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心,代代情

“中秋”需要品,而非简单地一个“过”。

一位朋友说的是:一年中有十二个月圆之夜,却只有一个叫“中秋”。

不知道这月饼什么来头,但自从知道这月饼的样子开始,自己就“讨厌”它了。

一个年年都能碰到月饼的人,说“不知道月饼里面是什么样子”,你信吗?

月饼心,代代情

作者:桃花源里论人生

现在叫“老式月饼”,那时候一律的都是一个样子:外面起层,一不小心就掉渣。像极了母亲烙的千层饼,我曾不止一次地认为“要是放的时间长了,肯定就不能吃了”。

但母亲却“非得”每一次都放很长时间......

农历七月底,月饼就开始“流转”了。用食用的“油纸”四面兜起来,一根线左缠右搭中间一拧,正面压着四四方方一块红帖子,一般里面就放四个月饼......

老家有“中秋”串门走亲戚的习俗,尤其是至亲,八月十五比过年还重要,有“中秋大于年”一说。月饼是串门时的“主打”礼品,别的可多可少,但唯有月饼不能缺了。“外面”有人,或家底子厚实的,送礼的月饼花样还多,但无非就是外包装不一样。

亲戚送来的月饼是万万不能吃的,连打开看一看都会挨母亲的“骂”。亲戚来了,一般都是带两包或四包,走时留下一半(一包或两包),给“圧”点苹果或其他点心算是回礼。应付完后,母亲会小心地把月饼放好,以备走亲戚时“顶上”。

月饼心,代代情

来回“折腾”半个多月呢,当初好好的一包月饼,说不准当中得换“好几次”包装纸了......我就亲眼看见母亲小心地给月饼“换包装”的情景......

其实,这个在当时不忌讳,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个“经”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穷。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二姨来我家,临走时还悄悄叮嘱母亲“这包月饼是好馅的,留着自己吃,别送人了”。

实在不能再“顶包”的,就留下等着八月十五那晚自家“享用”。什么样才算不能“顶包”了?包装可能都换好几次了,亲戚给你送来的那包可能都“转手”好几次了,打开一看,月饼那“千层皮”都溜光水滑了,整个“缩水”了;要不就是时间长了,有发霉的可能,这个时间段还是“秋老虎”发威的时候,这吃的东西不能大意。

“缩水”没人在乎,但要是“发霉了”可是大忌。母亲很小心这个,每一次重新包装或送人之前都要仔细看看、闻一闻,有的实在不放心就掰开一个看看里面,然后从别的那包月饼里再拿一个“替补”......这时候,我们小孩就有口福了,最起码这掰开的可以吃了。

月饼心,代代情

有的人家不讲究,连看都不看,直接不开包就“转手”,到头来因为“发霉了”让亲戚诟病一整年......其实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这事是说不过去的。

或许是因为这吧。即使到了中秋晚上,当母亲郑重其事地把月饼拿出来,给父亲、我挨着分发月饼时,我也不稀罕了,以“不好吃”为由而推脱了。母亲还不住地嗔怪“欺天”......

其实,月饼什么味道,尝也尝了,中秋晚上无非也就是每人一个“尝尝”,谁还指望“放开量”去吃呢?

久而久之,对月饼也就没多少奢望了。

当时,自己默默地有个发心:等长大了,一定多挣钱让父母亲能天天吃上月饼。

多年过去了,欲望也变成了平常。每年中秋的月饼都成了摆设,真正去吃的还是不多,有时候私下里想:这月饼也是冤大头,来回让人做挡箭牌。

我问过父亲:现在不缺了,就多吃一点呗。

父亲说:“没什么吃头,嚼不动”。

月饼心,代代情

也许是真心话,但如今的样式多了,有许多“馅”都软软的像面包......其实,我明白,父母还是舍不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吧。这月饼的味都变了,咋有的人“观念”还是“舍不得呢”?或许这就是中秋传统的魅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月饼   桃花源   发威   月圆   那晚   秋老虎   都会   美文   来回   亲戚   中秋   样子   父亲   母亲   晚上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