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长于同好争天下,不与傻瓜论短长,人生最宝贵的不是你拥有的物质,而是陪伴在你身边的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顿时感到恍然大悟。是啊,巧言令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出自于《道德经》,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说: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真理没有必要每天去争辩。一天到晚争论不休,也未必就能辩论出来真理。一切真理与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实修,才能真正领悟。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论语·学而》中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在人生中应该少说多做,这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还是一般的社会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只说动听漂亮的话而没有实际行动。

细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与别人辩论什么,不会只用言论去证明自己是正确,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他必定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

修口德就要先远离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真诚待人,与人为善,遇到磨难时忍辱不辩,才是正人君子之所为。

如果能遇见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彼此相互交流分享,也许会有很多不同观点,即便是在争执中,也能够带给你很多启发。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如果和一个不同层次的人交流,就真的话不投机半句多。更不要与愚蠢的人斤斤计较,否则只会得不偿失,有一个对手陪你到老,是人生一大幸事。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和志同道合的人辩论话题,听取不同看法,可以开拓思维,增长见识,共同成长。

1886年,可口可乐诞生于美国亚特兰大,1898年,它的死对头百事可乐诞生。

此后的100多年里,他们始终引领着行业的潮流,你追我赶的追逐行业老大地位,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各自的不断壮大。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从前,有甲、乙二人闲聊。甲说了一句“四七二十七”;乙则大声反驳甲说:“四七二十八”!

甲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四七二十七”!

乙据理更加坚持“原则”:“明明是四七二十八,你怎么胡搅蛮缠”?

争论来争论去,双方动起了手,仍没有结果。

甲、乙二人来到大堂之上诉诸“法律”。 县官问清缘由后,命令衙役将乙痛打五十大板!

县官问乙:“你感到冤屈吗?”

乙大诉冤屈,“明明是我有理,我说的对,老爷怎么还要打我?”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县官则说:“一个连四七二十八都不知道的人,你却当作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与之大打出手,并且诉诸公堂,我看,你还不如这样一个人,所以要打你!”不要费尽心思去证明一个根本没必要证明的东西。

常与同好论高下,莫与傻瓜论短长,因为争辩得来的胜利都会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和一种被无限放大,感觉可以征服天下的快感。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获家庭更幸福,事业更成功!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谆谆教导!

感恩大家的帮助,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想好事成。

愿所有众生喜悦、安康、幸福、富足、丰盛、一切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道德经   亚特兰大   百事可乐   论语   孔子   短长   县官   冤屈   同好   花言巧语   中华   志同道合   美文   动听   真理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