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最近几天,朋友圈晒猕猴桃的越来越多,除了周至的朋友,眉县算是最多了,搞的一提起眉县,就哦的一声:你们那里,是产猕猴桃的。

我要说,眉县不但猕猴桃有名,还有一个人大大的有名,这就是“横渠先生”张载。

我从横渠镇过了好几次,每次都要参拜张载祠。这位陕西人,为我们陕西的文化发展,在唐之后,起的作用算是最大的了。

说起陕西的文化,一说就是唐朝之前。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东移南迁,唐之后算是比较没落的。只有一个张载,他在北宋竖起了“关学”的大旗,这个旗子一举,就举了近千年,从北宋到民国,给陕西的文化增添的绿意,不至于变成文化的沙漠。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张载祖籍河南,其父张迪迁任涪州(今重庆涪陵区)知州,病逝任上,要归葬河南故里。1023年,十五岁的张载和五岁的张戬,护送着父亲的灵柩,和翻越秦巴山区,出褒斜道,来到了眉县的横渠镇。

这个时候,盘缠不够了,又听说前面有盗匪兵乱,十五岁的张载和母亲商量,这个地方民风淳厚,我们就在此地安家吧。

于是葬父大镇谷迷狐岭,从此定居安家,后世称横渠先生。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十五岁的张载作为长子,除了操持家业,奉养老母,还努力学习,文武双全。他得到范仲淹将军的指教,已经取得很大的名气后,才参加了科举考试,这个时候他的弟弟张戬早已考中进士做官了。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张载祠我一次进去了,三次门关着。门外有一块巨石,龙飞凤舞四个大字,很多人都不认识,问我,我好歹算是有一些书法素养 ,半蒙半猜——“动非自外”。

旁边的朋友笑着说,你蒙得很正确。原来石头背后有释文。

“动必有机,动非自外”,出自张载的著作《正蒙》,比较高深,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张载最有名的四句话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冯友兰辑录的,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张载祠里其实也没有什么古迹了,这是张载年轻的时候读书的地方,叫做崇寿书院,后来张载辞官归故里,在此设馆讲学,直至去世,为了纪念这位关学宗师,才把崇寿书院改为横渠书院。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元代原横渠书院旧址上修建为张子祠,形成“后祠堂前书院”格局。历代都有修建。建国后被单位占用, 1998年恢复了张载祠原有的规模。祠内存有清康熙皇帝御书“学达性天”木质匾额以及一些诗词对联,古代的遗迹并不是很多。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今年年初去的时候,又看到在张载祠旁边建设了一个巨大的广场,旁边还有一些建筑,看样子要大大的进行开发了。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旁边一个巨大的信号铁塔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有几个字“民胞物与,玉汝于成” 。“民胞物与”意思是人生天地之间,天下的人皆是同胞兄弟,天地间的人和物皆是兄弟朋友,所以,我们一定要爱他人,爱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

“玉汝于成”世间所有的不幸,都可以可以像打磨玉石一样磨砺人的意志,终有所成。所以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我们生活中的困难。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张载的官职最大当过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官职不大,算是在文化部门,礼仪部门的五六品官职吧,但是他的学问在当时得到了很大的推崇。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张载病逝于临潼,时年五十八,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张载的弟子吕大钧,就是 “蓝田四吕”之一,他秉承老师的思想,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在关中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乡村自治制度,现在,《吕氏乡约》在依然被传承,被发展。

在书院门关中书院门口有尊塑像,就是明代冯从吾,他全面继承张载思想,并总结了关学发展历史,先后创建关中书院、首善书院,在他的努力下,关学复呈现繁荣景象,这个影响一直到刘古愚先贤,培养出于右任等现代大家。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在张载祠旁边李达将军故居转转,讲讲将军的儿子从北京拉了一个架子车的故事后,就向迷狐岭张载墓行驶。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迷狐岭是南山下面的一个山头,距张载祠8公里,当年张载葬父于此后,他和自己的弟弟张戬也葬于此,形成了张氏墓群。墓群北依凤凰原,南对乔麦山,占地100亩,建有石门、石马、石碑坊,旁陪葬墓40多座。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墓群前树有清代“宋贤张横渠先生墓”碑一通,其它石刻碑碣不多。其弟张戬墓左右相对。张戬进士出身,做官到太常博士、监察御史,品秩不高,但是有清誉。张载常夸赞他的弟弟“勇于任事”“正道直行”,时人称他俩“两张先生”。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旁边看守墓群的老汉是个话痨,说起张载的故事滔滔不绝。

张载还有一些后人在眉县,不过是在旁边的槐芽镇,不是住在横渠镇。当年迷狐岭有狐仙,张载来到这里,发现这里风水很好,但是却被狐仙占着,于是他独自进山,把狐仙赶走了,将自己的父亲安葬于此,所以张家就出了人才。

老汉讲的故事荒诞不经,但是这里的风水却是极好。迷狐岭并不在秦岭主山脉的山脚下,而是从秦岭主脉延伸出了一道岭,向着东面回绕,形成一个圆弧,而张载墓就在圆弧的南面,墓群的正对着秦岭主脉。

老汉讲这边对着凤凰山,那边对着什么山,怎么怎么样,缠杂不清,我觉得还是顺着山路上山,到山里看看。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这里古称大震谷,现在叫做大镇沟,有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山谷深处。路比较窄,我们对这个地方不熟,车一路开到几处荒芜的房子。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停车四处转转,几株山茱萸花开正盛,但是转了几户人家,一个人都不见,院子旁边还有废弃的猪圈,看房子里面也有很长时间没有人住了,可能都迁到山下面了。

他是影响陕西近千年的伟人,终南山下拜谒这位先贤,感悟世事沧桑

顺着一条山路走走,早春的天气,山花浪漫,到了余脉的尽头向平原望去,关中大地一片风光,麦苗正在返青,桃花开得正艳,和平的日子多么美好。

想起张横渠的一首诗:

土床烟足紬衾暖,瓦斧泉乾豆粥新。

万事不思温饱外,漫然清世一闲人。

其实每一个伟大的人,心里也有一个清闲的梦。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先贤   周敦颐   陕西   关中   秦岭   民胞物与   玉汝于成   眉县   狐仙   猕猴桃   北宋   老汉   官职   伟人   书院   世事   沧桑   千年   文化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