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你得看是谁在边疆戍守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国地域辽阔,历史上常有周边民族侵犯边境,由此也催生出许多英雄豪杰。一代宠臣年羹尧,多次平定边境战乱,勇猛将军李广,“不教胡马度阴山”,千古英雄霍去病,封狼居胥戎马一生。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你得看是谁在边疆戍守

历史上擅长趁火打劫的外族人入侵统治一族势力的例子有很多,因为统治者无暇顾及一些内部混乱,外部人士再趁机打入,制造外乱,局面就会进入不可收拾的境地之中。但是,历史上的三国即使已经打成一锅粥,也没有外族入侵,其实这其中的关键,还得看看是谁在边疆戍守。

熟悉历史的人都对三国的建立有所了解,董卓夺权,开启三国的形成点,诸侯之间互相争斗,魏蜀吴三国形成了鼎立的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下,一些想要趁火打劫的外族人也进行过行动,但是他们的尝试都有失败告终,因为三国的势力太强大,还没进入就会被打得四处窜逃。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你得看是谁在边疆戍守

而且,三国的多名猛将不仅擅长陆上的战斗,就连马背上的战役技术也很强,想要入侵的人基本上经过一番调查就会断了自己的心思。史书上就记载过乌桓国想要趁机捞得好处,第一次进攻时,乌桓国本来自信满满,但是谁知遇到了一位名叫公孙瓒的猛将,结果就是还未进边界就已经被打退,还落得一个丢盔弃甲的局面。

乌桓国没有吸取第一次的教训,反而发起了二次攻击,这一次他们的运气就更差了,他们碰到了曹操这名猛将。曹操一贯奉行的原则便是有车必报,这一次乌桓国不仅被击退,而且他们的老巢被捅得一干二净,他们的统治者还被斩首示众,所以乌桓国的臣民再也不敢进行入侵。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你得看是谁在边疆戍守

三国时期,北有曹操,西有诸葛亮,南有孙权,可谓是三大英雄坐镇国家疆土,根本没有人有入侵的机会。曹操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诗句,一表他的壮志之心和豪迈之情。诸葛亮有极强的作战思维,可以为战士们出谋划策,在羌戎部落,战斗精英马超的名号便可令敌人闻风丧胆。孙权在南海期间,虽然内乱频繁,但他依然可以运筹帷幄,掌握大势。

不过,提到镇守边疆的大功臣,最数得上名号的还是西凉马家,西北到东北数千公里的疆土都是他们所负责镇守的。虽然胡人很擅长马背上的战争,但是西凉马家的马上作战技术一点也不逊色于胡人,而是比胡人更强。马超后来也成为了蜀国的一代名将,就连曹操见了他也会退避三舍。胡人本来非常自傲,觉得自己可以攻得下城,但是见识了马超的军队,便只能退回他们的老巢。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你得看是谁在边疆戍守

历史上,西晋被五胡乱华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东汉迁都带来的一些遗留问题。五胡之中有两族都是凉州地区的民族部落,这两族就是羌族和氏族。本来西凉是汉武帝在位时设立的,可是后来东汉的首都选择建立在洛阳城,于是西汉灭亡之后,东汉对于西凉地区的管制就会被削弱许多,或者说根本无暇无几那些周边的民族部落。

长此以往,羌族和氏族的势力就越发的强大,也就造成了后世局面的混乱。但是三国地区的凉州,有着西凉马家的镇守,胡人根本不敢来犯。所以,三国的统一与这些镇守着各地的作战精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你得看是谁在边疆戍守

晋朝统一后,洛阳依然被西晋作为都城,而这一次胡人就开始迅速地壮大自己的队伍,八王之乱时他们便趁火打劫入军中原地区,华夏的土地也是深受纷扰一百多年,但是鲜卑一族还是进行了北方的统一,最终北魏建立,人们的生活才安定起来。

“纵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道理。虽说天下大势是如此,但是那些有着高超作战技术的人却可以镇守一方土地,使得外族没有机会入侵。许多战士一旦驻守边疆,便再也无法与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团聚,他们为了国家的领土战斗,为了人民的幸福而舍弃自己的幸福,可谓是非常无私的精神。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你得看是谁在边疆戍守

仍有海陆空三军的无数英雄儿女守在高原之上,雪域之间,茫茫大海边,他们之中许多人或已数年未归家,但仍然对祖国忠心耿耿,我们需要对他们致谢致敬。

参考资料:

《凉州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边疆   胡人   羌族   外族人   乌桓   西凉   洛阳   西晋   趁火打劫   外族   作战   猛将   东汉   大势   美文   局面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