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无捷径


终南无捷径

▲位于秦岭中段,中国秦岭终南山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地质公园。图源/网络



古往今来,从帝王将相到江湖客,攀登终南山之人似乎不是为了到山间别馆放松,就是为寻个无人之所安静躺平,美其名“隐居”。终南山本山,似乎从一开始,就有那么点与众不同。


地质地貌独特而复杂




位于秦岭中段,在太白山、华山等一众岩浆型花岗岩山峰中,以沉积型花岗岩为主的终南山鹤立鸡群。而沉积型花岗岩与围岩的关系既有大量的渐变过渡关系,又有一部分是断层接触的突变关系。因此,围岩的时代、岩性多种多样,导致终南山地质构造极其复杂。


终南无捷径

▲不同于秦岭其它山峰,以沉积型花岗岩为主体的终南山地质构造复杂。图源/网络



由于终南山地理位置特殊,是华北的鄂尔多斯地块和华南的四川地块相互对挤的着力点(两个地块的基底都是巨厚的太古变质岩层,是两个巨大而坚硬的块体)。于是终南山在地质历史时期(46亿年前至今)多次承受了比其它地段大得多的挤压、剪切和揉搓的构造力,造就了这里极其强烈和复杂的变质构造现象,并且也因此形成了两条巨大的韧性剪切带。也因为沉积型花岗岩的定向性、混合岩的揉皱性、碳酸盐岩变质后的坚硬性和溶蚀性以及岩石蚀变后的光洁与璀璨,终南山的地貌呈现出婀娜多姿、千奇百怪的外部形态。


作为秦岭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终南山根据其本身地质地貌特点的变化走向也可分为三部分:蓝田段(东段)、长安段(中段)、户县—周至段(西段)。


终南无捷径

▲终南山中段既有独特的山崩地质景观,同时又多悬崖峭壁,景色奇丽壮观。图源/网络


其中终南山中段,是整个秦岭最为狭窄的地方,也是受南北地块挤压最严重、地壳经受构造运动最为强烈的地段。在地质构造力的作用下,岩石内普遍发育了斜向的共轭节理。长期遭受风化剥蚀后,这种裂隙往往形成群峰并峙、多悬崖峭壁的景象,蔚为大观。在漫长的时间进程中,由特大地震触发,高耸的危峰就沿着裂开较宽的高角度节理缝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形成庞大的山崩地质景观。


终南山西段的岩石较中段多样,有巨厚的早古生代(距今5.7亿年~4.09亿年)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蓝绿色变质火山岩,颇为奇观。终南山东段山体一改西段和中段的近东西方向,而往东北方向延伸,同时也不再是较狭窄的条带状,而是变得越来越宽。蓝田玉和溶洞群就出现在这里。


终南无捷径

▲终南山西段岩石种类多样,其代际跨越反映了终南山的发展过程。图源/网络



山川本无意,万古偶得之


构成一座山的最基本单元,石头在终南山这里,开始了自由组合。它们或相互堆叠,或彼此嵌合,或索性独自成趣。于是有,地上垒出山矗立,风中削作崖耸峙,斧下凿出洞通达,孤石茕置万古。


终南无捷径

▲在漫长的地质运动和自然剥蚀双重作用下,无数岩石让终南山始终在变化中。图源/网络



终南山地处西安市以南,是从周至到蓝田这一段秦岭主脊及其北坡的总称。其间一座座峻峭秀丽的山峰连绵不绝,犹如锦绣画屏,屹立在古长安之南。这些山峦或在峪垴,或在两峪之间,或在大粱,或在小岭的纵横交织处,星罗棋布,错落于终南山区域。登上任意一座,都可以观览山、林、水、天,云雾缭绕。眼前之景空间层次分明,变化无穷。


王顺山,风景画中诗


位于蓝田县城20公里的蓝桥乡,王顺山因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得名,主峰东岩,高2339米。作为终南山东段的主要山峰,它南依秦岭,北邻灞河,蓝水环绕,景色宜人。


终南无捷径

▲被峪河及其若干支流切割的王顺山怪石嶙峋,峰峦叠翠。图源/网络



由一片巨大的沉积型二长花岗岩形成,被两条大的峪河及其若干支流切割,王顺山上怪石嶙峋、沟谷幽深、清潭点点。在沉积型花岗岩中,常常夹有碳酸盐岩变质成的大理岩,在经过超深变质作用以及与从地球内部上来的基性岩浆的硅质热液发生交代作用后,形成了“蛇纹石化大理岩”,即被称为“蓝田玉”的岩石。东岩从唐代起就是蓝田玉的主产地。长于石中,这里的大理岩,在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类似、但色泽更加鲜艳且富于变化的玉石了。这种玉石硬度虽不及真正的玉,但因蓝田地处古长安附近,玉质硬度适中,易于加工,所以古人多采集加工用做饰物。


终南无捷径

▲东段碳酸盐岩发育,溶洞群层次繁复,笋石林立。图源/网络



由于东段碳酸盐岩发育,所以终南山的溶洞群也出现在这里。天然岩洞,是王顺山的又一重要特色。主要的岩洞有碧天洞与珍珠楼。位于蓝桥乡西边石壁上,前者有3个洞厅,后者在碧天洞上方200米处,洞分两层,是一个楼上楼,可容百余人。凌云洞,位于辋川乡岩子村附近的照壁山,全洞多厅多层,构造复杂,钟乳石造形奇特,笋石林立,石花怒放,虽然纵深长度达520余米,但洞内空气清新,是此地溶洞群中最大的一个。此外又有卧虎洞、藏龙洞、哺乳洞、绣楼洞等,多据洞中钟乳石的造型特点命名。锡水洞,位于照壁山对面成仙岭山腰处,洞中有潭有楼,幽静别致。考古发现,古人类曾在此居住过,后来又成了道家的洞天福地。王顺山溶洞与全国其他地方溶洞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是白云石质大理岩,抗溶蚀能力较强,能够形成如此数量可观,结构复杂的溶洞,实属奇观。


此外,王顺山上姐妹峰、孔雀梁、独秀峰等二十多座山峰各具独韵;松石、七彩、龙虎等七个池潭绿莹见底;白石栓帽、东羊等小河潺潺不息,弯弯曲曲地穿流于山谷之间,形成了多处悬流瀑布。景物深远不尽,四季各有诗意。


终南独秀翠华山


终南无捷径

▲作为山崩之后的残峰,风景奇绝的翠华山上仍保留着一系列山崩地质景观。图源/网络




翠华山位于终南山中段的正中,太乙峪正流与东支流之间。这一段的终南山,是整个秦岭最为狭窄的地方。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特大地震触发,高耸的危峰就沿着裂开较宽的高角度节理缝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形成庞大的山崩地质景观。翠华山就是山崩地质景观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


因为翠华山是山崩之后的残峰,岩石的新鲜面完全裸露出来,所以这一带的花岗岩化比较彻底,虽为沉积型花岗岩,但已同岩浆型花岗岩相差无几。山东侧的石海,由于山崩,坠落石块巨大,石堆中巨石相互叠置、堆砌,属实是石头的海洋。人们给这些崩塌叠置的巨型岩石取了许多引人联想的名字,如太乙观星、卧虎睨天、豹子狩猎、玉兔醉卧等等,形态各异。


终南无捷径

▲由两块花岗岩夹峙而成,风洞常年通风,夏时尤为宜人。图源/网络



翠华山岩洞,同样也是山崩地质景观的一部分,多是山崩巨石在崩落过程中相互交错堆叠,自然搭建而成的,翠华山侧畔一些崩塌的巨大花岗岩块体相互支撑,形成天洞、风洞、冰洞、蝙蝠洞等。冰洞虽盛夏亦有坚冰,炎夏仍寒冷彻骨。风洞高15米,深40米,由两大花岗岩夹峙而成,一年四季,均有凉风飕飕出自洞中。夏季游人如织。


终南山上的自然湖泊中,以太乙峪翠华山侧的山崩堰塞湖最为出名。翠华山山崩垮落的乱石堆形成山崩堰塞坝,堵塞了太乙峪东岔沟的河道,从而形成天然水库。该湖古名太乙池,后名“水湫池”,又名“翠华湖”,俗称“天池”。占地百余亩,湖面波平如镜,翠华秀峰倒映湖中,相映成趣。


终南无捷径

▲山崩中乱石阻隔而意外形成了堰塞湖——水湫池。图源/网络



紫阁晴岚


作为秦岭的一部分,终南山正位于中国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拼合的主体部位,褶皱-断层结构尤为明显。且在终南山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原先覆盖在表面的岩层被阳光曝晒、雨水冲刷,逐渐风化,底部坚硬的岩石裸露出来,在剥蚀力的作用下更加陡峭,形成如今的陡崖。紫阁峰就是个中翘楚。


终南无捷径

▲紫阁峰上,裸露在外的峭壁悬崖是褶皱—断层结构的活化石。图源/网络




位于终南山西段紫阁峪,紫阁峰,又名佛掌峰,海拔2150米。每年晚春早秋之时,在朗朗晴日之下,山顶三道紫色石层在阳光照射之下,紫气氤氲升腾,紫阁峰由此得名。紫阁峰山势俊秀,雄险无比,景色绝美。峰体两侧皆是千仞绝壁,其西北面是岩层断裂后所形成的高500余米的悬崖峭壁,翠如泼黛。紫阁峰之北有黄阁峰,其南有白阁峰,其西有仙掌峰,俯仰皆景。


终南无捷径

▲ 山势俊秀的紫阁峰翠如泼黛,四面环山,俯仰皆景。图源/网络




在这里,出现了第三种终南山岩洞,即山崖边因岩石风化或构造原因形成的凹龛,而后又人为地加以挖掘加工形成的石穴,多半是古代道人所为,构成所谓的“神仙洞府”。位于紫阁峰峭壁上的张良洞和无量洞,前者内有天然石炕、石灶、石桌,石桌上有天然棋盘(中国象棋),相传是汉代名人张良隐居的地方,最后一次有人结伴进入是上世纪70年代,之后再无人至。后者有碑文记载是张良和赤松子对弈避暑的山洞,也称药王洞,相传药王孙思邈也曾在此炼药。


化用天地,离江湖不太远的躺平宝地


北邻古长安的终南山,凭借其独特地利,成为上至帝王公卿,下至江湖隐士们一致的“心头好”。



从气候条件看,终南山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温差大、相对干旱、降水变率大。且终南山区自然生态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气温垂直差异大,造成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带植物应有尽有。


终南无捷径

▲道阻山险人稀,但北邻古长安,终南山成为人们短居长隐的胜地。图源/网络



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让终南山自古就成为长安的后花园,乃帝王修建皇家园林、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园林杰作上林苑(今已无存)就将终南山的中段和西段东端囊括在内。由秦始皇始建,汉武帝时在秦基础上将之扩建,上林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全苑开12门,括36苑、12宫、25观。隋唐两代又在终南山中增建了不少离宫别馆,如周至黑水峪内的隋之仙游宫(今为仙游寺),周至境内的宜寿宫,位于户县太平峪口的太平宫(宜寿、太平两宫如今皆已不复存在);唐代新建则有太和宫,在长安县太和峪黄峙村,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改作翠微宫,附建太子宫,太宗卒后改为翠微寺和龙田寺。这些馆苑宫阙,无不占尽终南之形胜。


终南无捷径

▲始建于隋的皇家仙游行宫,如今已成仙游寺,静静伫立于终南山上。图源/网络




且除了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之外,终南山中还有大臣显贵的庄园别业和私第(以王维的辋川别业为代表,今已不复存)。长安的官僚、文士以及各地的迁客骚人常常在公务之余到此游赏娱乐。即使在唐亡、政治中心东移之后,终南山作为一个休沐文聚、遁世隐逸的胜地,其雅名一直流传至今。


与繁华都市相比,终南山的确条件相对清苦。但对于一个隐者来说,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修炼,为此他们需要一个没有外界干扰的安静环境。如此的生态条件为隐居者提供了良好的空气、水、食物和居住环境。再则如前所述,终南山上的岩洞成为了隐居者修行的洞天福地。于是种种情由之下,终南山成为了隐逸之士的绝佳去处。


由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创造,这样一个躺平宝地,或许才是真正的“终南捷径”。


终南无捷径

▲雾霭之中,座座峰巅之上,隐士们的陋室零星散落。图源/网络




参考资料


[1]贺红涛.古代秦岭隐士文化的地理学透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8):63-64.

[2]王战. 终南山的地质、生态及人文旅游价值[A]. 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1届年会暨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2006:18.

- END -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问题请后台联系本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终南无捷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周至   仙游   蓝田   秦岭   节理   大理   碳酸盐   别馆   岩洞   长安   花岗岩   捷径   岩石   地质   景观   游戏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