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抛妻弃子,为了理想,颠沛流离,人物原型竟是……

人生短短几十年,滚烫的人生和炽热的灵魂难道不是我们不顾一切去追寻的吗?可我竟觉得碌碌无为,空洞麻木,连选择都不会做。

为什么我们会在世俗中、琐碎中迷失自我,理想去哪里了?难道它只是大脑中闪电般的一瞬,不值得我们去追求吗?还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前进,阻碍我们寻找理想。

不惑之年,抛妻弃子,为了理想,颠沛流离,人物原型竟是……

在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中,向我们阐述了人生的两种活法,是追求理想,还是委身于现实。小说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事业有成,妻子漂亮知性,一双儿女聪明可爱,一家人过着体面幸福的生活,可突然有一天,他留下一张字条,说他不会回来了,而且他的决定是不可能改变的,没有解释,没有歉疚。有传言,他和一位年轻女子私奔了。他只是为了理想,为了画画,只身奔赴异国。后来的生活,颠沛流离,贫困交加,种种遭遇后,他来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和一位善良的姑娘结了婚。那个如伊甸园般的世界,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幸福一段生活。紧接着,贫穷与绝症将他紧紧包裹,在双目失明的状况下,他用尽毕生力量在那座纯色的木屋墙壁上绘下了一幅惊人巨作,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天才陨落的噩耗……

不惑之年,抛妻弃子,为了理想,颠沛流离,人物原型竟是……

这是一本追求梦想的书。“月亮”是人的理想,美好而遥远,追寻的过程也许会很艰难,甚至最后会一无所得;“六便士”象征着世俗、琐碎的生活。文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舍弃了安逸的生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他却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看到了月亮。追求理想的路上,他过得落魄而美好。只到最后,他的作品被大众熟知,他的画作重金难求,人们才相信,潦倒与伟大、卑微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毫不排斥、共存于一颗心里的,那就是永恒的“月亮”和“六便士”。

小说中的主人公原型是高更,高更出生在巴黎,三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投靠舅舅。七岁时全家回到法国,定居故乡奥尔良。十七岁,高更做了海员,六年后回到巴黎,他的监护人古斯塔夫·亚洛沙介绍他在凡尔登证券交易所做经纪人。在此期间,受亚洛沙的影响,他工作之余从事绘画和收藏工作,尤其对印象派绘画刮目相看,并执着地模仿,成了“星期天画家”,经常有画作入选沙龙参加画展。这个阶段,他工作稳定,收入颇丰,同时又感到工作和爱好的矛盾难以调解,三十五岁毅然辞去工作,决心做一名职业画家。

不惑之年,抛妻弃子,为了理想,颠沛流离,人物原型竟是……

此后,高更生活陷入穷困,但他仍专情于绘画,往返于布列塔尼的一个小渔村,用画笔表达生活的原始状态,确立了画风。几年后,他孤身一人来到位于夏威夷群岛东南一千多公里的法属塔希提岛,两年后重返巴黎,诸事不顺。又过了两年,再次回到塔希提岛,贫穷、疾病、孤独折磨着他,一九O三年客死异乡,终年五十五岁。

看完这部小说以后,每每想起,便觉得震撼,震撼梦想的力量,主人翁为了理想。坚持不懈,付出所有,并在颠沛流离中,不断地去认识自我,寻找自我,可能在路上,人才会有梦想吧!眼前,我只能看到遍地的六便士,抬头的星光只能为我照一段路,我却不能,为了奔赴它而不顾一切。小说之所以动人,因为主人翁做了我们想做却不敢的事情。愿每人都能在追寻六便士的路上,也能抬头看看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布列塔尼   颠沛流离   兰德   理想   便士   不惑之年   巴黎   月亮   画作   主人翁   原型   美文   主人公   路上   自我   人物   人生   工作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