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罪不可恕

高考作弊,古已有之,在明清时代,那可是杀头的大罪。比如清朝就出过好几起科场作弊案,牵连下来,不少人头落地,包括一些高级官员。这只要百度一下就能查到。

过去的王朝统治者对科场作弊为何如此痛下杀手?这是由于那时的科举制度几乎是平民进入官场、或者说是朝廷“选拔干部”的唯一通道,只有通过考试上榜的人才有当官的资格。故此,科举考试不仅事关“社会公平”,而且可以说关乎王朝的“执政基础”,堪称是“头等大事”,对作弊者必以严刑酷法处之。

如今已是现代社会,“杀头”自是不会了,但高考作弊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甚至还有比常人理解的“作弊”更为严重的行径。譬如,近日山东农家女子苟晶曾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之事曝光,着实惊动天下。

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已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自从多年前取消“包分配”制度、实行市场化的双向选择之后,大学毕业不再是铁打的“国家干部”(做公务员还要另行考试);且大学扩招后吾国每年的毕业生多达八九百万,供需法则之下,其“含金量”已大不如前。然而不管怎样,高考好歹还属于正儿八经的“国家考试”,从上到下无不十分重视,这从每逢开考之日各地的家长云集学校门口、警方也全力加强保护的“盛况”中可见一斑。

正因为如此,现在曝出那么多的“冒名顶替”案才会如此令举国震惊。盖因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古代的夹带“小炒”、现代的“枪手代考”以及在考场外利用通讯技术向考场内发送标准答案诸如此类的作弊程度——换份档案直截了当地把人给“顶包”了。目前仅在山东一省已经查出的“冒名顶替”案就有两百多起,若全国“普查”,还不知有多少。

如果说由于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等各方面的条件差异而造成的教育不公主要归因于社会,一时难以改变的话,那么,毕竟还是有一些底层子女凭借自己的天资和努力尚能“杀出一条血路”考上大学,从而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争取到些许机会。而“冒名顶替”竟然把他们这么一点狭小的通道也给堵死了。真正称得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哲人有云: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是,“冒名顶替”这种“存在”却是“天理不容”!这样的事情不要说有几百件(完全有可能更多),哪怕只有几件,也足以让“人神共愤”。

诚然,事情曝光后,官方肯定要调查处理,有的人可能会因此坐牢,有的人会“丢官卸帽”受处分;然而对于那些本已考出好成绩却莫名其妙就被顶替掉的学子来说,他们一生的命运就此改变,而且再也无法挽回,此种悲情,岂是一个“冤”字可以形容。思之不由得让人仰天长叹:这究竟是谁之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冒名顶替   天理不容   人神共愤   吾国   古已有之   王朝   仰天长叹   科举   山东   美文   通道   古代   命运   事情   制度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