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故事30:《更漏子》为何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读过那么多明史,知道了明朝那些事儿,有一件事我至今还在疑惑:明代的文人和有志之士其实很多,但是很奇怪,明年的文学成就相对于别的朝代就有点拿不出手。明朝的能人真的不少,可是明朝给的人感觉就像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明朝的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诗词中的故事30:《更漏子》为何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王夫之

所以在明诗词的文人里,印象特别深刻的也就少了。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却让人很佩服他的爱国气节。他叫王夫之,生活的明朝末年。只说他这个人可能大家的印象不深,但是他写有一对联,现在还让人称颂:“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这个王夫之从小就聪明好学。而且他有一个好爸,他老爸是一个当官的,叫王朝聘,在明朝想要升官都要有荐帖,然后才有人给你引路。因为他在京城拒绝当时的权相温体仁同党的索贿,一气之下,就把别人给他写的荐帖给撕了。发誓不会买官,以免污辱先人的名节。

可能他们家的傲骨有家传吧,所以这个王夫之当官也是特别清高,情商更是低得可以。不过好景也不长,明末的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把明年推向了水深火热,人们开始背井离乡,过着战乱生活。

诗词中的故事30:《更漏子》为何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另一起义魔王张献忠很喜欢这个王夫之,曾经把他老爹给抓了,要挟他出来辅佐自己,哪知道这个王夫之把自己的脸和手腕都刺伤,假装受伤用计把自己的老爹给救了,足见他的智谋过人。

清军入关后,他参加了义军抵抗清军。可惜的是后来失败了,而且在战乱的时候,自己的家人都在战乱中死亡。

战败之后,这个王夫之就逃进一个道观,而且发誓不会剃发。并且在这期间写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出来。清廷当时是战后重建,那受得了这个,好家伙你不出来投降就算了,还敢写诗词来骂我,打不死你,于是全国通缉他。

哪知道这个王夫之是属泥鳅的,怎么都抓不到,而且还四处去讲学写书。最后清廷拿他也无可奈何,就由着他去吧,反正天下已定,你一个文人也翻不出什么浪花,重要的是他也算是明代遗臣,名气很大,怕惹得中原更大的怒气。还派人去劝过王夫之,希望他能出山来做官,多大都行。就有了上面的那幅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意思就是清朝对我再好,也留不住我的心。明朝再怎么混蛋,但他始终是我的故国,气节特别高。而且他真的是终生都没有剃发。

诗词中的故事30:《更漏子》为何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斜月横,疏星炯

就算生活再难,他也没有动摇过。哪怕是后来穷到靠朋友救济度日,也没有改变初衷。

王夫之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成就很高,提倡朴素唯物主义、大汉族中心观、经世致用、务实重“行”、济世救民、限制绝对君权、变化日新、知行统一、扎实作风、投身实践、坚毅不拔等等观点和行为,对湖湘文化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是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的中国历史。

王夫之的文学成就很高,他是一个写实主义的人,要求写作要言之有物,要言之有情,不能无病呻吟地乱叫。这种写实的手法在当时很受排斥,可是却被我们现代人推崇。

诗词中的故事30:《更漏子》为何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霜叶坠

今天我们就来回味一首他的爱国代表作之一《更漏子》

更漏子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

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

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白话整首词就是:一轮弯月挂在西边,稀疏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点,可越是这样越显得秋夜特别漫长冷清。漏壶的滴水声在一滴滴的回响在耳边,更使人难以入眠。

诗词中的故事30:《更漏子》为何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薄酒何曾得醉

经过风霜的摧残,叶子弯了掉到地上。幽暗的角落里传来虫子低沉的叫声,秋夜万物沉寂,显得格外悲凉。一杯薄酒怎么可能解得了我心中的忧愁。曾几何时,满腔热血地要为国尽忠,始终都不能如愿。如今天下大事,儿女情长,都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王夫之的词很写实,大多都是写爱国情怀。这多半和他的人生经历相关吧,所以爱国的豪情中总是透露着一些无奈和悲凉。也是对当时历史环境的一种写照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漏子   明月   清风   薄酒   明朝   霜叶   清廷   爱国   气节   秋夜   战乱   老爹   明代   文人   美文   诗词   成就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