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桉树并非中国传统树种。它在130年前从澳大利亚引进,一度成为中国南方地区林业的宠儿。作为一种生长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收益的经济树种,桉树已成为我国三大速生丰产造林树种之一,广泛分布在我国的20多个省市,被称为“摇钱树”。


然而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人工种植桉树林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桉树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也变得复杂:“抽水机”、“生态杀手”、“放火树”……甚至有人说这是“断子绝孙树”。桉树对环境的影响真的有如此恶劣吗?人们对待桉树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反转呢?桉树将何去何从?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桉树适应性强、用途广,是人工种植林的首选树种。


桉树:原是澳大利亚的“王者之树”


桉树并非是一种树,而是桃金娘科桉树属的总称,共有945个种以及变种。它原产于澳大利亚,仅有极少数分布在与澳大利亚邻近的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和菲律宾群岛。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澳大利亚国宝考拉唯一的食物是桉树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桉树上。


澳大利亚大部分国土地处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以下沉气流为主,除东部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以外,大陆中部及西岸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荒漠与半荒漠面积接近总面积的一半。炎热干旱的气候使澳大利亚的土壤极为贫瘠,肥力严重不足。


就是在这种干旱、贫瘠的环境中,桉树却能够茁壮成长,占据整个澳大利亚的森林的80%,达92000000公顷,成为了澳大利亚森林中的“王者之树”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澳大利亚的桉树生长十分茂密,成为森林中的主要树种。


为了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桉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生长特点,其中最重要的特点便是“疯长”


桉树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而且早期“高生长”快于“粗生长”,高生长最盛期为 2—6年,平均年长高 2—3 公尺;胸径生长最旺盛期在 6—10 年,平均年生长量在 2 公分以上。一棵 30 公分高的幼苗栽种下去,一个月可长 1 公尺多高,当年就可以长到 8 公尺高。如此快的生长速度,能够保证桉树尽快占据森林中最好的生物位,充分吸收阳光雨露。


如此顽强的生长特性,使得桉树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因此18世纪开始,很多国家都从澳大利亚引种桉树,作为绿化和观赏树。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高耸的桉树占据了森林中的高点,有利于吸收阳光雨露。


桉树在中国:从“摇钱树”到“断子绝孙树”


1890 年,法国人将第一株细叶桉引种到中国广西龙州县,1916 年后又相继引种了赤桉、柠檬桉、窿缘桉、兰桉、大叶桉等,零星种植在屋前屋后。


广西雨水多,阳光足,气候炎热潮湿,桉树扎根后,如鱼得水,生长极快,曾有说法称,当年种植,当年即可成林。此时的桉树,在中国主要还是作为景观树。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在广西龙州县,气候湿润,十分适合桉树生长。


从20 世纪 70年代起,桉树开始作为重要的经济树种倾力推广。短短几十年间,桉树在中国种植总面积已达170万公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从美化到实用的改变呢?


因为从经济上来说,桉树可谓浑身是宝。桉树浑身上下都含大量易挥发的芳香油(桉树油),特别是桉树的叶子,就以其明显的油腺斑点而著称。作为纯天然植物油脂,桉树油被广泛应用在各类清凉油、精油、漱口水制造中。最重要的是,作为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树种,桉树还能快速地提供大量优质的木材。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桉树油是最常见和用途最广泛的精油之一。


中国是世界第一木材进口国,据中国林科院专家测算,2020年木材需求缺口将达到3亿立方米。为了以最少的林地、最短的时间生产出最多的木材,桉树成为了人工经济林的首选


在我国南方,桉树广泛种植在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海南等地。2019年数据显示,桉树约占全国人工林总面积6.3%,却贡献了全国30%以上的木材产量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如果乘坐火车路过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常常可以看见远方的桉树林。


此外,从种苗、造林、营林,到木材采伐、加工、利用的全过程,都可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据估计,每公顷桉树人工林可产生直接就业岗位 4人。整个桉树产业链可以提供超过1000万的就业岗位,创造了超3000亿元的总产值。因此,桉树被广西农民看作是“摇钱树”,是许多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依靠。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为了更好地种植桉树,桉农建立了温室大棚进行育苗。


桉树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林业效益,促使越来越多人不断增加桉树种植量,使桉树成为很多山区的单一树种,断绝了其它植物的生长空间,桉树开始被人称为“断子绝孙树”


有专家指出,桉树的快速生长同时伴随着地方生态环境的恶化。桉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资源,大面积大量种植会导致当地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保水能力降低,长此以往会导致土地板结甚至土壤沙化;为了夺取生长养分,桉树对于土壤中的肥料需求量巨大,凡是种植过桉树的地区,土地肥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乃至枯竭。还有人指出,桉树林下“寸草不生”,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


土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引发森林火灾等众多生态问题,让桉树从“摇钱树”变成了“断子绝孙树”。不过,这些问题真的是由桉树带来的吗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桉树林下引起的土地退化问题,危害当地生态环境。


还原桉树真面目


实际上,在林场常见的桉树类、相思类和针叶类 3 类树种中,收获相同的生物量,桉树所消耗的水分只有针叶类树种的51%、相思类树种的 81%。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干重),松树消耗 1000 升水,相思、黄檀、香蕉、咖啡等树种消耗 800 升以上,而桉树只需要 510 升。从耗水单位上看,桉树的水分利用率很高


桉树耗水的真正原因是人们出于经济原因多轮种植桉树。林业专家介绍,中国桉树林地每亩产量约为 1 立方米,仅为巴西的一半。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许多桉农经常在桉树生长到第 3 年后就砍伐,最多等到第 4 年,让桉树生长到第 5 年的几乎没有。砍伐第一轮桉树后,迅速种植下一轮,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多的木材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单棵桉树耗水量不多,土地也会因为过于快速的轮伐供养更多的桉树,呈现出惊人的耗水量,地下水位由此下降。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桉树林下“寸草不生”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土地肥力利用上。研究表明,桉树具有较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可消耗较少的养分而生产较大的生物量,其肥力消耗小于玉米、咖啡、马占相思等农作物和树木,桉树对土壤肥力的消耗远谈不上巨大。在原生桉树林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20.33克每平方米,远高于有机质含量仅为7.54克每平方米的松树林土壤。


许多桉农为了多种多收,将桉树种植得很密。原本桉树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 100 棵左右,但是在许多人工林,已经达到了一亩300多乃至600多棵


在这种情况下,桉树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吸收远超其它树种。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和亏损。据悉,如果一片土地连续种植桉树超过两轮,接下来5年植被都很难生长,最终导致土地沙化。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桉树林对水分和土壤肥力的过度吸收使其它植物无法继续生存。


此外,桉树还会利用大火让自己的种子和嫩芽进入新一轮的萌发。桉树的树皮下会有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芽,桉树的种子也拥有坚硬的外壳。大火的高温正好能唤醒沉睡的休眠芽,让种子外壳爆裂,促使它们快速萌发。利用桉树这种特性,桉农发明了一种破坏性的种植方式 ——“炼山”


他们砍伐桉树收获木材后,放火将山坡烧光,省去了锄草、去杂的步骤,过火后的灰烬还能给新生长的桉树提供肥料,被大火唤醒休眠芽的桉树又可以快速重新生长。然而山林里的其他植物没有“抗火”的特性,大火过后就不再生长。长此以往,桉树生长的地方便很难看到其他植物的身影,生态多样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炼山”是种植桉树林时的常用手段,极大影响当地的生态多样性。


由此看来,在中国桉树人工林中,水分流失、土地肥力下降和生物多样性衰退等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桉树,而是人类大量、无节制、不科学的种植桉树,进行“掠夺式”发展的后果。无论是“摇钱树”还是“断子绝孙树”,都只是人们强加于桉树的标签


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当种植和采伐桉树,很可能会造成生态灾害,面临资源耗尽的危机。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局呢?


广西钦州松木山村的选择值得推广。这里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非常适宜种植桉树,但村民并没有让桉树占领所有土地,而是多种经营,分出一部分土地种木薯、甘蔗与湿地松,达成了“桉树+木薯”、“桉树+甘蔗”、“桉树+松树”等桉树间作模式


多样种植的同时,十分注重发展林下经济,在桉树林下散养土鸡,补充桉树林的土壤肥力。通过多种经济作物协调发展,桉树并没有成为当地的“断子绝孙树”,松木山村依旧山清水秀


由此看来,我们都需要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桉树种植。任何一窝蜂的鼓励或者禁止都是不可取的。通过合理经营、科学种植,比如禁止在耕地、水源等地种桉,延长轮伐周期,控制植株的密度等等,桉树既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发挥着积极的生态作用。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桉树原本很美,科学种植能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资料

·朱千华.《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2019.05《“摇钱树”为何变“妖树”?“树之过”还是“人之祸”?》

·陈勇平 吕建雄 陈志林.我国桉树人工林发展概况及其利用现状[J].中国人造板,2019,26(12):6-9.

·黄国勤 赵其国.广西桉树种植的历史、现状、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J].生态学报,2014,34(18):5142-5152.

· SME科技故事.《澳洲的王者之树,是自然界最有智慧的“纵火犯”》

https://mp.weixin.qq.com/s/YPgzHO7WB79XVN7bQVselQ

- END -

供图 | 图虫创意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相关杂志推荐


从澳大利亚引进130年后,桉树在中国何去何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桉树   澳大利亚   林下   中国   人工林   肥力   断子绝孙   摇钱树   树种   广西   何去何从   土壤   木材   生长   年后   生态   土地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