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理需求对你的心理和行为的巨大影响

这些生理需求(饥饿、性等)在所有需求里占绝对优势。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人在极端的情况下失去了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那么生理需求,而不是其他需求(爱、尊严等),很有可能将成为最主要动机。

一个同时缺少食物、安全感、爱和尊重的人,相比其他需求,他最渴望的可能仍然是食物,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在所有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有机体会被生理需求主宰,除生理需求外的所有其他需求要么可能完全不存在,要么退居幕后。

你的生理需求对你的心理和行为的巨大影响

这个时候,就有充分的理由,以整个机体为单位说它饿了,因为这时候有机体的整个意识几乎已经完全被饥饿所控制。

人体的全部功能都被投入到满足饥饿这个需求上去了,而且人体功能的组织也几乎完全由满足饥饿这个唯一需求决定。

无论是人体接收信号的器官还是发出信号的器官,无论是人的聪明才智、记忆力还是生活习惯,所有的一切现在都可以重新定义为,是满足饥饿需求的工具。

那些对实现这个目标派不上用场的功能,要么保持休眠,要么退至幕后。那些想要写诗的冲动、想买汽车的愿望、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对一双新鞋的渴望等等,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都统统被抛到脑后,或者仅仅是次要的需求了。

对于一个极度饥饿,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人,除了食物已经不存在其他兴趣了。他梦见的是吃的东西,他的记忆里是吃的,他能想到的也是吃的。

能让他动感情的只有食物,他的认知里也只有食物,他唯一想要的就是食物。

那些更为微妙的决定因素,在正常情况下与生理动机融合在一起的决定因素,甚至那些组织吃奶、饮水,或性行为时的决定因素,现在已经完全被饥饿的需求淹没。

这时我们才可以称之为(但仅仅是在这种情况下)纯粹的饥饿动机和行为, 是无条件地解除痛苦的目标。


当人的机体被某种需求主宰时,人还会表现出另一个特殊点,即,这个人对未来的整体看法也会因此发生改变。

对于一个长期处于极度饥饿状态的人来说,乌托邦对他来说就只是一个食物充足的地方。

他往往会这样想,只要余生的食物充足,他就会获得绝对的幸福,再也不会需要任何别的东西了。

生活本身往往就会以吃来定义,其他任何东西都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

自由、爱、社区的归属感、尊重、哲学,可能全被当作毫无用处的破烂被弃置一边,因为这些东西都没法填饱肚子。


你的生理需求对你的心理和行为的巨大影响

这样一个人,完全可以说,是仅仅为了面包而活着。


我们无法否认以上极端情况的真实性,但我们要否认的是这种情况的普遍性。

危急情况几乎可以肯定在正常运行的和平社会中是极为罕见的。

从心理学研究层面讲,这一常理常被人忘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老鼠除了生理动机很少还有他动机。但既然有那么多有关动机的研究都是基于对这种动物的研究,那也很容易发生把老鼠身上的情况照搬到人身上的事;

其二,人们总是认识不到文化本身是一种适应性工具。

文化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让生理上的极端价况变得越来越少。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里,长期处于极度饥饿这类危急情况是相当罕见的现象。

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说“我饿了”的时候,这种需求体现的往往是食欲而不是饥饿。

你的生理需求对你的心理和行为的巨大影响


经历纯粹的危及生命的饥饿状况只可能是偶然事件,而且在他一生中也遇不到几次。

显然,一个隐藏高层次动机(爱、尊重、艺术等),并对人的能力和人性产生片面认识的好办法,就是让他长期忍受极端饥饿和干渴。

把人在危急情况下的状态当作典型,并把人在极端生理匮乏期的行为当作标准来衡量人类的一切目标和欲望。肯定会对许多东西视而不见。

没错,人只为了面包而活,可那是在没有面包吃的时候。

如果面包吃也吃不完呢?如果人天大都能吃得饱饱的,人的欲望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这个时候,其他(而且是高一层次)的需求马上就会出现。有机体正是由这些需求,而非生理上的饥渴主宰着。艺术

你的生理需求对你的心理和行为的巨大影响


当这些需求依次被满足后,又会有新的(更高一层)需求出现,以此类推。这就是我们说的,人类的基本需求是分层次的,是有相对优先级的。

满足与失去一样,都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满足把人从相对趋于生理性需求主导的状态中释放出来,让其他更社会化的目标登场。

生理需求,以及有关的部分生理需求,如果能长期得到满足,就不再是活动的决定因素,也不再是行为的控制者了。

这个时候,生理需求的存在形式是隐性的,但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重新出现,并再次主宰有机体(人)。

需求一旦被满足,也就不再有需求了。

主宰有机体的,以及组织有机体行为的,只能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你是被没有得到的东西所控制,而不是被已经得到的东西所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有机体   生理需求   危急   美文   饥饿   主宰   动机   面包   生理   食物   因素   需求   目标   东西   情况   功能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