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记忆

少时饱经磨难

老来不畏风寒

——题记

寒冷的记忆

雪压枝头低

前几天是农历十月一日,俗话说十月一送寒衣,这一天主要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为去世的父母上坟。农历十月一日天气已经比较冷了,作为女儿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生活在阴曹地府的父母。天气冷了父母冷不冷,他们可能没有棉衣穿,所以就买下用纸作的棉衣棉裤买下烧纸买下阴票子,回到娘家与娘家的哥哥弟弟一同为父母上坟,不光为父母上坟顺便也为爷爷奶奶等亲人上坟。据说十月一日送寒衣这个讲究最早起自孟姜女,孟姜女丈夫范喜良(一说万喜良)被抓去为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天冷了,在十月一日这天,孟姜女带着做好的棉衣棉裤去看望丈夫范喜良,没想到丈夫范喜良早死在长城两边的累累白骨之下,孟姜女凭牙齿找到了自己的丈夫,她抚便了丈夫的尸骨不禁放声痛哭,每哭一声长城哗啦一下就倒八百里,等她哭完长城也倒的差不多了,孟姜女的哭声引来了残暴荒淫的秦始皇。秦始皇看中了孟姜女的美貌,要孟姜女做他的干女儿,孟姜女以厚葬她的丈夫为条件答应了秦始皇的无耻要求。就在秦始皇厚葬了她的丈夫并迫不及待地携孟姜女入宫时,孟姜女指着秦始皇的鼻尖,把秦始皇一下子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并强烈要求秦始皇归还她的丈夫,骂完后孟姜女就一头撞死在万里长城脚下。这便是流传千古的非常有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于是想到一副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从这副对联也可以看出,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与深入人心。

于是又想到一首诗:

千里捎书为堵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何等的胸襟气度与睿智!

据我所知一年之中作为儿女要为父母上两次坟,第一次是清明节,第二次便是农历十月一。清明节主要是儿子为父母爷爷奶奶等亲人上坟,而十月一主要是女儿为父母上坟送寒衣。清明节以儿子为主,十月一以女儿为主。清明节后越来越暖,十月一后越来越冷。清明节属春,十月一恰好是秋末冬初。从古至今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人们都很重视这两次上坟。古人说得好: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上坟说到底不过是活人个心,关键是要为子孙后代做好榜样一代一代传下去。

55岁了,老是感觉现在没有小时候冷。小时候每年冬季最少都要下两三场雪,而每场雪最薄都一拃厚,而且房檐水滴流下来凝结成的冰郎坠子,往往都两三尺长,就连家中的水缸也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舀水还得艰难地破冰。人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九三冻破砖,其实三九严寒也恰恰是元旦前后的那么一个月。而梅花与腊梅也就在那一个月含苞怒放或红或黄。小时候天还黑咕隆咚的,我们就呼朋引伴地提着火炉子上学去了。火炉用废弃的大搪瓷缸子做成,下面开一个小口上面钻两眼用铁丝穿过提着,用纸引燃砸碎的苞谷芯子,又用苞谷芯子引燃指头蛋大小的无烟煤,不断地从小口往里面吹气,有时提着火炉抡上两三圈,那煤便噗哄一下自动就着了并且很旺地燃烧。上课时就把火炉放在桌子上的瓦片上,手和两颊便暖融融的,没有火炉的同学,他妈就给他(她)烧了一个烧饼大小的扁石头,用厚布包着放在书包里,上课时取出来右手写字而左手取暖。下课了脚冻得难受,女生就两人一组地面对面互相踢对方的脚,左踢左右踢右先慢后快边踢边喊着口诀,很好玩的 ,而男生则很少踢脚。有时下课了天特别冷,怎么办?男女同学背靠一个拐角或墙,里三层外三层地使劲地你挤我我挤你,此时此刻也不分男女生了,大家都喊着叫着死命地挤着,有人被挤掉了帽子,有人被挤掉了鞋子,有人被挤得红脖子胀脸,于是不冷了。这种野蛮的游戏我们叫挤热窝,挤的过程中全班同学叽叽喳喳大呼小叫,简直就像雀窝被戳了一扁担。上课中脚冻得难受,个别人不由得跺脚,很是杂乱。老师便顺应大家,于是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很有节奏地很整齐地跺一阵子脚。那年月男生戴棉帽子绵手套,女生包头巾围围巾戴套袖,还有几个男生在衣服外面勒着各种各样的皮带,据说勒了皮带后立马就不那么冷了。常看到有的大人腰里勒着麻绳。每次下了大雪后,大喇叭便通知各队的四类分子与五类分子到我村的戏台子附近打扫积雪,全是一些老汉和老婆,看起来怪可怜的,而更可怜的是灞河对岸的陈忠实村的小伙子,挑着两个铁丝笼里面装满了沉甸甸的白土块,过了灞河迎着风雪来到我们村叫卖,可怜的小伙子连袜子也没有,一担白土卖得人的几毛毛钱不到一块钱,受冷受冻还要忍饥挨饿……

在蓝田久暖必冷久冷必暖,久晴必阴久阴必晴。春节前后其实还是比较寒冷的,特别是那个被称作倒春寒的天气,有时甚至比冬季的三九严寒还要寒冷,但倒春寒不是每年都有的。曾记否,正月25鹅毛大雪横扫中国第二敦煌——水陆庵庙会,也不是没有的事情,但不是每年都横扫。待到农历二月二全球华人公祭华胥氏盛典,有时也不可避免地风雪交加,使祭祀根本无法进行,但不是每年都风雪交加。农历二月属于早春而早春二月的前半个月,本来就春寒料峭,待到农历二月的后半个月,迎春花开杨柳发芽杏粉桃红李白,但即使春暖花开艳阳高照也不可避免地刮大风下大雪,从而使春风一家的桃李杏大面积严重减产,但不是每年都刮大风下大雪。至于农历六月六的鹅毛大雪,虽未曾见过但农历六月六的弹球大小的冰雹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不是每年都下冰雹。至于终年积雪的山头,离我们最近的那当然是秦岭主峰太白山了,那是关中八大景之一,可惜距离蓝田太远了。

整整一个冬天,几乎每天他都同妻子坐在油坊街街道的西头,不紧不慢地修补着,那永远也修补不完的,别人送来的各种各样的,既脏又臭的带着土块与尘土的旧鞋。他的生意非常好,因为不论迟早人们都能看到他始终被修鞋者围观与等待,他一边修鞋一边与鞋主人闲聊,但闲聊一点也不影响他手中的活。他的活做得很好价钱嘛又不胡要,所以无论何时人们都会看到他被鞋的主人围观并等待。他的妻子给他拉下手,他的机器工具与材料很多很乱,但他总能一下子找到。他不光修鞋而且钉掌,还电子配钥匙修拉链砸暗扣……他与妻子每天早晨九点准时上班,天黑了,他自带电池电灯常常干到晚上九点,这期间他们只吃两顿甚至一顿饭。所谓的饭就是跟前面馆送来的,他与妻子一人一碗的两碗不带汤的面,狼吞虎咽之后来不及喝面汤就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他不到六十,高个子,人有些瘦,一身不讲究的衣裤稍微的油腻,戴着单帽子戴着老花镜,喜欢与人闲聊,闲聊起来之后他的声音很好听,他的两条腿特别是膝盖以上,被大块的皮子覆盖包裹并暗扣,这是怕染上鞋子上的土。老人的活做得结实细致雅观巧妙,价钱嘛又不问人胡要,所以无论何时他摆的摊子,总是被鞋的主人围观而等待。整整一个严冬,他同妻子好像一点也不觉得冷。

无怪乎老祖先说,冷的是闲人。辛勤忙乱的人心里都燃烧着一团火。因为一干开活人就不那么冷了,人也就把冷忘记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的人,胸无大志缺乏理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懦夫,自然越来越冷。故曰,人一天不可无事干,多多少少要干一些活作一些事,要忙忙碌碌,越忙越好。这样就不会那么冷了。那些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的人,即使天再冷他们也会千里冰封脚下踩,一片丹心向阳开,高歌欢庆新春来。小时候读过语文课本上一篇文章,题目可能叫斧头和皮大衣,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斧头比皮大衣暖和。不劳动不干活不做事情,不仅感到寒冷而且难以消化,使人没有好胃口身体也不好,所以适当地必要的劳动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种锻炼,所以劳动人民的身体总是比较健康的。那些整天游来又转去好吃懒作的人是没出息的,稍有风吹草动他们便最早感到寒冷,到最冷的时候他们就很难活下去了。这不成了东晋的士族了吗?总而言之,在冬季人不能静止不动,要适当地运动运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人,不能太清闲了。辛苦一日便得一夜安眠,辛苦终生可得幸福长眠。为了幸福长眠,那小小的寒冷能奈你何?况且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冷吗?

寒冷的记忆

驿外断桥边


2021、11、水磨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蓝田   万里长城   小口   寒冷   芯子   苞谷   寒衣   长城   棉衣   火炉   清明节   美文   农历   丈夫   女儿   父母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