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篝火原创,转载请征得同意

作者:药荚

记得前两年,我曾经写过一篇《P.T.》相关的回顾文章。里头提到过这个带有实验性质的 DEMO,不仅在当时的业界与玩家之间引发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效应,并且在几年后也仍然被许多人所铭记。如今希望 Konami 和小岛秀夫,能够冰释前嫌,将这个概念项目复活为正式游戏的人仍然不在少数。

即便对于 Konami 在游戏开发上的诚意没啥信心,但《P.T.》或者寂静岭系列复活的传闻近年来一直没「断更」过。几乎每次重要发布会前夕,国外的知名「舅舅党」或媒体,总是会有人表示新作正在开发或筹划中的传闻。

但事实却是一次次打脸。啥都没见着。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到底有没有新寂静岭,官方自己从未表态

这些毕竟都是社区传闻,大家最多就是凑个热闹图个乐子。然而如果是正规的游戏公司、官方账号和制作人同时出现动静,那可就没那么淡定了。于是这才在前两个月里,演了一出(可能在国内没啥人注意到的)「蓝盒子闹剧」。

看啥都像「寂静岭」

事情的起因要从今年 4 月份说起。当时由索尼官方运营的 PlayStation.Blog,公布了一款代号名为「Abandoned(遗弃)」的原创项目。预告片对于游戏实际信息透露得很少,只知道是一款独占于 PS5 主机平台的恐怖游戏。而负责开发的团队,则是几乎没有多少人听说过的荷兰工作室「BLUE BOX(蓝盒子)」。

按理来讲,这又是一款为索尼新主机增添独占作品的好消息。毕竟两台次世代主机现在比较严谨的问题,除了货源太少导致千金难求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专属的独占游戏数量不多。按照索尼一贯的策略,最近几年内必然是尽快推出更多独占项目。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其实更容易联想到《生化危机 8》

而了解索尼独占作品的玩家都知道,他们如今主要奉行的政策是以大制作、高规格的 3A 精品为主。即便是扶植二线厂商或独立游戏,只要是由索尼第一方负责发行,那么亮相的游戏至少也不能看着太寒酸。

不过,这也是索尼经常被人吐槽不懂如何与独立开发者打交道的关键。这里头《无人深空》就是典型的失败案例 —— 把没有足够能力与内容,实际成品都还需要长期打磨的小项目,砸大钱宣传成惊世巨作。最后实际成品出来发现严重不符合宣传内容,导致玩家和媒体对这游戏疯狂抨击。

最骚的是索尼看到这结果直接甩手就跑,搞得好像之前从来没认识过《无人深空》的开发商 Hello Games 一样。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索尼擅长超大作的营销,但这手段却不能看啥都这么套

但就是这么个能被索尼看中,获得独占宣发资源的《Abandoned》首秀却表现得很糟糕。不客气地说,单看这个概念宣传片的话,它就跟 Steam 上那些粗制滥造的「类逃生」式步行模拟游戏没啥区别。就连预告片也是很典型的装神弄鬼,几个莫名其妙的场景来回切换而已,很容易就会被遗忘在大量免费素材堆叠的山寨烂货堆里头。

要是这宣传片就这么被人遗忘了倒好,但结果是很多玩家仍然不愿意相信,这居然会是 PS5 独占大作。所以很多人表示:预告片播放的时候我柜子一直在晃动,肯定有猫腻!

于是很快在 Reddit 和 ResetEra 论坛等相关社群里,玩家开始对这宣传片进行深入分析。他们发现,BLUE BOX 工作室唯一可以查到的员工(创意总监),叫做 Hasan Kahraman。缩写 H.K 好死不死,刚刚好与小岛秀夫的 Hideo Kojima 撞了车...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第一个联系点就已经有点牵强了...

这下子就引爆了更多的解读。比如 BLUE BOX 工作室成立于 2015 年,与小岛秀夫从 Konami 离职的时间刚好对得上。而 BLUE BOX 的缩写,则很可能是故意与《死亡搁浅》里的 B.B 婴儿形成联系。甚至就连预告里的内容,也被人(强行)认为与《寂静岭》或者说《P.T.》的基调十分接近。

但要说最关键的,还是小岛秀夫确实有过类似的营销案例。早在 2012 年的时候,他就曾以「Moby Dick Game Studios」的马甲发布了《潜龙谍影 V:幻痛》的早期概念宣传片,上演了一出颇具争议的宣发大戏。而当初发布《P.T.》的时候,也是重施故伎,采用了 7780s 的虚构工作室名称。

所以也就难怪很多玩家有理由相信,这个 BLUE BOX 工作室与 Hasan Kahraman,很可能又是一次经典的「小岛式营销」。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真要说的话,小岛确实算是「惯犯」了

无论如何,在接下来两个月里关于这个视频的推论越来越夸张,以至于连专业媒体都开始关注。面对这种流言蜚语,堪称外媒游戏媒体里最喜欢曝料的记者 —— 来自彭博社的 JasonSchreier 跳了出来,信誓旦旦地表示(几乎)能够 100%确定这个推论的成立。

到了 6 月中旬,面对庞大流量的 BLUE BOX 工作室自己也坐不住了。他们的官方推特开始下场整活,表示这个 Abandoned 只是开发代号,而真正的游戏名称将会是「S 开头 L 结尾」。明显故意在暗示寂静岭的英文名「Silent Hill」。

搞笑的来了。不到 3 个小时后,他们的官推就发布了一条道歉消息,表示「寂静岭」为 Konami 所有,而他们与这家公司或小岛秀夫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S 开头 L 结尾」的推文也被删掉了

可惜的是,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消停。毕竟一场牵连到那么多人的阴谋论,可没那么容易就这样压下去。尤其是人们回头去查阅资料时,多个「巧合」的助攻更是再次把火拱了起来。其中就包括《死亡搁浅:导演剪辑版》预告片里山姆背着的箱子出现了荷兰国旗,小岛秀夫在个人推特上分享的两本书里,各自带着「The Silent」和「Hill's」的单词等等所谓的暗示。

面对这样的舆论热度,BLUE BOX 工作室八成是真的感觉有点架不住了。于是原定于 6 月 20 号的实际游戏内容演示一推再推,最后由 Hasan Kahraman 本人亲自出镜,表示这段时间以来的舆论让工作室压力很大,搞得团队非常疲惫。为了给大家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这个实际演示将决定跳票到 8 月。

随着这个推文发布,人们终于冷静下来并决定等待真相公布......才怪!

虽然媒体比较消停了,却止不住社区各种疯狂的「分析」。但全都是看着胡搅蛮缠,完全就是瞎扯淡的东西。比如 Hasan 在第一段露脸视频里穿着黑色T恤,被人认为与小岛之前带货潮牌玩具时穿的是同一款,肯定有什么暗示。甚至连 Hasan 本人,都被认为是游戏引擎制作的 CGI 模型动画(?)。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开始玩搞笑方向发展了

很显然,真正值得看的推论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这场闹剧留下来的东西,之后只会成为互联网新 Meme 的素材。然而无论是媒体、社区还是 BLUE BOX 工作室自己,都不会那么容易就放弃小岛秀夫 & 寂静岭这笔流量财富密码。

热闹非凡的「寂静岭」

根据荷兰的商会法案,企业创立时必须注册最终权益拥有人。因此这个 Hasan Kahraman 确实是 BLUE BOX 工作室的老板,自然也不太可能从 2015 年开始,就一直作为小岛秀夫某个营销计划的「伏兵」。有理由相信,在这次事件酝酿与发酵之前,他们与索尼、「寂静岭」或是小岛秀夫都没啥联系。

但无论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这整起事件里确实没有什么人是毫无瓜葛的。至少这个《Abandoned》和 BLUE BOX 工作室显然是在故意蹭「寂静岭」流量吸引关注。差别也就是究竟属于盲目整活,还是背后有大资本在帮助他们运作而已。

但如果到时候真公布是由这么个几乎没人听说过的小工作室,去负责《寂静岭》的重启开发工作,就能让玩家放心了吗?要说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可千万别真的和 BLUE BOX 工作室有什么直接关系。

不管是否故意为之,BLUE BOX 工作室在过去几年里显得十分神秘。即便如此,其团队规模与开发实力还是有一些资料可循。而回看他们之前的作品,除了名字很怪的手游之外,就只有在 Steam 上一款山寨的劣质恐怖游戏。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他们在出名后,还把商店页面公司名称改了

这个名为《The Haunting: Blood Water Curse》的游戏至今还处在抢先体验阶段。简而言之就是个第一人称,在树林里给鬼拍照的恐怖冒险游戏。它在商店页面放的图片是假的,实际游戏画面完全不是一回事。至于玩起来有多糟糕我是没兴趣亲自尝试,仅有的用户评测,就连「好」评都是在阴阳怪气:嘿,我花了 1 美元买的,发现这东西居然是个游戏。

我想就算索尼眼光再差,也不太可能花巨资买下「寂静岭」版权,然后交给一个看着完全不靠谱的工作室去折腾。所以唯一能让这次事件往好的方向走的操作,只能是真的由索尼把小岛秀夫请回来,让他与 Konami 和解并最终重启《P.T.》的项目。

至于 BLUE BOX 工作室和 Hasan Kahraman,大概只是这场闹剧里,大企业花钱请来的临时演员而已吧(做游戏不如当谜语人)。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游戏官网:啥都没有

Konami 项目外包的操作,可以说是这家老牌公司近年来最可能复苏经典 IP 的方式了。我想不少玩家也敏锐地发现到了,几乎每一次疑似复苏任何 Konami 相关游戏的传闻,前提条件都是「本游戏将会外包给 XXX 团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跟 Konami 近几年所面临的困境离不开关系。

Konami 的人才流失、以及更核心开发者之间的冲突算是一笔老账了。而自从将精力转投向公司主要业务比如健身房和赌场后,公司更是很明显地进一步削减了游戏部门的发展。这也让 Konami 很难独立承担一个游戏开发项目,特别是制作一款 3A 大作。

这几年来他们发行的游戏,基本上都是采用外包、或雇佣离职人员进来打临时工的形式完成。近期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热销三百万份的《桃太郎电铁:昭和平成令和》。本作就是将早已离职的系列核心制作人さくまあきら(本名:佐久間晃)请回来,让他的团队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授权开发最后再由 Konami 发行的。

所以基于这一点,很多人对于小岛秀夫与 Konami 之间的关系都是这么看的 —— 重新入职大概是不可能的了,但如果提出了一份难以拒绝的报价,那么以「外援」身份合作一下倒也未尝不可。

更何况这中间大概率还会有索尼牵线搭桥,缓和双方的矛盾。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长期的矛盾,让 Konami 难以招募足够人才独立开发大项目

自从离职后,小岛秀夫与老东家 Konami 可以说是互相处于「眼不见心不烦」的状态。然而在 BLUE BOX 事件讨论最热烈的时间段,有人发现,双方的推特账号突然又互相关注了。之后,Konami 更是下场一起玩起了猜谜语,在宣布上架《寂静岭》周边滑板的同时,发布了一条「将有一些邪恶的东西在商店中出现,而这些包括限量滑板在内的惊人周边是为了庆祝...」的推文。

就在这个推文发布的同一天,BLUE BOX 工作室为《Abandoned》新注册的 youtube 账号,发布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短视频。玩家通过分析,发现其中带有一段摩斯密码。随后一周里,这个账号接连发布了好几个同类视频,全都在暗示着自己与《寂静岭》、索尼和 Konami 有联系。

换句话说,BLUE BOX 工作室仍旧在一边公开否认,一边疯狂暗示自己要做《寂静岭》。如果到了 8 月啥都拿不出来,或是被人发现只是在碰瓷,到时候预期场面可能就不太好看了。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流量来得快,但到时候啥都没有就必然遭到反噬

到底有没有《寂静岭》?

「《寂静岭》要出新作了!」可以说是近年来社区与媒体头条的宠儿。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类似的传闻,其中不乏很多知名舅舅党,几乎是拍胸膛表示肯定会有的程度,就差直接说自己亲自参与开发了。

这边关于 BLUE BOX 工作室的疑云风波还未消散,另一边,Konami 倒是正式宣布与《灵媒》、《层层恐惧》开发商 Bloober Team 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虽然具体合作了个啥没透露,但立马就有眼尖的人表示:这才是真正要做《寂静岭》的!

然后人们就好奇了,到底哪一边才是真的。而最喜欢曝料(但意外地经常曝不准)的知名媒体 VGC 表示,其实不止一个《寂静岭》在开发,除了 Bloober Team 之外, Supermassive 之前也跟 Konami 合作开发过。只是最后项目失败了,于是留下来的素材就变成了如今的《黑相集》系列。

说句有点冒犯的话,就《黑相集》几部作品的表现,真让 Supermassive 负责《寂静岭》重启怕不是直接给这 IP 宣告死刑。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你也要做寂静岭?

哦对,这些好像大部分都与索尼有关,本着公平分摊的态度那怎么能少了微软。所以近段时间,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关于「索尼不满小岛商业表现,微软向其递出了橄榄枝」的传闻。于是又出现了 VentureBeat 的独家曝料,称小岛在今年 4 月与微软签署了一份协议,计划在 Xbox 平台上推行云服务形式的作品。

就这么个跳起来不太可信,完全还未确定真伪的消息,却让极少数疯狂的索尼死忠感到了不爽。一些人甚至还为此发起了请愿投票,希望能够「帮助被贪婪冲昏头脑的小岛迷途知返,回到真正的胜利者索尼一方」。

道不尽的传闻,与薛定谔的《寂静岭》

越闹越夸张了

老实说,现在这种混乱的局面已经有点「随便谁都好,赶紧做个《寂静岭》出来就行」的架势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由于日本疫情严重,Konami 的线下产业大受打击 —— 否则你觉得为什么他们去年开始又对游戏上心了。所以暂时不用担心折腾个半天,冒出来个《寂静岭》弹珠机或握力器之类的鬼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寂静岭   荷兰   索尼   微软   游戏   小岛   预告片   暗示   团队   东西   工作室   玩家   发现   项目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