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上上周的两部院线新片(名字就不说了吧),尴尬到彻底没了想去写点什么的冲动。


而上周末的两部——《当男人恋爱时》和《热带往事》。却是喜欢到想要一口气全部写下来。但最近真的是各种能量不足,还烦躁,当然也包括码字的热情和速度。所以,就先写一篇吧。


《当男人恋爱时》就先放放,后面单开一篇,写写那个让我重新认识的邱泽。


邱泽这几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热带往事》上映几天,评论呈明显两极分化。


吐槽是真的猛,喜欢是真喜欢。


《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但不管喜欢与否,不可否认的是,给出高质量评论的小伙伴们,都是抱着极其认真的态度看完的,也是抱着极其尊重的态度给出的评论。


就算是吐槽,也有用心和不用心之分。很显然,很多观众对于这部电影,都是很用心地去看去感受的。


我在想,之所以能收到如此两极的反馈,跟这部作品有着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以及相对小众,都有着很大关系。


就像是姜文、贾樟柯、刁亦男,喜欢的人,会反复刷很多遍,就像是对待一件艺术品那样反复欣赏;而不喜欢的人,甚至连前三十分钟都坚持不下去。


《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这种感觉我是深有体会的。


十几年前,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看不下去,不知道在讲些什么。而刘镇伟的《东成西就》就好看的很,梁朝伟的那个香肠嘴,哈哈,也太搞笑了吧。


一年多前,刁亦男的《南方车站的聚会》,看了不到30分钟就撤了,还在朋友圈吐槽,说不知道在干嘛。没意思。


但现在,王家卫的电影,虽说不上多喜欢,但它所营造出的那种氛围,会觉得极具美感。而人物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延伸出的那些哲学意义上的东西,会让人很愿意多迈出一步,多思考一层。


这种观众和作品之间精神层面上的互动,让作品的完成度更加完整,也更具有时间跨度上的意义。


《南方车站的聚会》,最近非常有耐心地看了一遍。虽说谈不上多喜欢。但导演想要表达的那个部分,还是能get得到,而他通过视听语言所营造出的那种悲凉浪漫的宿命感,还是感受到了。


有些电影,我们不喜欢,可能并不是因为它不够好,而是缘分还没到。缘分(阅历、人生阶段、审美取向、心境等)到了,自然就会爱上,就算没那么爱,也不会太排斥。


《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热带往事》是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其中一部。宁浩是本片监制,导演是温仕培,新人一枚。


这个导演的调调,我还是很喜欢的。


他的视听语言,哲学理念,氛围营造,以及挖掘人物美和性感的一面,都非常棒,张力十足,后劲很大。


PS."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由严浩发起,2016年坏猴子影业对外公布并推出的一项青年电影人未来计划。


路阳导演的《绣春刀·修罗战场》,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就是这个计划的代表作。


《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极具个性化的视听语言


这个故事很简单,简单到可以用几句话概括明白。但导演选择让故事让步于视听语言,然后通过非线性叙述(纯正序或是倒叙),打乱时间线和人物线,让观众在有些烧脑的解谜快感和极具美感的镜头下,享受近两小时的观影历程。


很惊喜的是,这是导演长片处女作。但个人意识非常强,声音、光影、色彩、构图等方面都很出彩。


比如说,会尝试用声音去表达男主在极端情境中的极端情绪,用画面将男主角的回忆重构故事脉络,重回记忆现场,湿热的环境,低照度的摄影,霓虹灯色的打光,跟人物心理变化同步的声音设计,都是导演极具风格化的叙事方式。


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会造成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是大家对于一部好电影所持有的标准并不相同。


有的人觉得,电影不是单纯讲故事的,是讲思想的,甚至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比如说王家卫)。


这个思想可能很简单,有时候是个概念,有时候是个主题,有时甚至只是一个氛围(比如说王家卫,算得上是营造氛围的老司机)。


而故事,可以是为了表达思想而着重笔墨,也可以仅仅只是一个载体。


而有的人认为,视听语言都是为故事服务的,故事才是主体。只有讲好一个故事,才算是功德圆满地拍好了一部电影。


《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那么问题来了,故事可不可以服务于视听语言呢?或者视听语言可不可以与故事独立开来,单独叙事呢?


我觉得都是可以的,不能说谁好谁坏,只能说大众接受度和审美方式不同罢了。


就像是这部《热带往事》。


喜欢的会觉得导演很用心,没有什么信息都直给,然后用娱乐刺激性的“爽”,让观众简单粗暴地被爽到。


不喜欢的就觉得,费这劲干啥?明明白白讲故事不好吗?非得把简单给搞复杂喽?故弄玄虚的显得自己有水平是咋地?


看得头晕,节奏又慢,烦!


辣条吃多了,别的就都不够味了。哈哈。


《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独特的悬疑+暧昧的情绪


《热带往事》的悬疑,有些不走寻常路。


通常的悬疑是这样;有个人死了,凶手是谁?然后层层推理,中间经历险象环生,经历推倒重来,然后拨开云雾,凶手见天日。


大致是这么个路子。


但《热带往事》不是这样的。


电影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是谁了,你看,彭于晏都在监狱里待了好几年了。而且也不是冤案,他老是做梦,还都是噩梦,一看就是干了不该干的事,留下的心理阴影。


那么悬疑又是什么呢?


是在那种潮湿、阴晦背景下,对于那个处于极端情境下的人物内心的窥探。


他在想什么,他想做什么?


他会跟梁妈(死者太太)坦白吗?


他会跟这个经历悲惨,但又风韵犹存的女人发生点什么吗?


他的结局是什么?


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


那种微妙氛围推动下的人物心理,复杂的人性,并不复杂但又盘根交错的人物关系,是本片最大的悬疑,也是最具魅力的部分。


《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地球人都知道(主要是女人),彭于晏是很帅的。但在这部电影里,你几乎是看不到他的帅的。因为他那性感的肌肉线条,都因为努力减肥给减没了。


而且这个角色,也不是什么行走的荷尔蒙。从他的身上,更多透露出来的是一个社会边缘人的特质。


存在感低,但这又似乎并不是他所在意的部分。


怕惹事,但又心存善良。


渴望温暖,但又不愿打开心扉。


这种内心纠结敏感的人,注定是会活得很辛苦的。如果天生命不够好,只会是更加艰难。


所以,你看到不是一个帅哥,而是一个被命运捉弄得可怜人。


所以,当看到他第一次到死者太太家修空调(是他刻意制造机会去的)时二人的互动(其实都没咋互动,主要靠镜头语言在传递信息),就感觉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点什么,也应该会发生点什么。


虽然最后什么都没发生,但那种感觉可能会发生的感觉,本身就很微妙,当然也很美妙。


《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张艾嘉今年68岁了。


已经不再年轻,而且我们能看到,那是一张应该没有做过医美的脸。


该有纹(三八纹,抬头纹,鱼尾纹)都有了,皮肤不够有光泽,垂得也很厉害。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镜头下的她,实在是太性感了。


那种性感,不是妙龄女的sexy,也不是轻熟女的妩媚,而是一种历经岁月沧桑,但仍内心温柔坚定的一种美;


是少了些聒噪和欢快,但同她相处的每一刻都有如沐春风般温暖与舒适的一种美;


是一种小姑娘一定不会有,但中年人(或老年人)也很难有的一种稀缺美。


一个好的演员,善于塑造角色,但演员本身的经历和气质,是可以为角色赋能的。


张艾嘉的良好家世,年少成名时的春风得意,儿子遭遇绑架后的低调行事(据说当时差一点被撕票,很长时间儿子才从阴影中走出来)等经历,都在为她塑造的角色(包括导演的作品)持续赋能。


技巧是可以学习和模仿的。但气质和经历不能。


丰富的人生经历能够造就一个人的气质,而独特的气质是可以为一个角色加分的。


《热带往事》:一部彭于晏也拯救不了的烂片?


说实话,我是真的希望这俩人能发生点什么,真的是各种条件都对,各种氛围都对,但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偏偏不这么安排。


罢了罢了,点到为止也好,戛然而止也好,尊重导演意愿吧。哈哈。


好看的皮囊大差不差,好看的电影五花八门。


不用管豆瓣评分了,大胆去看吧。





棕妈:

初中英语老师,11岁男孩妈妈;

半个读书达人,一年读个几十本;

半个电影狂人,一年看个几十部;

心理学感兴趣,青春期耗力气;

码字跟家务,是唯二的解压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热带   往事   悬疑   美文   氛围   导演   气质   观众   角色   语言   发生   视听   人物   喜欢   故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