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广播电台:我年轻时学习的地方,开启了我新闻工作人生之路

走好人生第一步

-----记在甘肃电视广播电台学习的经历

作者:杨志河

甘肃广播电台:我年轻时学习的地方,开启了我新闻工作人生之路

这是本人学习新闻采访时的工作情景

走好人生第一步,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这是富有人生丰富经历的老人经常告诫年轻人的话语。我觉得深有同感,人生的第一步太重要了。万事开头难,迈好了第一步,就一路顺畅;迈不好则一生多难,这是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的真理。

我的人生第一步是十分艰辛的。我从一名普通战士当中脱颖而出,从整天钻山沟、打坑道的工程兵战士中走出来,从几千人的队伍中有幸选拔出来,除了命运的眷顾,就是自己的努力。试想,一个从农村来的苦孩子,没有见识、没有经济地位、更没有人能帮助你,唯一可依靠的就是自己能吃苦耐劳,还有就是努力学习,不断证明自己是个有用之材,否则,在部队这个汪洋大海、人才济济的队伍中,你可能什么也不是,一生的经历只是一个普通士兵而已。

我是从学习新闻写作开始的。那是给我知识、给我人生历练的第一步,至今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感到亲切无比,回忆也让我感慨万千。

记得那是1989年三月的一天,我在军区后勤部新闻科长贺森林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兰州市东岗的广播电台。那时广播与电视是分开的,电视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新闻传播主要是依靠报纸、广播为主,全国上下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乡村都有广播的响亮声音。人们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广播,老年人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听广播。可见广播在那个年代的传播力有多么的伟大,让广播人感到非常自豪。

第一次走进广播电台这座高大森严的地标性建筑,我心中是十分忐忑的。因为门口有庄严的武警战士值勤,上下班都要查验证件,这让人感到它是一个不一般的单位。

新闻部就在三楼。办公室很大,陈设简单,里面有四个人办公,三男一女,都是中年人。每个桌子上都堆放着稿件,大家都在埋头工作。听到我们的到来,有的抬头看一眼,送来一个微笑;有的只抬头看一眼,仍然继续工作,他们大概对每天人来人往的情景,早已习以为常,懒得搭理。

贺科长把我直接领到一位精瘦的中年男人面前。他叫李生林。贺科长称他为李编辑,我也跟着问好。随后,贺科长就把我的情况简单作了介绍,他们就坐着闲聊了很久,然后离开了。

李编辑向我说了几句注意事项,告诉我先熟悉一下,慢慢跟着学,主要是先开始看他编辑好的稿子,于是就开始埋头工作。

就这样,我开始了新闻编辑的学习。电台的新闻稿件每天很多,值班人员送来一大袋子。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袋子分拣,选出需要的稿件进行编辑。

我是新人,而且是军人组的。就帮助把有关军民方面的稿件挑选出来,等待老李看。上班前我已经把办公室打扫完了,把开水烧好,等待他们上班。这些活从我到来的第一天,一直到我走的那一天结束,我都是坚持做好,做到位,让办公室的全体人员满意,挑不出一点毛病。不但在这些细小工作上,还有平常新闻组的搬东西,分配的物品,领取用品,只要说一声,我都是自告奋勇,从不让别人说什么。总之一句话,在一个新单位做人,要勤快,眼里有活,嘴上亲切,让别人看着你是一个有眼色的青年。这样他们才愿意教你知识,培养你、帮助你,这是我在部队基层长期磨练的结果,也是我人生的经验之谈。

我在前三个月的工作基本上是跟着李编辑看各类稿件。有基层人员写的、有通讯社的、有各大单位专稿,然后还帮助抄写老李改写的稿件。在这段时间内我已经基本掌握了广播新闻的写作格式要求。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就按照老李的要求编辑稿件,他从不同的方面给我提出要求,我根据需求挑选稿件编辑。编好的稿子经过他审阅后就可以直接交播音部去播出,我在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每天都有新收获,心情非常高兴。

大约在半年多以后,我就与李编辑一样,各自分担编辑稿件。他有时忙了就让我独自承担。我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从踏进电台的第一天起,就刻苦学习,基本是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晚上十一点前从不睡觉,早上六点半准时起床。由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才让我独自处理稿件。这就是一分辛苦换来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成就。

我和新闻部的各位老师处得非常愉快。由开始的不熟悉,到后来的十分亲切。他们见面都要亲切的说一声"小杨,你好啊!",这亲切的问候之中,透出知识分子淡雅的友好感和认同感,我心里很享受。他们还对老李说"小杨,不错的小伙子,你要好好培养啊!"

工作之余,我和大家相处已经很融洽了。他们谈天说地也不回避我,外出了什么活动也叫上我参与,我已经和他们打成了一片。那时电台在雁滩有家农场,不同季节都要参加劳动,新闻组要抽劳力,我都自告奋勇代替他们。当然在收获的时候,大家会一同前往,分享这劳动的盛宴。我们在一起说笑、大口吃兰州有名的软尔莉,回来再带上分给的一袋子水果,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就是极大的享受了。

跟大家混的熟悉了,星期天有的编辑就叫我到他家,去帮助干点活,然后留下来吃饭。我时常到台里的老同志家搬东西,干点杂活,大家对我都非常友好。

我跟李生林编辑的关系,由开始的师徒关系,发展到后来就成了要好的兄弟关系。他家是定西远山区的,家里有三个孩子,妻子也在农村种地,生活很困难。我到电台两个月后的一天,随他到定西出差采访,顺便去了他家一趟,才了解了他的生活情况。此后,我尽力帮助,做了一个兄弟对待老哥应有的事情。

我那时已经是部队干部,工资高,粮票每月46斤,看他家里为口粮发愁,我就时常给帮助一些,自己的粮票不够还向战友说明情况多要一些,这样的事情我一直坚持了两年多。虽然后来我结束了在电台的学习,但都在一个城市,我们之间经常联系,我也时不时地去看他,有时给他送稿件,有时是约上他们到外面吃饭、闲谈,相处很愉快。

算起来,我在电台学习时间就是一年多点。但此后我就与电台的各位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稿件来往,的时常的走动,一年后我被俜请为军事报道组记者,这项工作一直做到我离开军区后勤部宣传处,到基层下部队为至。

甘肃电台新闻部是我人生的第一步,是第一个正规学习新闻的地方。这里的老师们就是给我知识和帮助的好人,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说明:2020年10月12日记者节,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军旅生活而写。

甘肃广播电台:我年轻时学习的地方,开启了我新闻工作人生之路

这是本人在电台学习期间的工作留影

甘肃广播电台:我年轻时学习的地方,开启了我新闻工作人生之路

这是我本人参加部队新闻培训班的照片

甘肃广播电台:我年轻时学习的地方,开启了我新闻工作人生之路

这是参加新闻采访工作期间与部队领导的合影


甘肃广播电台:我年轻时学习的地方,开启了我新闻工作人生之路

兰州黄河美丽风光

甘肃广播电台:我年轻时学习的地方,开启了我新闻工作人生之路

兰州城市风光

甘肃广播电台:我年轻时学习的地方,开启了我新闻工作人生之路

电视台工作情景

甘肃广播电台:我年轻时学习的地方,开启了我新闻工作人生之路

电视台工作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定西   广播电台   人生   兰州   工作   甘肃   新闻   袋子   美文   年轻时   他家   基层   部队   稿件   亲切   电台   编辑   关系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