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由于想象中的龙能腾云驾雾,于是相信龙能给人带来祥瑞。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

农历二月初二正值“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人们就要春耕播种了。民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有什么习俗?


传说一


传说龙抬头节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据说,这便是龙抬头节的由来。


传说二


在我国北方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有什么习俗?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有什么习俗?


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有什么习俗?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有什么习俗?


在东北部分地区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保佑一方平安。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有什么习俗?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有什么习俗?


据老人们说,这一天要炒糖豆,一整年都不生虫;还说,炒黄豆,就是“金豆开花”的意思。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有什么习俗?


不能动刀、动剪子和针线,这一天要格外小心,因为动这些会伤到龙目,戳到龙眼,这都是不吉利的。还有早上担水的时候,水桶不能碰到井帮,这样会伤到龙头,还有这一天不能推磨,以免压住龙头的说法。还有这一天不能吃稀饭喝疙瘩汤,这样会糊住龙眼,天上会下冰雹的。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有什么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吉时   玉帝   习俗   玉米花   龙灯   祥瑞   家家户户   传统节日   龙王   美文   农历   龙头   民间   人间   土地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