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半生世间,白驹过隙,

我们如沧海一粟,我们相遇又别离。

做一只春来秋往的候鸟,飞过沧海,展翅于天际。

海的那边是万顷吐絮的芦花;是萧萧低吟的芦荻;更是红毯如茵的翅碱蓬。

广袤的土地上是一片跳动的火红,

而秋风中摇曳着的是生生不息、日渐苏醒的尘世。

就这样,在青黄不接的秋日,

遇见一个秋日的小城——东营。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秋日时光,是萧萧低吟的芦荻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萧萧低吟,这是你给的秋日胜景;

一株株的芦荻,如世间纯白色的精灵飞舞着,

演绎一场别开生面的相遇。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这,便是芦荻。

芦荻在万木凋零的深秋时节,萧萧低吟。飞雁南渡时,乘着风芦花飘雪,万顷吐絮,这才是深秋银装素裹的模样。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芦花,是这黄河口上一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风景。

一年四季,整个黄河口两岸都处在草丛覆盖之下。所不同的,夏秋季节是青草,而冬春季节是枯草。而被枯草覆盖的大汶流同样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尤其跟一种叫做馒头柳的树木配在一起,这景观更显得别有神韵。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芦花飞雪的芦苇荡,土地之上渐渐生长起了芦苇、柽柳、刺槐……飞雁南渡的秋光中,是一片片蒹葭苍苍摇曳着的芦荻,广袤的芦苇随着风起伏,像是这秋日中最美的音符。这芦苇摇曳、柽柳茂盛,土地已被唤醒,候鸟立在枝头,望着远方,那是来时的路,亦是回走的天空。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茫茫的旷野,是一份柔情,更是一份长久以往的执念。夕阳下飘舞着地芦荻,一层层的随着风的轨迹舞动,似一个个藏着小心思的精灵,摇头晃脑。透着光的痕迹,它们闪着别样的味道。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秋日时光,是生生不息的红茵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时光的年轮,一圈一圈,

大地沉睡与苏醒之间,只差一片深红色的翅碱蓬;

沧海变桑田,日月星辰,

脚尖触碰土地的瞬间,是最最真实的存在。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何为沧海变桑田?在黄河口生态旅游度假区,目睹了一场沧海变桑田的盛况。黄河口本就是大海的入海口,河海交汇的壮观,是一层层的蔚蓝和黄色的交融,看起来是泾渭分明,却早就融为一体。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沿着湿地的脉络前行,是红毯如茵的深红,那是被叫做“滩涂植被急先锋”的翅碱蓬,一片片生长起来的翅碱蓬是大海成陆后形成草甸过程的最初探试。这一片偌大的植被吸收盐分,中和酸碱,改善土壤,经过翅碱蓬凤凰涅槃般的“舍生取义”,新生的土地方可脱胎换骨,日渐肥沃而充满生机。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翅碱蓬属藜科被子植物,每年4月中旬,黄河口天气完全转暖时出苗。5月中下旬进入分枝期,6月下旬进入抽穗期,7月上旬进入花期,随之进入果期,9月进入盛果期。从8月份开始,吸足了盐分的翅碱蓬通体呈紫红色,与蜿蜒纵横的海沟河汊相交织,绵延不绝、如诗如画、锦绣天成,美丽的红地毯由此走入人们的视野。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它们火红的色彩蔓延在黄河入海口一侧的湿地上,象征着生机的一片火红,沿着那河水蜿蜒。脚下的土地已经干裂出别样的沧桑感,伴着空旷的天地之间,更显它的热闹。我更加的认为,这挽救土地于水火之中的植物,是多么的伟大。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在这个,古人多寂寥的秋日。

于我而言,它却是一种生命的重生。

或萧瑟、或凄凉,都是秋日于世人最直接的样子。

你只需走近它的内心,才会真正知晓这秋日的魅力之处。

深秋不止红叶、银杏,黄河口的芦荻和红茵,才是最美的样子

【关于作者丨乍暖】

(自媒体作者 · 旅行达人)

一个想要从南走到北、再从东走到西的我、一个想要撒一点野的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黄河口   桑田   柽柳   飞雁   入海口   芦花   盐分   枯草   低吟   植被   芦苇   银杏   秋日   深秋   火红   红叶   沧海   样子   土地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