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善博:一本二本线上下30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高分考生优先选择好大学

对于高分考生,应该在学校和专业两个因素中应该优先考虑学校,以进入好大学为首要目标。

企业招聘和大学录取研究生时,都会更青睐更好大学的毕业生,学校和专业相比,学校给个人带来的“品牌效应”会很显著。

还有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只占一部分,而好大学的通识教育水平和整体培养环境是普通大学无法比拟的,在好大学接受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更为有利。

因此,对于高分考生,在学校选择上应当就高不就低,优先报考更高档次的学校。除非个人有坚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理性的专业兴趣,不建议为了满足专业喜好而选择低一档的大学。

然而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中等分数段的考生占据高考人数的大部分。中等分数考生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成绩与哪个档次的学校比较匹配,报哪些学校才算不浪费高考分数?

考生成绩在某批次线上0~20分的,被称为“压线生”。这类考生在填志愿时,可以说十分尴尬,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处境常常让考生陷入两难——究竟是冲本批次,还是保下一个批次?

01

压线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1.无论是一本还是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压线”考生,都要避开热门院校、热门专业和热点地区。

可选择该批次中较为冷门的专业和学校。专业建议选“农、林、水、地、矿、油”相关的院校,避免填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地院校,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院校。

2.要珍惜“服从专业调剂”带来的机会。

平行志愿一旦有一所院校提档,但据有分数优势的考生占满了你所选择的专业,你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必然会落到下一个批次的院校的行列。这点二批本科“压线”考生要格外注意,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职高专与普通类本科无论是在学费上还是办学水平上都是有区别的。

从规避被退档风险的角度考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谨慎考虑,不要轻易填报“不服从”。实际上,即使填报服从志愿进入不理想的专业,以后仍有可能转入较好的专业或通过研究生升学来提升自己的个人竞争力。尤其是那些高考发挥不好却很有潜力的考生,填报志愿时不妨考虑一下“转专业”这一途径。

02

压线上好大学无望

是复读还是选择下一批次

1.有明确目标和计划的考生可选择复读。

选择复读,从经济角度来讲,复读一年的成本大致是一万八千多到两万五左右,考进一本、二本院校后,四年学费算下来大约是三万左右。根据种种考量,如果考生的复读意愿强烈,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建议考生复读,用一年的汗水给自己一个更好的未来。

2.高三一年已尽全力的考生建议有学就上。

独立学院学费较高,师资力量和重点实验室等与公办一本、二本大学还是有差距,对于高三一年学习并不是很刻苦、没有充分挖掘自己潜力的学生,建议复读。对于高三一年已经尽力、高考发挥也没出现重大失误的学生,可以直接去上这些录取率很高的独立学院。

03

一本压线生

研究各校的录取数据

成绩刚刚够上一本分数线的考生,要选择一本院校里录取线较低的院校,需要去查询学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位次,将往年录取线徘徊在一本分数线附近的学校做好归类、整合、分析,最后选择录取线较低且相对稳定的学校报考。

考生的成绩只高一本线十多分,想上省外一本大学还是比较困难的。怎么办?此时就可以考虑省外二本大学里的“好专业”。

注重“冲一保二”

一方面,要利用好分数,争取被一本批次的大学录取;另一方面,要重视二本志愿的填报,而且要将此作为重点来考虑。

一本踩线生在二本批次中,其分数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可以选择二本中的好学校和好专业。

选择较为冷门的学校和专业

在选择学校时,“压线”考生由于竞争力不强,最好选择可以接受的一些较为冷门的学校和专业,这样可以增加其被录取的几率。

有些大学本来有985的实力,却屈尊211;有些大学连211都不是,却在行业内口碑好到爆!所以说,志愿填报不必总盯着985/211的学校名头。一些学校的优势专业,并不输于985/211院校,甚至就业质量强于部分985/211大学……

04

二本以下批次压线生

多考虑外省院校

该批次的“压线”考生,不妨选择外省院校,这样既可以保院校又可以选择一个相对理想的专业。

从近年来的录取数据看,省内院校的报考人数众多,第一志愿上线率极高,录取分数逐年上涨,竞争压力很大。

而位于外省的一些院校,录取分数线相对稳定,很多院校和本省院校在办学水平上没有差别,甚至其中的一些院校要优于本省院校,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有潜力的专业,为未来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注“大小年”

考生在衡量近几年的分数线之后,还要看所选的院校各专业近三年高出本省批次线的平均分,在往年的分数上留有余地。要把握“分有所值,留有余地”的原则,切不可仅以最低录取分作为填报标准。

选择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高考分数分刚压着二本分数线的考生,进二本学校的机会相对较小。家庭经济比较好的考生可以关注各个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这类专业因为收费过高,常常会在第一次录取中无法录满。

如果考生填报这类专业,一定要对办学合作方进行了解,同时,明确四年的学费构成,结合家庭经济情况考虑。

05

各批次压线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避开热门院校、专业和地区

无论是一本还是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压线”考生,都要避开热门院校、热门专业和热点地区。

服从专业调配

对专业没有特殊要求的考生,从规避被退档风险的角度考虑,在填报志愿时尽量服从专业调配。

实际上,即使进入不理想的专业,以后仍有可能转入较好的专业或通过研究生升学来提升自己的个人竞争力。

06

清北善博:一本二本线上下30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怎么比较学校间的专业实力

专业评价和大学评价并没有根本的不同,都可以从声誉、资源、师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几个维度去展开。但是专业数量有数百个之多,由于数据统计和工作量的关系,可靠的分专业的排名目前还比较少,而考生最为关心的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更是很少在排名中得到体现。

有人曾经对300多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内不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进行了排名,但就业率并不能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专业对口情况、薪资水平、就业满意度等,现阶段,还没有任何公开的渠道可以获取这些就业质量数据,所以也就很难从就业角度来对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进行比较和选优。

因此,从实际出发,建议选择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学科评估结果。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2002年首次开展,2017年完成四轮。

07

低分想进好大学的技巧

1.报考排名靠前的非重点大学

由于重点大学和“211”大学的评比并没有公开的、定量的标准,地域差异、院校认同度等各方面因素都会被考虑在内,所以有些院校其实实力很强,但没有被评为“211”大学。其实各院校的学术水平都处于动态发展中,判断一所大学的水平主要看其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

一些非重点大学的师资力量、重点学科和学术水平等方面已超过了一些重点大学或“211”工程大学。比如上海理工大学的理工科专业比较好,地处上海市区,全国排名也比较靠前。

2.报考排名靠后的重点大学中实力较强的专业

在志愿选报中,大多数考生家长还是停留在对院校的认同度选择上,对深层次的专业问题探究较少,特别是各大学的专业学术水平,科研实力、设有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及高校特色专业的知识知道的并不多。

如果考生能避开热门,选综合排名靠后的重点大学中学科排名靠前的专业,录取的机率就大大增加。

3.报考名牌大学的分校

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和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等,毕业后拿到的都是本部的毕业证,但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分数线会略低一些。

4.报考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

此种方式适合家庭条件相对宽裕的家庭。这类学校专业由于学费偏高,报考人数少,相应的录取分数偏低,相当于花钱弥补了分数的空缺。

5.上就业相对好的特色院校

比如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防灾科技学院、上海海关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相对而言特色学科比较突出,毕业后更容易就业。

6.报地域相对偏远的院校

比如“211大学”中的石河子大学、海南大学、西藏大学、云南大学等,此类院校如有考生喜欢的专业,并对院校地理位置不是特别挑剔的话,也可作为目标院校。

7.报考好大学的专科

如果成绩实在不好,在校期间勤奋学习,两年或三年毕业后考取本校的专升本,被录取后直接上本科三年级。

08

低分进好大学的误区

1.因观念落伍出现投机心理

这主要是由于对好大学、好专业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虽然这几年就业在高考志愿决策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有人并不完全认同就业是志愿决策第一决定因素。

于是,许多人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或社会大众的认识来判断自己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所以很多人乐于报考的专业和学校其实,并不是将来好就业的专业和学校。

很多人意识不到就业的重要性,因此,许多好就业的专业和学校反而录取分数并不高。比如:当分数在一本线上下时,许多人为了上一本会选择一本院校的较差的专业,却不愿意选择二本院校里的好专业。

2.信息不充分时盲目填报

现在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填报志愿并不很重视,只是在高考结束后参考一下前一年或几年的录取分数线,然后决策。很多大量学生参照之前最多三年的学校录取分数线来报考,如果这几年学校分数低,分差小,则报考学生会大量增加,从而导致该校当年分差上涨,反之,则下跌,这就是平时业内人士指出的“大小年现象”。

另一种信息不充分情况就是高校首次在某省招生,由于学生填报志愿时间非常短,不可能用仔细研究招生学校的情况变化,大多是根据往年的情形进行决策,对当年第一次在本省招生的学校容易忽视,从而导致报考该校的人数较少,录取分差降低。

3.两种保底策略

一种是以同一批次的第二志愿作为保底;一种是以下一批次较好的学校作为保底。

最好以下一批次的优质学校作为保底,因为同批次的二志愿学校一般来说不是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就是学生自身不太满意。但如果降低一个批次,则可以在大量的学校中从容选择,不仅可进好学校,还可选择合适的专业。

总之,没考好也不要灰心,适当转变观念,充分收集信息,将能大大地提高以低分进入好大学的机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考生   分校   分数线   美文   学费   重点大学   分数   学科   志愿   院校   水平   建议   学校   学生   大学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