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金刚经》(二十一)

品读《金刚经》(二十一)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原文】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品读《金刚经》(二十一)

品读:很多人阅读《金刚经》,常常被其中似是而非的,自相否定的语言所迷惑,感到不知所云。佛祖为何要如此表达自己的悟道境界呢?

原来,悟道之人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了悟自心本性。明白一切妄想源于自性。倘若心不动念,对境无心,自然天光圆明,慧光内发,了悟自性。所以悟道与否,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自心妄念是否被制伏。只要能制伏妄念,时时处处以无心无念之慧光反观内照,由自己身心内外,逐渐遍及十方虚空世界,如此便是悟道之人。悟道之后,习气尚未除尽,因此仍需锻炼。直至阴尽阳纯,慧光朗朗,大千世界,一切众生万相,尽在慧光光明之中。而慧光光明本身则并无实相。

品读《金刚经》(二十一)

佛祖设宗立教,本意与古今来一切圣人并无两样。都是劝人止息妄念,返本归元。须知妄念本身即是菩提智慧。不过是菩提智慧用歪了地方。结果反倒自断其路,阻碍了菩提心的发挥。好比有人力气极大,却自己用力掐自己的喉咙。

因此,佛祖本意,乃是教人止息妄想心。妄想心止息,即是停下对智慧的胡乱使用,然后重新规划,科学利用。这就是开悟见性,打开本来的开始。

品读《金刚经》(二十一)

如何止息妄想心?妄想心并无方圆形象,色彩大小,名字方所。也没有善恶对错,是非曲直。它是无所不在,无所不通。因此,要制伏妄想心,非常困难。《金刚经》就是专门教人如何制伏妄想心的宝贝秘籍。之所以说《金刚经》功德无量,正在于此。佛祖在经中明确告诉我们,制伏妄想心的唯一办法,就是心不住相,心无所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心不受妄想心影响,恢复自性本来面目。

打个比方来说明。自心犹如漂泊在外的旅客。妄想心犹如各类旅舍,酒店,旅馆,宾馆。旅客出门在外,只要住了旅店,就会被店中的一切财富,美色,善恶,享受,疾病,痛苦等等幻相迷惑,忘记自己的本来身份。只有一切旅店都不住,才能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的身份。同时,又能自由出入一切处所。

品读《金刚经》(二十一)

佛祖与须菩提在《金刚经》中的各种对话,各种表达,都是在围绕这一中心主旨进行。佛祖为何要反复举例,反复帮助须菩提破除心中执着的幻相?正是为了不让他心有所住。所谓“见相非相,即见如来”者,即是见到自心本来面目。如来者,即是修行人自己的真心也。

本节内容只有两个点需要理解。

品读《金刚经》(二十一)

一是佛祖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为什么无法可说?若有法可说,则听法者便会心住于说法者所说的法,心住于法,便是生起妄想心。而说法者说的法,是要消除听法者的妄想心,使他不生妄想心。如果反倒生出妄想心来,则不能称为说法了。所以真正的宣说佛法的悟道者,听众并不觉得自己在听人演说佛法。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听闻佛法。他只会感觉自己内心变得清静了,妄念烦恼消退了。听完之后,感觉心中特别清爽。反之,如果听众一听就知道你在说佛法,那你的行为就算不上是在演说佛法。所以说,佛法无相。

二是佛祖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众生众生者,如来说即非众生,是名众生。这样的说法与前面节中一样,都是在向须菩提展示“心不住相,见相非相”的具体情况。读者参考前文,即可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金刚经   妄念   自性   光明   本来面目   佛法   善恶   如来   佛祖   菩提   美文   妄想   众生   所说   说法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