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在今年3月,约100亿只沙漠蝗虫停留在印度、巴基斯坦,引起网友担忧:这些蝗虫会不会飞越喜马拉雅山进入我国?专家表示,沙漠蝗虫入侵我国的概率几乎为零,但是需要警惕黄脊竹蝗在夏季的爆发。


6月底以来,黄脊竹蝗大量持续从老挝丰沙里省迁移至我国云南江城、勐腊等边境地区,波及范围13.5万亩,其中农田3.2万亩,林地10.3万亩。今年蝗虫何以成灾?有哪些科学方法能治理蝗灾?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遮天蔽日的蝗虫来袭,顺着风向迁徙觅食。摄影/Petterik Wiggers,图源/FAO


蝗虫:一旦成灾,寸草不生


蝗虫并非是一种虫,而是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总称,在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其中严重危害农、林和牧业的蝗虫约5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蝗虫种类很多,生存环境也有差异。今年东非、中东、印度等地爆发蝗灾的主要种类——沙漠蝗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中东和亚洲西南部气候较为温暖干旱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是东亚飞蝗,北起河北,南至广东,西起甘肃南部,东至台湾等地都有它的踪影;分布在新疆、内蒙古、东北等地草原的多为亚洲飞蝗;本次从老挝迁飞到我国云南的则是黄脊竹蝗,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竹林区……


生存范围广的蝗虫,食物范围也很广,取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蝗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迁徙性害虫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的埃及。供图/图虫创意


当蝗虫繁殖数量过大,就会爆发蝗灾。秋季,雌虫将卵产入土中,以保证虫卵能够安全过冬;孵化出的若虫名为蝻,经过5次蜕皮后长出翅膀,变为成虫。据不完全统计,每平方米的土地中,蝗虫卵块最多可达5000个,每个卵块中约有50~80粒虫卵。假设蝗虫卵全部孵化,就会形成几十万的蝗虫。


有人曾统计过,爆发蝗灾以后,1平方公里内会有大约4000万只蝗虫,每天吃掉的粮食相当于35000人一天的口粮,因此民间有“蝗虫一过,寸草不生”的说法。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肆虐的蝗灾直接影响全球粮食安全。摄影/Sven Torfinn,图源/FAO


全球70年来最大的蝗灾:何以发生?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今年以来,蝗虫群已经袭击了东非、中东和南亚的23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并且在不断蔓延,这是全球在70年来最大的一次蝗灾。为何今年会爆发如此严重的蝗灾?


反常的天气是蝗灾爆发的首要因素。虽然蝗虫的繁殖能力很强,但是虫卵的孵化需要合适的条件。一般来说,蝗虫偏向于在干旱的沙地、滩涂产卵,但是在孵化和发育过程中,又喜欢湿润的环境。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雌虫会在沙地上探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把产卵器推到土里,挖一个洞,然后产卵。图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色发展基金会


近年来,由于印度洋西部海面温度升高,东侧海面温度下降,非洲东部、亚洲西部产生降雨,澳洲跟印尼发生干旱。从2018年开始,阿拉伯半岛降雨量增多,世界气象组织(WMO)更是指出,2019年秋天是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等地有史以来最潮湿的季节。原本是干旱的地区得到了降水,使得蝗虫卵孵化成功率大幅度提升,造成了蝗虫数量急剧增长。


从2018年至今,蝗虫一直在气候反常的环印度洋地区蔓延。更令人崩溃的是,爆发蝗灾后,一只雌蝗虫一天能下80-120颗卵,而小虫只需要20天就会成年,蝗虫的数量呈指数式增长。庞大的蝗虫数量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了今年蝗灾大爆发。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蝗虫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和花蕾形成缺刻和孔洞,有时还会将大面积植物的叶片和花蕾食光。供图/图虫创意


蝗虫数量增多后,就会发生食物短缺,不得不进行迁飞寻找更多食物。由于成年的蝗虫高度适应陆地上的生活,有着完善的保水机制,可以凭借翅膀飞到很远的地方,有的种类如沙漠蝗,甚至每天能飞行150公里,因此一个地区爆发了蝗灾,就会逐步向周边地区扩散。


例如,沙漠蝗蝗灾首先从阿拉伯半岛爆发,随后蝗虫向西进入东非,登陆索马里,向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蔓延;向东通过伊朗进入南亚,到达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这些地区主要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十分适宜蝗虫飞行与繁衍,因此扩散起来几乎没有阻力。与此同时,印度是粮食生产大国,2017年粮食产量居全球第三,农业发达,进一步给迁飞的蝗虫提供了充足的口粮


天灾之下,人祸也为蝗灾的爆发推波助澜。在蝗灾率先爆发的也门,近几年来都在战乱之中,根本无力对蝗虫进行杀灭工作;蝗群进入乌干达、坦桑尼亚、索马里等地后,由于经济水平有限和科技发展不足,以及索马里等国的安全形势问题,对蝗虫肆虐更是缺乏大规模应对能力。


此外,随着农业发展,毁林开垦现象屡见不鲜,森林生态体系遭到严重破坏,荒漠化程度增加,蛙类、鸟类、蜥蜴等蝗虫天敌数量减少,无法抑制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毁林开荒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蝗虫天敌数量减少。供图/图虫创意


当植被受到破坏,土壤沙化程度加深。蝗虫将卵产在沙地里,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只要气温、湿度等条件合适,可以存活很长时间。遇到合适的天气,几代的蝗虫卵都会同时孵化出来,所产生的蝗虫数量庞大难以根绝


多种因素叠加下,今年全球蝗灾肆虐,造成的后果尤为惨烈。在肯尼亚东北部,仅仅一个蝗虫群,就有60公里长,40公里宽;埃塞俄比亚约有6.5万公顷作物受灾;吉布提1700个农场中80%以上被蝗虫侵害。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与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马克·洛科克在英国《卫报》撰文,呼吁人们关注东非正在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密密麻麻的蝗虫聚集在植物茎干,侵害粮食作物。摄影/Sven Torfinn,图源/FAO


食用蝗虫,真的能有效灭蝗吗?


人类与蝗虫的斗争可谓是旷日持久,为了保护粮食,人们各出奇招,其中流传最广的灭蝗方法就是“食用蝗虫”。不过,这个方法真的可行吗?蝗虫真的能被吃光吗?


普通的蝗虫蛋白质含量高达74.8%,脂肪含量5.2%,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同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是一种优质的食材。山东、云南等地都有蝗虫制作的菜肴,还有人认为,油炸蝗虫香喷喷。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经腌制、晒干或油炸后,蝗虫也可以是一道美味佳肴。供图/图虫创意


但这是建立在“普通”蝗虫的基础上。蝗虫分为散居和群居状态。散居的蝗虫,呈现青绿色,性情较为温和,是我们常说的“蚱蜢”、“蚂蚱”。一旦蝗虫群体繁殖过快,个体数量大增,进入群居状态的蝗虫就会变成黑黄相间,大量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还可能会转变为有毒氢氰酸,并不适宜人类食用


实际上,目前有效治理蝗灾的方法主要有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


药剂防治指使用农药,如5%锐劲特悬浮剂兑水喷施。国际粮农组织的蝗虫预测高级官员克雷斯曼(Keith Cressman)就认为,应对蝗灾应该提前预警,及早监测蝗虫的数量和动向,然后派遣专业的灭蝗人员在空中喷洒杀虫剂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飞机从空中喷洒农药,是控制蝗虫数量的最快方法。摄影/Sven Torfinn,图源/FAO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虽然可以暂时地减少蝗虫数量,但是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首先是杀灭的蝗虫尸体在土壤分解时,有毒物质可能随之进入地下水,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蚂蚁、鸟类、蛇类等进食后,有可能中毒死亡,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还会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杀蝗一千,自伤八百。因此,高效、无害的生物防治是更环保的灭蝗方法。


蝗虫的天敌鸡、鸭、鹅等家畜自然就是生物防治的首选。今年3月,巴基斯坦爆发蝗灾后,就有“中国派遣10万只鸭子前往吃蝗”的消息,但最终未能成行。我国传统的“牧鸭治蝗”方法中,一只鸭子一天能吃掉200多只蝗虫,而且完全是地毯式‘搜捕”,连蝗虫的蛹都不会放过。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新疆养鸡防治蝗虫,既能消灭蝗虫,也能增加牧民收入。图源/CCTV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2000年就有3万只鸭子乘飞机从浙江长兴赶往新疆帮助灭蝗,2001年时有媒体报道,新疆养殖了近70万只鸡鸭帮助灭蝗,直到今天,中国西北地区的草原地区,还广泛应用这种方式进行生物灭蝗。但是“牧鸭治蝗”只适用于草原地区局部小型蝗灾,当蝗灾已经铺天盖地的时候,鸭子的战斗力就无法应对数以亿计的蝗虫,无法达到灭蝗的效果。


利用微生物进行防治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目前多种微生物已被应用于蝗虫的防治实践中,真菌灭蝗、细菌灭蝗和原生动物灭蝗的方法在国内均得到一定的使用,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蝗虫取食了被这些微生物污染过的食物后,就会出现畸形,发育期延长,寿命缩短,丧失生殖能力等病状,在调节蝗虫种群密度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蝗虫感染特定微生物以后,出现畸形和死亡现象。图源/Wikipedia


除了针对已经成灾的蝗虫进行防治,还有更加彻底的方法杜绝蝗灾,那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蝗虫天敌,从源头杜绝蝗虫大量繁殖的条件


在我国,蝗虫一般是河湖沿岸的滩涂、淤积三角洲、沿海盐碱地进行繁殖。这些地方在干旱时往往成为蝗虫的产卵地,生长的杂草成为幼虫的食物,可以说是蝗虫的天堂。通过有计划地种植苜蓿、沙棘等蝗虫不吃的植物,适当改良植被,减少蝗虫繁殖率


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增加生物多样性也是重要举措,指的就是逐步将沙化耕地恢复为森林、草原,重新引入青蛙、蛇、鸟类等蝗虫天敌。近年来,我国新疆地区大力推行生物防治手段,利用粉红椋鸟防治蝗虫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粉红椋鸟主要以取食蝗虫为主,每天可捕食120-180只蝗虫。在草原上的蛇、蜥蜴、青蛙、蜘蛛等也会捕食蝗虫,螳螂、螽斯作为捕食性昆虫也能对制约蝗虫的数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近年来,新疆大力推广筑巢引鸟等生物防治技术,例如通过修筑鸟巢招引粉红椋鸟防治蝗虫。图源/中科院地质研究所


当然,所有的生物存在都是有意义的,蝗虫的存在也是。对于人类而言,蝗灾影响农业生产,减少粮食供应。但是反过来想,人类过度开垦农田、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亲手创造了蝗灾的发生条件呢?蝗灾的存在,其实也是在为人类敲响警钟:所有不尊重自然、不尊重生物天性的行为,最终还会反噬到人类本身。


防治蝗灾,已不再是单一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天灾之下,人类更需要懂得敬畏自然。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肆虐亚非多个国家的蝗灾,将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威胁。摄影/Sven Torfinn,图源/FAO

参考资料

·任炳忠,张雪 .中国的蝗灾及防控对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02):127-131.
·魏伟 .特大蝗灾席卷东非南亚[J].生态经济,2020,4(36):1-4.
·央视新闻.《蝗虫肆虐云南 无人机、喷雾器紧急出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822281435132304&wfr=spider&for=pc
·央视财经.《沙漠蝗全球预警!约10000000000只蝗虫在这些地方停留!是否入侵我国》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pLCt

- END -

资料来源丨央视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全球70年来最大蝗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蝗灾   粮农组织   东非   索马里   埃塞俄比亚   生物防治   联合国   蝗虫   天敌   新疆   干旱   沙漠   年来   数量   地区   方法   全球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