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变味了:涉及难民、重建归属感,又是西方意识流

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公布了,获奖者不出意外地避开了“陪跑冠军”村上春树,颁给了几乎没人知道的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布拉扎克·古纳。

这已经不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开玩笑了,托尔斯泰、凡尔纳、马克·吐温、契诃夫都没有获得。

而这次阿布拉扎克·古纳是谁好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社会标签,是一位生活在发达国家的第三世界作家,这仿佛已经成为诺奖的小圈子了。

而其作品的话题性也十分应景,关于难民、关于殖民主义、关于寻找新的归属感,这正是西方国家之间的核心矛盾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变味了:涉及难民、重建归属感,又是西方意识流

在现实中,欧洲难民潮一直是巨大的社会问题,因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加上缺少教育和法律,甚至是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它带来的是不安、动荡还有无休止的犯罪。

难民是拖垮欧洲秩序的利器,美国人和部分别有用心的欧洲国家使用起来相当纯熟。

到底什么是难民呢?

在《日内瓦公约》中对难民的定义为:“有正当理由相信会在本国因种族、宗教、国籍、社会团体原因遭到迫害,并且因为这一原因产生恐惧而不愿意回国的个人”。

诺贝尔文学奖变味了:涉及难民、重建归属感,又是西方意识流

但这有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只要这个人主观上觉得自己的国家有危险,他就可以不回国,人为可操作性很大。

所以作为约束条款,在《都柏林协议》里还提到:“难民只能向第一个踏足的安全国家寻求庇护”,也就是说不能看见福利更好的国家,就立马卷铺盖跑那边。

还记得2019年一个3岁叙利亚儿童,在从土耳其偷渡去希腊的船上不幸遇难,遗体被冲到海滩上的照片吗?

如果不考虑同情心的问题,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并不是真正的难民,而是非法移民。

诺贝尔文学奖变味了:涉及难民、重建归属感,又是西方意识流

而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的,以德国为例,目前其收容的难民中,只有0.7%符合德国基本法和各项国际公约,余下的都是公约意义上的“非法移民”。

他们为了寻求所谓更好地​生活,目标锁定在发达的西方国家。

同时,别以为难民离我们中国很远,西方不少媒体曾有目的地推出一个论调,即中国幅员辽阔,发展得也很好,具有强大的接收难民的能力,也应该承担起国际人道救援的义务。

这个笑里藏刀的建议,竟然还得到部分国内公知的公开支持,好在人民群众的舆论压力,最终让它们闭了嘴。

诺贝尔文学奖变味了:涉及难民、重建归属感,又是西方意识流

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绕了个圈又回来了,简直是换汤不换药,在全球宣扬救助难民,让他们重获归属感,简直是笑话。

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越来越脱离文学的范畴了,转而摇身一变成为西方传递意识形态的急先锋。

还是以大量收容难民的德国为例,2016年汉堡公布数据显示,非德籍人员在刑事犯罪总数占有的比例接近一半,达到43%。

更有很多严重的恶性事件发生,曾有一对恋人在河边露营,被从加纳来的难民实施了性犯罪。

诺贝尔文学奖变味了:涉及难民、重建归属感,又是西方意识流

在面对难民问题时,不应该只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更应该从现实出发。

比如难民想要融入当地社会,那么势必会在三代之后,而三代后的他们,到底是哪国人呢,吸收他们的国家,其主体民族将被彻底稀释,文化被变相地入侵,国将不国!

回到诺贝尔文学奖上,我们要冷静地看待其作品,而不是人云亦云地接受其思想。

我还想说,村上春树得不得诺奖不重要,喜欢他的作品就去细细品读,诺奖只是一个被西方操控着的“高帽子”,千万别被遮挡了眼睛。

你觉得诺贝尔文学奖公平吗?

能看到最后,你一定觉得文章还不错,如果支持文章的态度,欢迎点赞、关注

​#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将揭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诺贝尔   难民   归属感   都柏林   坦桑尼亚   村上春树   拉扎克   阿布   诺贝尔奖   文学奖   意识流   欧洲   德国   公约   美文   国家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