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智慧

痛与痒,是身体极平常的两种反应,也寓意某种人生经常要面对的困苦。生活要快意,先得把它们的方方面面看清楚。苏东坡有一个有趣的概括,说,痛可以忍,痒难忍。这确实是每个人都能用生活经验证明的道理。细究起来,痛之所以可以忍,或许有其生理上的科学原因。如果说心理上,是因为我们拿它没有办法。当然可以用止痛药贴止痛膏,但不方便,成本大,效果却未必好。痒难耐,并且经常突然来袭,如雷击般让人酥麻痛苦,仿佛天地就只剩那一块痒的皮肤。气势虽汹汹,但只要抬抬手,挠挠,痒意就消失,轻松与快意袭来,痛快至极。如此,怎能任痒嚣张?“痒难忍”,就难在你想忍,双手也会自己做主,跑上去挠。

痛处与痒处,还是一门交际的学问,讲话的艺术。一个人不会说话,就老把话。说到人家痛处,揭了人家伤疤,让人误认为仇敌。或者说到自己痛处,泪水不由得止不住的流。而办事玲珑说话得体,则“挠到别人的痒处”让对方喜不自胜,引为知己,难事烦事都一口答应。

善说也好,善做也好,固然有技巧。但归根到底,是要本着一颗善心,多替对方着想,说话做事前思量一番,未必都能挠到别人的痒处,但大约也不至于说到对方的痛处,让自己难堪,两败俱伤。

人都疼惜自己,不愿身心受苦,喜欢不痛不痒,保持恒定。实在不行,选择易对付的痒而不愿意痛。但痛有痛的好处。痛过,或锥心刺骨,或痛苦欲裂,或阵痛钝痛,个中甘苦滋味,记忆深刻。除了个别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主,痛过的人更会珍惜不痛的日子,一帆风顺的境遇。主持人柴静说,没有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经历过这种痛苦的人,定然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加淡然去面对挫折与不幸,并获得更好地处理问题的方式,赋予自己更有价值的生活态度。散文家余秋雨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遗憾的。没有疼痛过的人生,何其轻飘;没有伤疤可以细数的人生,何其苍白。

相对于痛给人生带来的警醒,痒则轻浮多了。挠挠就好,谁都不会在意,因为不深入,它也就登不了人生修炼法门的大殿。

痛与痒,有时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痒也未必都不堪一挠,也有些痒,很顽固,抓成了痛才罢。

比方起来,痒,是生活中的怪味零食,炒菜时用的特殊味精,周末狂欢的小插曲。痛,是生活中的大营养,厨房里不可缺少的盐巴,人生舞台的大慈悲。明白了痛处与痒处,不妨用轻松游戏的姿态迎接痒的洗礼,以感恩修炼的心接受痛的锤打。这样,痛与痒,会是人生路上两个好伴侣;痛处与痒处,会显得微不足道。

小故事,大智慧

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

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

巍峨的山峦是缄默的。

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

有这么两个人去应考厨师。甲一开言便说了个天花乱坠,从传统的中国名菜到洋派的西式糕点,从每道菜的用料、着色到火候、调味,似乎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乙则静候一旁一语不发。待问他时,他只说:“如果可能,给我30分钟时间,我做一桌菜出来看看便是。”

不用说,“讷于言”的乙被录取了。

机智和美妙的语言有时只不过是一种瞬时的智慧和淋漓的表达,但智慧和表达本身并不证明结果。朴实的行动是开在成功路上的鲜花。

认识一个人,不要光听他怎么说,而应当看他怎么去做,因为有一种语言叫言不由衷。就像认识一棵树,不须急着去看春天里开的花,因为有一种事实叫做华而不实。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时你去看树上的果实,果实是花的语言,也是树的注释。

芸芸众生,一个与你仅有一面之交便一览无余的人,你会觉得他索然无味,因为他说的太多。而一个一直不声不响只以沉默示人的人,你不仅仅对他印象尤为深刻,而且对他有了探询的欲望——因了那不语带给女人的典雅矜持,也因了那不语带给男人的深邃练达。你要记住,生活中有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一种深刻,说出来,反而淡了。比如一生一世的爱情。

很小的时候,母亲跟我说:你看大街上两个吵嘴的人,那个声嘶力竭叫得很凶的人,往往是理屈词穷的。因为真理不在他一边,他要先声夺人来掩饰自己的心虚。而那个沉默者心里一团正气,自然可以不动声色,因为沉默是最大的蔑视!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乌鸦和知了无疑是最善叫的,但他们都不算人类的宠物。

火山爆发那一声震天的巨响,那力拔山兮的气概,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一奇观不会随时可见,为那一瞬间的壮观,它在地层深处沉寂和积聚了千年万年!

有两种方法能使世界变大:登上山峰远眺,闭上眼睛沉思。它们与语言无关。

由此看来,世界不是语言描绘得大的。想必人也概同此理。

小故事,大智慧

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一生应邀做过无数场的讲演,但是他不喜欢别人未经事先安排,就要他即席讲演,他说这是强人所难。他认为一场成功的讲演,事前需充分的准备,内容才会充实。

有一次,林语堂应邀参观一所大学。参观后,与大家共进午餐,这时校长认为机不可失,便再三邀请林语堂对同学即席讲话,林语堂推辞不过,于是走上讲台,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古罗马时代,暴虐的帝王喜欢把人丢进斗兽场,看着猛兽把人吃掉。

这一天,皇帝又把一个人丢进了兽栏里。此人虽然矮小,却勇气十足,当老虎向他走来时,只见他镇定地对着老虎耳语一番,老虎便默默地离开了。皇帝很惊讶,又放了一头狮子进去,此人依旧对着狮子的耳边说话,狮子同样悄悄地离开了。这时皇帝再也忍不住好奇,便把此人放出来,问他:“你到底对老虎、狮子说了什么话,为什么它们都不吃你?”此人回答说:“很简单呀,我只是告诉它们,吃我可以,但是吃过以后,你要做一场讲演。”

一席话听得学生哄堂大笑。

像林语堂这么擅长讲演的学者,他都不做没有预备的讲演,可见事前预备工作的重要。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堪作为吾人生活的座右铭啊!

小故事,大智慧

茅山上有很多植物,当秋风吹遍山谷的时候,山上就会出现很多不知名的野果。到了那个季节,我和戒傲就会一起进山去采果子,把各色水嫩的果子放在山泉水中仔细清洗干净,然后用僧袍载上满满一兜,带回寺里和师父、师兄弟们一起分享。

我会挑出几个最大的果子放在三位师父面前,师父们都会交口称赞我懂得尊敬师长,特别是智惠师父还会以此事教育戒痴和戒尘,要他们向我学习。

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刚才在路上的时候,我和戒傲把几个更大的果子吃掉了。

山果里有种粉红色的果子,这种果子香甜多汁,只是特别稀少,有时候跑遍了整座山,都找不到一两个。如果找到这种果子,我和戒傲是不敢偷吃的,会带回来让师父们分配。

大概三四年前,有次我又采到了这种果子,戒尘眼巴巴地看着果子,大家都知道他的心思,师父笑了笑,便把那几颗粉红色的果子给了戒尘。戒尘吃了后,晚上先拉肚子不止,接着发起高烧,差点送了性命。仔细想来,那天戒尘吃的唯一特别的东西就是那几颗粉红色的果子,师父怀疑果子和山上其他品种的果子杂交,产生了变异,变成了有毒的果子,便嘱咐寺里人要小心这种果子。从此寺里再也无人敢吃这种果子,甚至看到了也不再采摘。

去年,有几位游客在山里游玩,中途经过天明寺,便想进来休息一下,我搬了几张木头板凳请几位客人休息。

有位客人在寺里的水龙头处洗山果,说是从山上采来的。我忽然看到那些山果中混杂着粉红色的毒果,正准备告诉客人这种果子不能吃的时候,客人已经张口吞了下去。

我把几年前戒尘“中毒”的事情告诉了几位客人,客人们都很紧张,也不敢立即外出了,戒傲还跑到山下请沙大夫来寺里,生怕出了意外。

等了整晚,吃了“毒果”的客人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便告辞下山而去。

我看着他们的背影想,那一年发生的事情或许只是一个巧合,实际上和粉红色的果子无关。我们却因此,再也不敢吃粉红色的果子了。

有时候,人的偏见比一无所知更无趣。

小故事,大智慧

一天,一位大学生和一位教授一起去散步。教授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非常好,因此常常被称为“学生们的朋友”。

散步途中,他们看到小路上放着一双旧鞋。他们猜这鞋子是在附近田地劳作的某个穷人的,他也差不多该收工了。

学生扭头对教授说:“我们来逗逗这个人吧:我们先把他的鞋藏起来,然后躲在那些灌木丛后,等着看他找不到鞋子的窘态吧。”

“我年轻的朋友,”教授答道,“我们永远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损害穷人的基础上。既然你有钱,可以通过帮助穷人,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快乐。在每只鞋里各放一枚硬币,然后我们躲起来,看看他对这个意外发现会有什么反应。”

学生照教授的吩咐做了,随后他们俩躲进附近的灌木丛里。

不久,那个穷人干完活,穿过田地来到他放外套和鞋子的小路上。他一边穿外套,一边把一只脚伸进鞋里。由于碰到了硬硬的东西,他弯下腰来想摸摸究竟是什么,结果发现了那枚硬币。

他面露迟疑地凝视着那枚硬币,然后翻过来,看了又看。接着,他看了看四周,可是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他把钱放进口袋,去穿另一只鞋。当他发现另一枚硬币后,更是倍感惊异。

他大为感动,跪倒在地,仰望上苍,感恩不止。他嘴里念及自己患病无助的妻子、食不果腹的孩子们,现在这些雪中送炭的慷慨救助将会使他们免于一死。

那名学生站在那里深受感动,眼中满是泪水。“现在,”教授说道,“与你先前预谋的恶作剧相比,你难道没有感到更快乐吗?”

年轻人回答道:“您给我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课。我现在终于领悟到这句话的真谛:给予比接受更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痛处   讲演   事前   果子   师父   硬币   美文   粉红色   穷人   老虎   狮子   客人   教授   路上   语言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