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秋日盛景,到了南京,万不可错过的便是“栖霞山”。

“栖霞山”在南京栖霞区,古称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自明代以来就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而“栖霞丹枫”更是为新金陵四十景之一。

而这,也是到了深秋,南京不可错过的胜景了。

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历史古迹遗址80多处,荟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绿色文化、民俗文化、地质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千年古刹、佛学“三论宗”祖庭、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古栖霞寺就座落在栖霞山西麓。

在栖霞山西侧的枫岭,有成片成片的枫树,而这里是栖霞山吸引游人前来赏秋的主要目的地,而栖霞山的红枫更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栖霞山在南京的栖霞区,算是远离市区的地方。从南京南站驱车前往,高速路上若是顺畅也需40分钟的时间。如此一个远离市区的地方,总是会有大大小小的学生前来秋游。

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说起来,这栖霞山的红叶品种很多,有红枫、枫香、三角枫、黄连木等等,而这其中更有百年以上的枫树达500余株,各类色叶树50余万株。是这时光的沉淀,才能将这层林尽染的秋色在这栖霞山上渲染的这般浓郁。

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推荐打卡栖霞山拍照的地方:

①游步道。11月底12月初那步道两旁得各类枫树的叶子才是正好,步道比较长,人群密度小,拍照绝佳。

②桃花涧。桃花涧中的桃花湖,有栈桥、古枫、桃林、亭榭、湖水、叠浪岩、天开岩、御花园环绕期间。着一身汉服,与亭台楼榭和着红叶,岂不是这秋日最美得风景。

③红叶谷。御花园和凤翔峰西南山腰的交界处,山水的冲刷将岩石裸露,尽显崖溶奇石景观,更有茂密的丛林和湿地,红叶谷占地约5万平方米,景区自然风貌优美,以奇石、红叶为特点,是集山、石、水、林、亭为一体新的红叶观赏区,绝对是一处拍照不可多得的地方。

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栖霞山是山,却并不高,栖霞山有三峰,主峰凤翔峰海拔不过286米,或许这就是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栖霞山终是在世人的面前展露着头角。

栖霞山赏的的红叶品种多达十余种,主要有红枫、枫香、三角枫、黄连木、榉树等等,而这其中百年以上的枫树有500余株。秋风一吹,那千树万树的枫叶随着风的轨迹飘落,不管是栖霞山的游步道上,还是山中某一处不知名的树下,都是拍照的绝佳取景地。

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这栖霞山的栖字该怎么读,读“qi”还是“xi”呢,习惯性的便是读“qi”。可能对于当地人跟习惯的不同,两种发音都会有,若是追溯起这个发音来,似乎也不能说出个谁对谁错。无论这栖霞山的字而怎么读,这栖霞山的枫红叶算是南京难得一处闲游的好去处。

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小贴士: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中北部。

门票:20元/人(淡季);秋季红枫节期间门票价格为40元/人(旺季),

早上六点半之前,栖霞山免费开放用于附近居民晨练 ,可自由出入。

开放时间:7:00~17:30

最佳时间:春秋两季,春天踏青,秋天看枫叶,栖霞山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交通:

1.南京火车站乘206路公交车可达。

2.乘坐南京地铁2号线到学则路站下,转公交138路直达。

3.南京主城乘坐鼓楼北极阁140路,到尧化门转197路,栖霞山站下。

南京栖霞山迎来秋季赏枫高潮,教你避开人潮拍照,肯定惊艳朋友圈

【关于作者丨乍暖】

(自媒体作者 · 旅行达人)

一个想要从南走到北、再从东走到西的我、一个想要撒一点野的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明秀   南京   凤翔   栖霞   黄连木   金陵   枫香   御花园   枫树   步道   成片   人潮   红叶   秋季   惊艳   朋友圈   高潮   桃花   地方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