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占有极大优势的情况下发起战略决战,林彪在中央军委的指挥下,与罗荣桓等人指挥辽沈战役,解放全东北。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战役还有漏网之鱼,他的逃脱破坏林彪指挥得完美。

而这唯一逃脱的军队,正是后来的国民党上将刘玉章所率领的五十二军。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命运的安排:刘玉章在东北

1948年,刘玉章晋升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军长,在同年率领军队在营口从海上撤退。

我们作为后人观看这一段历史,不得不感叹命运的神奇。

刘玉章是国民党的猛将,他多次痛击日军,在台儿庄战役立下了功劳,但由于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他在陈诚离开东北后,才恢复了官职。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在10月20日林彪下达围歼廖耀湘兵团的命令之前,毛主席就告诉了林彪营口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蒋介石有船,可以接应国民党部队。

所以,解放军应当构筑阻击阵地,阻断海上与陆地的联系,让国民党插翅也难逃。

由于在辽沈战役中国民党处于劣势,蒋介石飞往东北召集将领开会,要集中主要兵力由廖耀湘指挥和解放军来一次决战。

五十二军本来是在将农村粮食运往城内后,就长期固守在城内。

蒋介石本来想将五十二军划入廖兵团,但是中上级都表示不愿意,认为出击的方案太过于危险。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在廖兵团西进时,五十二军第二师奉命来到新民维护廖兵团,整个军中的态度十分消极悲伤,对战斗持悲观态度。

但是在后来,杜聿明飞到沈阳向蒋介石建议说:“以营口为后方,必要时可保岭南。”

蒋介石对这个建议,并没有进行肯定或是否定,但是似乎有着默许的意思。

刘玉章马上就知道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亲自到沈阳活动,极力怂恿实现这个方案。

就在他的努力下,打通营口的任务就落到第五十二军的头上来。

此时的蒋介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就是这个五十二军团,成为自己后面在台湾的主力军队。

五十二军接到这个任务时都很兴奋,感觉有了一线生机,知道辽南是没有主力部队,完成任务是没有太大困难。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刘玉章的五十二军10月23日清晨开始出动,在24日傍晚到达了营口,沿途只在海城附近受到解放军地方武装的轻微抵抗,行动没有受到太大的阻碍。

因为就在此时,解放军大部分兵力都在火速开往黑山一带,进行黑山狙击战

刘玉章之所以行动如此快速,是因为他深知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为了尽快实现以营口为后方,确保辽南这个方案中途不临时变卦。

锦州之战后,10月18日至24日,毛主席曾经4次发电报要求东北野战军派部队占领营口。

但是,军队指挥者林彪却认为敌人往沈阳撤退,而五十二军团也有向沈阳撤退的趋势,所以不必派人去占领。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这就造成了失误,刘玉章将自己要往营口的消息捂得死死的,林彪根本不知道他认为的五十二军团不是往他所想的那个方向去。

林彪在击溃廖耀湘兵团,主力扑向沈阳时,才惊醒营口有漏洞。

于是他急忙派了七纵邓华、八纵段苏权、刚还在锦州的九纵詹才芳赶往营口。

沿途贴标语:“解放五十二军!活抓刘光头!”并且在歼灭廖兵团后就快速将辽南独二师派往增援。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在二十七日,刘玉章深夜收到了电报:廖兵团情况不明,着该军马上驰援沈阳。

刘玉章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就将部下召集开了会议商量。

刘玉章问他的副参谋将:“牛庄、盘山已有敌情,总部知道吗”?

副参谋长吞吞吐吐地说:“得到情报时,总部已经出发了”。

刘玉章心里有了些主意,吩咐副参谋将:

“你马上起草个电报发出去,一面派人通知电台与总部联络。”

就在凌晨四点钟,刘玉章受到了总部回复的电报,刘玉章急不可耐,当场就边译边看。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见复电说:“来电悉,该军固守营口,已电总统派舰来接。”

刘玉章马上派人速将派出去的部队追回,让部队继续修筑工事。

刘玉章内心担心船只来不及,恐大军压境,因为辽河到营口迤北的地形很特殊,呈一个之字形,如果大军压过来,形式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眼河码头到海口只有40里。

在10月30日,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已抵达营口北约30里的村庄,向着五十二军的进据点攻击。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所以刘玉章为了尽可能地在远处阻止解放军前进,掩护他的撤退意图,马上派步兵一营附山炮一连增援反扑,解放军有些吃不住小亏,于是战斗处在僵局,双方都停止了。

但是刘玉章心里很明白,这样的平静不会有多久,因为解放军的主力部队正在加急赶来,而自己的武器是有限的,如果要再继续等下去,五十二军根本就保不住。

刘玉章在这种情况下胆战心惊,给杜聿明发了好多求助电报,要求海运撤退。

10月31日,已经有船只到了海口,但是因为落潮水浅,船只无法驶入,刘玉章站在码头上,望着海上的船只,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11月1日,在刘玉章的等待下,登陆艇和商船终于靠了岸,决定当天晚上就马上逃跑,但是留在营口的人足足有3万,只靠这么几条船运输肯定是不够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玉章决定优先保障人员,他下令破坏重型武器,破坏汽车,打死牲畜,将人员挤上船。

为了掩护撤退,刘玉章留了后手,决定利用外围设立据点工事,留置30个排哨,每哨配电话一部,在其后适当隐蔽处留置卡车一辆。

刘玉章下了死命令,除非有命令,不然都不能撤退。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等到大部队都已经撤上船后,各排哨同时撤回,利用卡车直接上船,节省时间。

就在11月1日的下午,解放军的大队已经到了营口城郊,和五十二军发生了激战,为了确保晚上能够顺利撤退,刘玉章将重型兵器投入了战斗,猛力反扑,并且在村中和己方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

刘玉章这次战斗是以守为攻,背水一战,属下都知道再也没有退路,全部都杀红了眼睛,五个团全面反击。

解放军部队装备条件比较差,同时有很多部队从远处赶来,都坚持了很久的战斗,体力上有很大的消耗,只能退了十余里。

解放军在傍晚向大石桥方向转移,五十二军派出小部队佯追,主力部队趁机撤离阵地,在寒冷的夜晚悄悄奔向码头,在晚上十一点都登船完毕后,刘玉章才上船。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并非完美的逃脱

刘玉章上船后暗中歇了一口气,但是,这次的撤退出现了他想象不到的意外。

在上船的时候刚好是落潮,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涨潮时才能够出海。

当晚,52军第二师的官兵抢着上一艘大型运输船,炮兵营上了船,这只舱底因为曾经运过汽油,地板上有很多泄漏的汽油,有人因为舱底太黑,就点了一只蜡烛。

上船的人实在太多,通信营上完了,还有师部,最后是步兵团。

这艘船根本就承受不了这么多人,舱底因为超载而下沉,底部触地,开始倾斜。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海军要求人往外侧疏散,但是没有人愿意回去,因为谁都不知道脱离了部队还能够干什么。

底舱的蜡烛就在这种混乱的时候倒地,汽车司机张昆用大衣扑救无效后,大火无法被阻止,在底舱有汽油的情况下迅速变成了熊熊大火,将官兵的生命直接带走,剩下其他人只顾着逃命,无法挽救大火。

炮兵营大部被烧死,上面的通信营和师部纷纷跳海,步兵团上船的掉头后撤,但是没上船的人很不甘心,往前挤,造成许多人落海。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刘玉章在船上安稳地睡觉,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身边的人听到喊声后到甲板后将刘玉章叫起来。

此时已经是无力回天,他一句话都没有说,呆呆地站了一会儿后,就回舱去了,后面谁也找不到他。

在这种情况下,运输船已经报废,第二师师长尹先甲只顾着自己逃命,丝毫没有想着他的军队,而他的剩余部队在岸上无人去管。

刘玉章只能派人去通知第二师的两个团长自行找船。

11月2日,刘玉章率领第五十二军一部乘船逃走,解放军向营口市区发起总攻,守军迅速崩溃,解放军的势头无法阻挡,一直打到了码头。

就这样,刘玉章的五十二军队就在辽沈战役中逃跑了,这是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的一大遗憾。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林彪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评,因为在毛主席的再三强调下,敌人还是从营口逃跑了。

敌人之所以能逃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解放军有些轻敌,消息比较迟缓,没有及时打探到五十二军已经赶往营口的消息。

国军上将刘玉章:辽沈战役漏网之鱼

另一方面,因为刘玉章本人。

刘玉章是知名的打仗猛人,他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抄起一把大刀就往敌人那里追去,此外,他还为了省子弹,命令士兵在一百米的范围内只能和敌人拼刺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辽沈   国民革命军   黑山   战役   营口   漏网之鱼   国军   电报   船只   上将   蒋介石   国民党   美文   解放军   码头   主力   军队   部队   敌人   刘玉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