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作者: 王蓬 来源: 浅海文苑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1-褒谷石门水库-回水十七公里


此事缘起国家文旅局2018年5月印发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导则》要求在全国范围对不可移动文物展开调查,认定和保护。汉中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秦蜀古道交汇之地,确有许多历代古遗址、古栈道、古建筑需要和调查,认定和保护。

其实此项工作市旅发委(文物局) 年初便已展开, 盖因新任主任王耀虽系官员, 却具情怀。早在1981年我在农村务农,时任汉运司团委书记王耀便邀我去讲文学。上任即凭朋友关系邀各位专家喝茶,咨讯如何对文物既保护又发挥作用。适逢上面下发文件,正好对应。于是在2018年6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座谈,认为重点应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对历代古建筑、古遗址、古栈道等进行全面普查,为全市尚未入列文保但有价值的文物建立统一标识、为入保做好先期准备;二,抗战时期西北联大迁汉八年,其存留遗址、学人事迹及其史迹的调查;三,抗战时故宫七千葙文物南迁汉中始末和历史作用等。以上三个项目分组承担,利用手机建“文化探秘者”群,互通声息,互相促进。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刘清河教授、汉中市博物馆原副馆长王景元、汉中市广电局原副局长黄建中与我承担第一个项目,即对全市范围历代古遗址、古栈道、古建筑进行调查认定。我们四位均已退休,对此项工作都有浓厚兴趣,也有相关著述。接受项目即多次商谈,为求事半功倍,四人再分两组,王景元与黄建中集中调研历代古遗址与古建筑。刘清河与我侧重秦蜀古道及汉水先民史迹调查。

任务明确,即开始行动。不料行前,承担西北联大迁汉调查的杨建民教授提出愿与我们同行,盖因在古道基础上修筑的首条穿越秦巴的川陕公路也即西北联大、故宫文物南迁路线。得力于汉中市文博协会会长常虹女士提供后勤保障,协调市博物馆宣传科长李骁勋为我们开车,小伙年轻,热情有礼,兼管食宿,一车四人,座位正好。值得一提的是杨建民、刘清河都系1978年同时考进西北大学中文系同班同学,其时刚恢复高考,全国收30万人,不似现在收七八百万,考上何等不易!两人都有下乡经历,刻苦奋进,毕业返回家乡,执鞭讲坛,皆成教授。刘清河曾著七十万字的《汉水文化史》叠获奖项。杨建民上大学即与多位大家学人有交集,获得巴金、冰心、冯至、曹靖华、李霁野、戈宝权、周海婴、朱光潜、萧乾、丁聪、张中行、冯友兰等人的签名著作、信函,乃至毛笔书写条幅。其中多位曾在西北联大任教,杨建民已有专著,由他承担西北联大迁汉项目合适不过。

考查日志:2018年9月9日

天气晴好,策划多天正式实施,将对褒斜、连云、陈仓三条古道遗迹探访。沿途:褒姒铺、八个碑、马道驿、武休关、黑杨坝、孔雀台、赤崖、陈仓道口、板房子、箭峰垭等,计划用四天时间对上述遗迹现状测量、拍照、实录。

八点出发。进入褒谷,建在谷口的石门水库回水十七公里,褒姒故里,八个碑两处遗迹淹没水中。现分叙之:褒姒出生于2700年前的古褒国,其故乡便在已淹没水中的褒谷进山约十华里处。褒姒由古褒国进献入宫,成为周幽王姬宫涅的第二任王后,太子伯服的生母。由褒姒派生出“烽火戏诸侯”、“一笑千金”等典故。有学者认为将西周灭亡的复杂原因单纯归罪于褒姒以美色祸国,实欠公允。早在汉唐,便有学人为褒姒鸣冤。唐代诗人元稹便留下了“花疑褒姒笑,栈息武侯征”的诗句。故址虽没水中,可在公路边立碑提示,以便游人知晓。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2左起-杨建民-刘清河-王蓬-身后即为镌刻八个碑的悬崖



八个碑系一段长达数百米的悬崖,明清连云栈道便悬挂其间,上临石崖,下临深潭,行人莫不胆颤,骡马亦惊惧不前,跌崖落水时有发生。故称“阎王碥”。清康熙年间,陕西巡抚贾汉复调集宝鸡、凤县、褒城三县人力修复连云栈道时,专门对“阎王碥”进行治理,“烈火沃醋,工日凿之,三月告成,广倍于前”。至此,商旅畅通,改“阎王碥”为“观音扁”。


当时文学家宋琬撰写了一篇气势豪迈的《栈道平歌》颂其功勋,由大书法家沈荃书写,在石崖上镂刻八方摩崖,文、字俱佳,堪称双绝。此处也被称“八个碑”。这八方摩崖虽淹没水库,但位于上游,水枯时常显露,汉中市博物馆曾准备凿取运回,因属留坝县境,引起争端,故至今仍在水中。


刘清河教授在八个碑有段特殊经历:1969年修石门水库时,回乡务农的刘清河来此当民工长达三年,就住在八个碑。修工棚时,进山砍伐树木,从悬崖往下溜,有几根木头卡在悬崖石缝。清河想将木头弄下来抵砍柴任务,可记两天出勤。于是便采取智取华山方式,用竹竿插在崖壁的石棱上一段一段的上。中途想放弃已无可能,只能硬着头皮上。到了接近木头处,有一根胳膊粗细的干树,用手一抓,小树折了。在那百分之一秒的时间,求生的本能使其往崖壁上一抓,抓住了高约一寸的一个石棱,随即奋力爬了上去。上去后浑身打颤,如同筛糠。过了十多分钟才平静下来。最后将几根木头弄了下来。此刻对岸民工全都在观望,替他捏了把汗。日后阅读唐代文豪韩愈攀登华山,前行困难,欲退不能,绝望豪哭文章,深有体会。但却提醒自已,从此再不冒险。


八个碑应在公路边立碑提示保护。


水库回水至青桥驿接原川陕公路,此处曾设驿站,但开矿搬迁,遗迹无存。再前行为马道驿,两溪交汇,古树高矗,山野开阔,有著名古迹萧何追韩信处,已列市文保单位。从先秦至明清的古道,从川陕公路到汉宝高速,马道均为必经,积淀深厚。我们停车探访,马道设镇,机关、学校、商铺,人数过千,为山区大镇。当年驿道穿越的老街宽不足四米,长达600余米,依然保持古道格局。


询问到当地老人李黎亮,中学文化、曾任留坝县政协委员,热情健谈,带我们至马道驿故址,宽广约数亩,虽民居林立,仍有三丈余围墙残迹。清初学者张邦伸在《云栈纪程》中记载:“马道驿备驿马54匹,马夫27人,协济2人。” 再加与之相配套的的房间、驿马舍、草料场,当为穿越秦岭古道最宏阔之驿站,规模不下于明清县级政府。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3古道格局犹存的老街-两位教授正在测量古街宽度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4-李黎亮老人为我们指认马道驿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5-规模宏阔的马道驿残存围墙



驿站只接待持有关防的官员和公务人员。大量的驼队马帮,往来商旅会促使山镇诞生旅店、饭馆、茶舍、酒楼、货栈,不难想见其繁华。故马道驿应立碑保护,并申请入保。


之后,沿褒谷继续探访,重点有四。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6-武休关雄恣



一、武休关。在留坝武关河镇。此关地处上南河、紫荆河、武关河三水交汇的下端,已是一条浩荡大河,至此始改称褒水。为汉江上游最大支流。尤其山洪暴发,百川汇聚,势不可挡。武休关便是被河水冲刷而成的隘口,形成两山夹水,中空一线的雄险格局。素有‘秦蜀锁钥’之称。南宋1133年,金兵在撒离喝率领下,绕道金州,攻克汉中,虽暂时得手,但遭到抗金军民的坚决抗击,处处受阻,粮草匮乏,只得从褒斜道退兵。


抗金名将吴玠谙熟这一带地理,遂与刘子羽商定,由刘率兵从后追杀,他带兵由勉县陈仓支线插入金兵必经的武休关预设埋伏。金兵退至武休关时,擂木、滚石、暗箭如雨落下,河床要道则有绊绳,打得金兵抱头鼠窜。为了逃命,丢弃劫掠的财物辎重,溃逃到姜窝子时,此处是连云栈道与褒斜道交会的三岔口,撒离喝不知该从哪条道退兵,正犹豫间,一声炮响,两面山间的伏兵突然杀出,威不可挡,金兵大乱,夺路溃逃。吴玠深知北人不识水性,令士兵分别堵住褒斜与连云两条路口,将金兵逼入褒水,时值严冬,金兵饥寒交迫,又遭乱箭纷射,死伤无数,尸体堆积,以至河水倒流,此地至今名曰“倒水湾”。幸运的是抗战前夕所修西汉公路绕岭而过,古关风貌得以保存。另距关北约一华里,有栈孔七个,整齐排列,亦保存完好,此处应立碑提示保护。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7-褒斜道黑杨坝村栈孔遗迹



二、黑羊坝栈道遗址。在留坝黑羊坝村,此处原有栈孔47个。需记载一笔的是从先秦至汉唐褒斜道一直缘褒水至源头衙岭,再沿斜谷出山,故名褒斜道。唐大中四年(850年),为利用陈仓道凤县境内百余里开阔河谷,避褒谷上游临水之险,打通柴关岭,沿褒水支流紫荆河经留坝县城而下,至姜窝子接褒谷,把两条著名古道连接起来。之后两宋、明清皆沿用此道,易被火烧水冲的木质栈道也为石碥道取代,沿山开凿、盘旋而上,手可抚云,所以称连云栈道。亦有学者说因途经凤县连云寺故名。群众则把穿越秦岭称北栈,穿越巴山称南栈。明嘉靖《汉中府志》收“褒斜南北栈道图” 即绘连云栈道。


这样一来,从留坝姜窝子缘褒水至源头衙岭的先秦至汉唐褒斜道荒弃不用,也使栈道遗址得以保存。比如黑羊坝栈道遗址1961年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考察时有栈孔47个。20世纪90年代,在汉唐褒斜旧道修姜眉公路时毁掉大半,目前尚存21孔,在距水面五至七米整齐排列,与褒谷石门距水面位置相同,显属秦汉凿迹,依山临水,气势非凡,为褒斜古道难得遗迹,应立碑提示保护。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8-褒斜道孔雀台栈道遗址



三、孔雀台栈道遗迹。在留坝孔雀台村,姜眉公路下方,临褒水一独立山崖,凿有成排栈孔,拓宽路面石阶,及完整石栈一根、残存石栈两根,汉台展室栈粱即为此处落水运回。孔雀台为独立石山,四周广有荒地,可建有观赏价值的保护遗存公园。


四、猴子岭栈道遗迹在留坝拓梨园乡,姜眉公路猴子岭遂道下方,临褒水一线有栈孔十余个,上方有石彻栈道两段,显为不同年所凿,有存史价值,应立碑保护。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9-褒斜道猴子岭栈道遗址



此外,顺道探访赤崖栈阁遗迹,在太白县王家楞乡。《水经注》記载诸葛亮致其兄的信:“前子龙退军,烧赤崖以北栈道,缘谷百余里。”史学界认为前是指首次北伐时,诸葛亮亲率大军兵出祁山,让赵云带兵为偏师出斜谷迷惑魏军。此次进兵因错用马谡,无功而返。据守斜谷的赵云也遭魏军攻击,退兵时烧掉了赤崖以北的栈道。赵云曾在此建府库,至今残存五根石梁,高悬山崖,气势壮观。此处已入列省保单位,利用崖下空地,树刻石、列图表、栽绿树、植草坪,成为一处景观。可提供保护范例。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10-褒斜道赤崖栈道遗址



当天沿褒斜谷探访, 姜眉公路达二级标准,车辆亦少,节约时间,傍晚便赶到褒谷尽头。下榻太白宾馆(县政府招待所),此处对我有特殊意义。1980年夏,陕西作协在这儿举行创作会议。作协主席胡采、《延河》主编王丕祥、评论家王愚、李星、肖云儒、大学教授刘建军、蒙万夫等大家云集,对陕西第一梯队小说作者陈忠实、路遥、贾平凹、王蓬、邹志安、郭京夫、王晓新、蒋金彦、徐岳逐个会诊。先自己谈,大家评论,开诚布公,分析失误,相当扎实。确实启迪思维,让人茅塞顿开。也可说“太白会议”改变了我的人生。我那会仍在农村务农。会议最后,讨论怎么办好《延河》,路遥建议:发一期“陕西青年作家小说专号”第一次向全国公布自己的青年作家,每人拿出一篇力作,配发照片、小传,高规格地推出。那张堪称经典的陕西青年作家九人合影也是这次会议拍摄。


结果,1981年《延河》元月号,陕西青年作家小说专号问世。推出了莫伸、路遥、王晓新、邹志安、陈忠实、王蓬、贾平凹、李天芳、京夫(按作品顺序)的作品。在全国众多刊物中尚属首次,确实产生轰动性影响。我交的作品是《银秀嫂》,被《小说选刊》等4家刊物转载,获《延河》首届优秀小说奖,在全省范围获得认可。进入由陈忠实、路遥、贾平凹等组成的陕西青年作家队列。从那以后,《延河》、作协领导不断为我呼吁,惊动了省委宣传部部长刘端芬、省委副书记白文华、以及省地人劳局、汉中地委常委会诸多关节。我终于结束十八年的务农生涯,于1982年12月30日在34岁时调进汉中地区群艺馆。隔年考进中国作协文讲所、鲁迅文学院、北大首届作家班,在京畿学习达四个年头。返回秦岭南边潜心经营一个文学跋涉者无尽的梦想。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11-1980年夏汇聚太白的陕西作家群-左起-京夫.路遥.蔣金彦.徐岳.邹志安.陈忠实.王蓬.贾平凹.王曉新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12-2018年9月-左起-杨建民-王蓬-刘清河在太白



转瞬三十八年过去,当年生机勃勃的陕西作家群,以《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秦腔》等巨著,书写下中国当代文学难以逾越的峰巅之后谢幕,经典九人合影照中先后有路遥、邹志安、蒋金彦、京夫、王晓新、陈忠实六人离世。唯余八十岁的徐岳、六十六岁的贾平凹和已七十岁的我。


此次夜宿太白,专意下榻太白宾馆,小城面目全非,若不是仍挂有太白县政府招待所牌子,几乎认不出来。当晚小雨淅沥,气温骤降,寻家川菜馆,要一瓶太白老酒,讲起当年旧事,慷慨已成唏嘘,微醉而归,酣然入梦。


考查日志:2018年9月10日


清晨起来, 雨停云散, 太白县城在秦岭腹地,海拔近2000米,是一处高山平原,四周山峰环绕,如同画屏。阳光从山巅迸出,在红黄相间的高楼投下光斑,云蒸霞蔚,宛如童话。放眼四周,丛林滴翠,山色如洗,清风拂面。近年每当盛夏,西安、宝鸡酷热难耐时,人们便纷来太白避署,以至一房难求,近日人潮方退。我们在县城转悠一圈便又赶路。太白县城四周旷野曾为唐朝大将郭子义养马场,亦是最早穿越秦岭的褒斜二谷交汇之地,在县城东约十公里处的衙岭,为褒斜二水的分水岭,只需缘盘山道走五里便至斜谷,故此处也称五里坡。


出县城便见褒水, 没有大河风采,纯系一条小溪。在晨光中若明若暗,蜿蜒如带。这小溪让刘清河教授激动不已,因褒水汇入汉江之处正是他的家乡。从小看着偌大一条河流如今成了一条小溪,犹如历经苍桑的老人看见童年照片,惊喜又带惊讶。然而这条小溪却引发汉水源头之争。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13-褒水发源于太白衙岭



2017年2月21日,《宝鸡日报》用整版发表题为《汉江源头在太白》的大块文章,其理由便是眼前这条小溪发源于宝鸡市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褒水确很重要,年经流量13.8亿立方,是汉水上游最大支流。曾养育过方国有褒;出息过美女褒姒;成就了大名鼎鼎的褒钭道。早在汉武帝时,就有大臣建议凿通汉水、褒水、斜水、渭水以利“漕运”,还作褒斜二水源头部分预案:“其间百里以车转。”尽管因“石湍不可漕”。却发工匠万人 整修了褒斜道,那应该视为国家级官驿大道。但随着科学发展,当代地理学完善了对江河源头认定的四条科学依据:江源唯长,河流最长的支流为其正源;江源唯广,流域面积最广的支流为其正源;江源唯丰,河水流量最大者为其正源;江源唯直,即在河流水系图上,上中下游较为顺直者为其正源。我国地形西高东低,故以“江河淮汉”为代表的大江大河莫不“一江春水向东流”。


而褒水出谷口约20华里,在汉中、南郑、勉县三县交界处自北向南垂直汇入汉水。所以褒水虽然水量充沛,屡见于史,按“江源为直”原则,两水相交,夹角大的—方即被排除。这也是从先秦《尚书. 禹贡》到北魏《水经注》,从宋.《元丰九域志》到历代《河渠书》都没有把褒水视为汉江源头的根本原因。所以《宝鸡日报》所刊文章也就不了了之。


车下五里坡即为斜谷,一路下坡,仅七十公里便出谷口到达关中平原。从褒谷进山几乎不越一座高山便穿越天险秦岭,充分体现古人选道的智慧。著名史地学家严耕望教授在《汉唐褒斜道考》中有个观点:斜谷长、褒谷短,全程走完褒斜道就会发现不对,斜谷仅70公里,褒谷长达200余公里。这位大学者一生并未来过褒谷,所以出错。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14-褒水斜水分界衙岭



斜谷口建有斜峪关水库,与褒谷石门水库同为曾修黄河青铜峡水库的水利工程局在20世纪70年代先后建成。从先秦褒斜二谷古道始开,历经数千年岁月,又同筑水库,惠泽一方,共同完成宿命般的辉煌。清人毛凤枝著《南山谷口考》记,仅潼关到宝鸡一线,秦岭便“凡得谷口百有五十,尤其要者三十有一焉”。众多山谷,能与褒斜二谷相比者,廖若晨星。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15-斜谷口水库



出斜谷口,东为眉县,西为歧山,大名鼎鼎的五丈原便位于斜谷口西侧,正好顺道探访。三国时期,汉中作为蜀汉门户,前沿阵地,诸葛亮从公元228年到234年, 一生最后的八年在汉中度过,末了病逝五丈原,归葬定军山。在汉中留下全国最早的纪念诸葛亮的祠庙,留下大量咏叹诸葛亮的名联佳句: 水烟波声, 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诸葛亮在汉中人心目中自有一种外人无法体味的份量。而我们此次全程探访的褒斜道也恰为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路线。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16-斜谷风貌



五丈原为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过度地段,约高五十丈,简称五丈原。东西皆为深沟,只需防御正面,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第五次北伐,便在这片天然要塞驻军。为作长期打算,他曾派兵士在五丈原上与当地百姓屯田。这完全可能,车行途中,见有大片土地与村庄。三国时全国人口不足千万,荒地注定不少。蜀军远征,只宜速战。但偏棋逢敌手,魏军统帅司马懿也系人杰,识透诸葛亮战略。坚守营垒,决不出战。诸葛亮曾给司马懿送去妇女服饰,希望激怒对手,达到出战目的。司马懿却向使者探听诸葛亮状况。当知道诸葛亮事无巨细,皆要亲为,而饮食日减。心中益发有数:事繁食少,岂能久呼!


事实是诸葛亮虽施计谋,取得火烧葫芦峪局部胜利,却于大局无补。蜀魏相持百日诸葛亮终于病逝军中,蜀军悄然而退。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憾事。也在五丈原留下不少胜迹: “棋盘山”“诸葛泉”“诸葛田”等。我们徜徉在元初始建的武侯祠,历代修葺,规模宏阔,留有古树、祠堂、八卦阵、落星亭、匾额、碑刻、壁画、及蜀汉文臣武将塑像等。足见一代智星诸葛亮在塑造华夏民族性格中所起的作用。我记下门廊两侧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我们在诸葛亮衣冠冢前鞠躬致礼,在五丈原上眺望广袤无垠的渭河原野,带着一种梳理不清的心绪离去。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17-五丈原武侯祠



当晚,下塌 “周秦故里”、“青铜器之乡”的宝鸡。


考查日志: 2012年9月11日


上午八时半,去宝鸡市博物馆,成为九点开馆最早游客,首先参观石鼓楼。唐初(627年)有农民在秦岭脚下陈仓田野发现十个石墩,大小相仿,园而见方,中间微突,形如鼓状,细看则还有文字,判定为周秦遗物。这个重大发现立刻轰动朝野,十面鼓石刻字,即石鼓文被认为是“石刻之祖”。曾引起虞世南、褚遂良、杜甫、韩愈、欧阳修、苏东坡、康有为、郭沫若等历代大学者热忱关注,以至形成一门学科:石鼓学。


十面鼓石从发现至今历经曲折和磨难。唐时,文豪且位居京官的韩愈不仅写下名篇《石鼓歌》,还提出十面石鼓系国之瑰宝,应由国家保管,迁往京城长安。元和八年(818)终被迁雍城孔庙(宝鸡凤翔)。五代割据纷争,导致石鼓散落民间。直到北宋司马光之父司马池任凤翔知府,才多方查访,找回九面石鼓,仍有“乍原鼓”失踪。幸北宋有喜爱金石的向传师闻一面石鼓失落,心有不甘,自费从开封到凤翔寻找,最终在一乡村屠夫家找到,惜石鼓被削半截凿为臼窝,但总算完备。十面石鼓首次进京是因宋徽宗喜爱,但又导致靖康之耻发生时,石鼓文字因宋徽宗填满金粉被金人掠到燕京(今北京),接着,金人被蒙古铁骑打败,剔去石鼓金粉后被抛弃在京郊废墟。冥冥之中,石鼓自有吉人保护,在元朝为御史大夫的世袭千户王檝竟然是宝鸡陈仓人,见到故土瑰宝自会力挺,出面将石鼓移至大兴孔庙,后元仁宗又将其移大都国子监,历明清两代再无移动。抗战前夕,为防日寇劫掠,故宫文物分路南迁,装运石鼓的一路恰经发现之地宝鸡,后又翻越秦岭,暂存汉中,终运四川,其间曾遭日机轰炸、道路中断、卡车侧翻等种种险情,但在故宫人舍命保护下,十面石鼓安然无恙。抗战胜利后本应归位,战火又起,国民党兵败撤台时,故宫南迁文物随同迁台。石鼓因太重才没运走,回迁北京。石鼓发现之地宝鸡高仿复制十面,修九层高楼存放,因故宫文物南迁暂存汉中时,就有十面石鼓,自然要目睹其真颜,哪怕是仿品!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18-十面石鼓之吾车豉



接着参观青铜器,宝鸡作为周秦故里,因多次出土国宝级的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宝鸡青铜器种类齐全,造型精美,多有铭文。最有名气的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田盘、何尊等都出自宝鸡。一个铜鼎有铭文28字,反映西周的土地转让制度;一件卫鼎有铭文207字反映大臣有功受赏;一个墙盘铭文长达284字,追述文、武、成、康诸王事迹。这些铭文镂于青铜,无法更改,堪称信史。因可以起到“补史之厥、详史之略,参史之错,继史之无”的作用而备受关注堪称国宝。其中毛公鼎曾经的主人叶恭绰与汉中有关。


毛公鼎是西周所铸,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出土于宝鸡岐山。通高54厘米,重35公斤,大口圆腹,端庄稳重。鼎上刻的铭文达499字,是讫今出土青铜器铭文最多者。被誉“抵得一篇尚书”。是研究西周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所以一出土便备受国内外文物、考古、学术界重视。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19-历经苍桑的毛公鼎



毛公鼎清代被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耕作时发现,有古董商人以白银三百两购得。但运鼎之际,被另一村民董治官所阻,买卖没有做成。古董商以重金行贿知县,鼎被古董商人悄然运走,转落入古董商苏亿年之手。后几经辗转毛公鼎落入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大收藏家叶恭绰手中。


叶恭绰(1881-1968年)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历任民国交通部总长、交通部长。修筑军备命脉西汉公路时,为保护汉中褒谷古石门凿通新石门后,时任全国公路处处长赵祖康专门请叶恭绰题写了“新石门”镌刻于岩石,与古石门遥相呼应,至今尚存。1949年后,叶恭绰任北京中国画院首任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代馆长。为保存国宝留下无数佳话,尤以保护毛公鼎为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叶恭绰名声显赫,为避不测,潜去香港,但毛公鼎苯重无法带走,藏于上海寓所。上海淪陷后,日夲久慕毛公鼎大名,利用汉奸多方寻查。毛公鼎时被其侄叶公超保管,日本军方为得毛公鼎扣押叶公超,叶恭绰为救侄儿无奈制造假鼎上交日军。在经历惊心动魄、还差点丧命的大变故后,1946年叶家将毛公鼎捐献给政府。 1948年迁至台北,成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我们在几个大厅轻步缓移,沉浸于青铜时代的光辉,只觉得嗓眼发酸,莫名感动,正是青铜魅力所致。本该用一天细览,因要赶路,只好购相关书藉,再购青铜仿器墙盘、何尊,“中国”两字就始见三千年前西周何尊铭文。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20-今日大散关



返程走川陕公路,也即故宫文物、西北联大南迁路线。刘清河、杨建民两位教授均首走此路兴趣倍生。秦岭特点北坡峭拔,出宝鸡市区进山,十八道盘旋上秦岭分水岭仅四十公里。大散岭又拦腰截断山谷,像一堵墙般威严耸立。中间的缺口约20米宽,川陕公路恰巧从缺口经过。史载:“北不得此无以启梁州(汉中一带),南不得此无以图关中。”;汉中褒谷《石门颂》有名句叙述:“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曹操亦有:“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南宋吴玠兄弟以大散关一线为依托,抗击金兵达30年之久,诗人陆游曾在抗金前线襄赞军务,写出名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公路界元老赵祖康在大散关山崖题有“古大散关”的摩崖石刻,至今尚存。刘清河教授曾写关于陆游的万字论文,故对此处倍感兴趣,拍照留念,尽兴方离。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21-凤县南星乡乾隆年碑刻



从西北联大师生翻越秦岭的亲历记看,他们利用刚贯通的陇海铁路到达宝鸡,师生编为若干中队,每个中队分有—辆汽车或骡马大车载用行李、图书、給养与教学设备,男女学生徒手步行,大致都用15天的时间翻越从宝鸡至褒谷口240公里。文中提到的酒奠梁、双石铺、柴关岭、张良庙等风貌依旧。但也发现近年修路开矿对古道破坏严重,比如我们顺道探访凤县连云古道三岔驿。2004年“五•一”,我与王景元、张尚中曾宿三岔,翻越凤岭,记忆深刻的摩崖石刻、石碥道、古井已荡然无存。再顺道探访陈仓道,从凤县南星乡古碑所指:对面陈仓古道进去,仅到十公里之板房街,访问老乡,圴知此为陈仓古道,通勉县张家河、茶店、至武侯寺,也即诸葛亮北伐大本营,可见不谬。2009年,我曾走过此线,在留坝留侯镇闸口石村、有古代营盘、箭峰垭、铁笼山、点将台等遗迹。顺河而下可交汇勉县沮水,并通略阳,及陇南成县(古称下辫),与《三国志》记载一致。老乡讲此路还通留坝火烧店、甘肃两当,这也与古道此塞彼通,为网状发展的规律相符。可惜沿途修路,只好返回。


当晚,宿留坝。


考查日志:2018年9月12日


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面巴蜀而背秦川”,境内柴关岭、紫柏山、马道岭、兴开岭、摩天岭、光华山均为构成秦岭骨架的重要山岭。主峰高耸,秀岭延绵,悬崖陡立,绝壁接天。四季不同,朝昏夕阴,雨后雪霁,云缠雾绕,各具风情;山岭青松遍布,植被葱茏,珍稀爬柏,冲天凌霄、木本锈球、梭椤、银杏、柴柏、红叶等资源富集;大熊猫、梅花鹿、蓝马鸡、长尾鸡、白鹭、盘羊、林麝、羚牛、大鲵等悠然栖息;汉水上游最大支流褒水在留坝境内蜿蜒百余公里,脉流众多,河谷秀美,烟村相望,独具风采。远自先秦, 名声显赫的褒斜、陈仓、连云等古道均在留坝交汇。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褒斜道有“古代高速公路”美誉。全长 470 余里,其中有 280 余里在留坝县境内。而且“褒谷多栈” 鼎盛时期五里一亭,十里一阁,三十里一驿,凌空飞架的阁道,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滚滚褒水之上,是何等雄奇壮美。抗战前夕,军备命脉,首条穿越秦巴的川陕公路在留坝便蜿蜒百余公里。国家路网银(川)昆(明)高速更是由北至南,高架延绵,穿过留坝全境。凡此种种,构成了一幅壮阔的古今交通历史画卷。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22-作者1992年拍留坝青羊铺石积式栈道



探访古道遗迹,留坝无疑是重点,故此次探访来回都经留坝,以便最大限度对褒斜、陈仓、连云等古道进行考察。庆幸的是得到留坝两位文史专家的帮助。一位是杨虎祺,1989年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虽学数学,却喜文史,曾任留坝文化广电局长,目下是留坝政协文史委主任。他曾对留坝县境古道遗迹全程考察,称得上古道活地图。另一位柴秦滇,任留坝县文化馆长十七年之久,对留坝各类古迹、典故、民歌、风俗了如指掌。系我多年好友,行前便与之联系,以求事半功倍。其中也有因由,1992年,我参与拍摄纪录片《栈道之乡行》,曾在留坝青羊铺村临河地段发现一段长达三百米的石积石古道,宽不盈丈,青石铺就的路面怖满马蹄驼印,斑驳苍桑。稍稍细想,川陕公路修通之前,这貌不惊人的石板道便是沟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且不说刘邦、张良、萧何、韩信、曹操、诸葛亮、陆游……仅是明清便有民族英雄林则徐、两江总督余成龙、文豪杨慎、王士贞,晚清重臣曾国藩、张子洞等一个个名标青史的人物走过这条古道。


在文联任职时, 我不止一次带各地文友来此参观。一次经此,见民工正拆古道修河堤。幸而与时任留坝县县长周和平相熟,立刻打手机告知,周县长也当即制止。但近年修路、开矿、筑堤日多,尤其修高速引道标准很高,宽阔双向,不知是否危及此段古道?成为心里一种牵挂……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23-2018年拍留坝青羊铺石积式古道残存现状



杨虎祺告知高速引道劈开一段山梁,恰从青羊铺村石积式古道中间经过,毁坏有四十多米,但两边仍有残存段落。我们赶赴现场,一看果真,高速引道崭山劈谷,恰把这段古道一分为二。好在两边仍残存约百余米,石块砌就,一处有两根石梁支撑,两边衔接山峦,古道格局明显。此处应为整条连云北栈仅存的一段石积式古道,弥足珍贵,务需保护,勿再伤害


在杨虎祺、柴秦滇指引下,还找到连云栈道另一处重要遗址:画眉关。早在1995年我赴上海采访修川陕公路留坝至汉中段队长兼工程师张佐周时,他就提及画眉关,讲风景优美,确有画眉婉啼。但我始终没有找到,盖因事隔六十年,张老讲述时与五十公里外的武休关并提,没想到仅距留坝县城不足五公里,也因公路改线,丛林覆盖,知情者日少之故。画眉关位置在今高速引道莲花寺遂洞上方,沿百余米茅路上坡去,松竹夹道,梗塞一线,两山之间仅宽丈余的隘口,古关形制保存明显。此处曾设关防、有驻兵。古道废弃后,当地村民利用兵营修莲花寺,有香火,也有村民修的水泥步道。为难得的古关遗址,应立碑保护。告别留坝, 我们即登上国家路网,银(川)昆(明)高速宝(鸡)汉(中)段,百年前留坝至汉中尚设三驿,即三天路程。而今仅一个小时,便进入汉中市区。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24-画眉古关格局犹存



历时四天,去时全程走完汉唐褒斜古道;返程则为连云栈道及川陕公路秦岭段;还部分涉及考察陈仓古道。我们感叹秦蜀古道从踩踏发现、五丁开关、天梯云栈、穿越天险到“道由子午、出散入秦。”明修暗度、天下归心;从设亭置关、驶驿奔诏、马帮驼队、商旅不绝到一骑红尘、妃子媚笑、得陇望蜀、征伐劫掠;从火焚水激、劈山凿栈、石梁木柱、碥道盘旋到现代施工、桥隧相通、高架高速、一日往返,一部穿越秦巴天险的交通史,便是一部人类由封闭愚味走向开放智慧的文明史。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25-银昆高速穿越秦岭



时至今日,在古道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不忘传统、牢记先贤,若把上述沿线古道遗址保护起来,立碑镌文,绘图雕像,讲述历史故事,彰显巨大变迁,何尚不能开劈一条既有文化蕴含,又有山水景观的黄金旅游线呢!


2018年9月18日于汉水之畔无为居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王蓬老师提供)


作者简介:

山河地理——褒斜连云陈仓考

(说明:王蓬和他的著作)

王蓬,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二级教授)曾任陕西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創作40余年,结集50余部。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全国首届徐霞客游记奖等多项奖励,并有多种著述翻译国外。系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汉水   秦岭   太白   石门   汉中   宝鸡   留坝   马道   谷口   石鼓   栈道   陕西   古道   山河   遗址   地理   公路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