以松脂及蜂蜜混合料若干倾入大斛斗之内,再将大斛斗加热若干时即将熔质倾入熟石灰制成之模型中,冷凝后取出,于钢机上转削成器形。

匠心社说冷兵器——伊斯兰传统冷兵器的镶嵌工艺

▲镶嵌比德利工艺的印度匕首柄、鞘表面呈黑光色


然后以蓝镪水(即铜硫盐素)溶液摩擦,器表即呈黑光色,复入水洗濯使其稍减,以使工人较便于观察其所雕刻之图形。工人钻刻图形的工具为一钢质尖钻,刻成后用形式不同的小剪多具剪之成体,然后用锤、钻将各小银片镶嵌入比德利器之凹槽中,使其坚牢不脱。


工成后乃用蛤漆及金钢砂Corundun制成的饼成磨擦抛光,嗣后复用木炭擦之。磨平擦亮之后尚须使其黑斑色泽永久不变,乃用氯化铵100%、粗制硝酸钾25%、盐土125%以水调成糊状涂于比德利之上,然后大萝卜种或芥菜子榨出之油渗以木炭屑轻擦之。擦后放置四日始用水洗濯,则比德利上之黑彩焕然,既不受冷、热水之影响,亦不生锈焉。猛击之固可折断,然寻常极不易碰毁,盖其非含有脆性之物也。


据说比德利系蒙古人西征欧洲传授当地之物,始由中亚蒙古裔统治者贴木儿等征伐印度时,并由工匠传入印度西北部的德里,以次由西印度传至中印度的德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伊斯兰   黑光   高加索   珐琅质   拿破仑   波斯   工艺   匠心   珐琅   凹槽   冷兵器   景泰蓝   印度   金丝   花鸟   刀剑   凹凸   传统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