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极度优质的ROE,一流的经营现金流,近三年分红高达近70%!没错,这就是伊利股份。很多人会认为伊利股份这家企业已进入成熟期了。其实不然,且听我娓娓道来;伊利的成长空间还非常大而远。公司也一定会更成功,因为财务现状已经证明了公司强大的管理能力。从过去五年来看伊利股份这个极度优秀的公司。展望下个十年,伊利依然是一个极佳投资标的!今天继续深挖一下伊利内在情况;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提到伊利,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安慕希、金典,大家肯定喝过的。伊利最早成立于1993年,1996年他上市,是咱国家的乳制品这个行业最早的一个上市公司。可以说伊利这20几年的这个历史也正好是中国乳业发展的一段历史。

伊利股份它整体的分红率高达70%,什么意思啊?就是他公司的利润70%都拿去分红了,茅台也才50%左右。所以伊利也称作奶中茅台。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林园曾经说过两点:要投就投资嘴巴上的行业,吃喝这种刚需绝对错不了。另外,什么是挣钱的、不暴雷的好公司?很简单,就一个指标每年高分红!说明这是真正挣到钱的好公司。分出来的钱不会骗人。

伊利股份的行业地位和它的主营特色

行业地位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从行业地位来讲啊,伊利和蒙牛他形成了咱们乳制品行业的双寡头格局。这两者它形成的市场份额分别是24%点多和20%,远超第三名光明光明只占3.7%左右。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蒙牛其实最早也是从伊利出来的,所以可想而知这两家企业还是很牛的,他占据了整个中国乳制品的半壁江山了。现在说乳制品的同质化程度很高,这两家企业呢也没有绝对的定价权,但是乳制品毕竟是必选的消费品,所以伊利和蒙牛的领先还是具有非常坚实的这个消费基础和长期的这种确定性的

主营特色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第二个了,我们来看看他的主营特色,伊利的主营产品主要包括液态奶奶粉,冷饮酸奶,健康饮品,还有奶酪等共六大类。其中液态奶,是最主要的产品,占到他整个营收的80%左右,也是他安身立命的一款产品。伊利的液态奶量主要是常温奶,市场渗透率啊超过了84%,主要的品牌就是安慕希,年销售额超过了200个亿。常温奶是伊利成为龙头的一把利剑,因为我们最早的全国的牛奶都主要是巴氏牛奶,对吧?就是巴氏消菌的一个方法。那么巴氏奶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保质期太短,运输的要求太高,所以它不利于企业的快速扩张,严重限制了企业的成长。那么1997年伊利开始从巴氏常温奶来转变,那么得益于这个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的出现,使得伊利的常温奶得到了普及,伊利也借此成为了行业的一个龙头。


财务情况

从营收的规模来讲,伊利亚排在国内乳制品行业的首位,并且连续五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比较抢眼的是2011年以来伊利股份的这个ROE,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九年都超过20%,并且非常的稳定。那么毛利率呢,也是近四年都稳定在37%左右。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伊利股份的应收的这些科目一共是32亿,在他整个总收入的比例只有3.5%。比例是非常低的,说明什么?说明伊利的他的回款能力是比较强的啊。同时,伊利最近三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差不多370亿,那么远远大于他近三年净利润的250个亿左右。所以可以看的出伊利,他真实的把这个钱转到自己的腰包里面。当然也要注意,从伊利的这个存货来讲,他近三年增加了80%,接近但是它的营业收入的也只增加了不到50%。这个主要的原因是他近年完成了两次收购,收购了一家新西兰的企业,收购了一家泰国的企业,但是也反映出他还是有一定的销售压力的,这两次收获给他形成了差不多五个多亿的商誉。然后这个商誉,也留意他的减值的情况,但是这对于伊利来讲这种的东西的商誉不算多,只占市值非常少一部分对吧(并购是个很好的现象,伊利要走出国门,打开海外市场!)。从研发的投入上来讲,2019年伊利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关于蒙牛还有飞鹤的总和,达到了五个多亿。所以这也不难理解啊,为什么市场上伊利的新品最近这几年新品迭出,对吧?那么利润爆雷的风险是极低的。优秀的企业,都是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创造价值!


伊利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第一个机遇呢我觉得来自于农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国家的乳制品的销量经历了高速发展,已获目前进入了一个这个缓慢增长的一个阶段。如果说构筑新的结构增长点在哪里呢?很显然就是只能市场下沉。我们农村居民的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啊只有6.9公斤,每年那么相比全国的平均数是22公斤每年。有研究显示,如果说农村的这个奶制品的消费量提高到城市水平的一半的话,那么整个伊利的营收可能会有,两到三倍的提升的空间。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我国平均数是22kg/年,看看发达国家最高107kg/年,中位数60。天花板还很远!我们只需要坚定相信,我国肯定要向发达国家迈入。伴随消费升级,我国人均年消费奶量必然稳定上涨。另外,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提升人口城镇化率,奶制品供应也必然伴随增加。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看伊利的战略,近些年就一直在积极实行渠道深耕,2015-2018 年,公司村级直控网点从 11 万家增长至 61 万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6.8%。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第二个机遇来自于低温鲜奶,因为目前低温鲜奶这个品类在这个行业当中挣扎很快,而且越涨越快。之前受限于奶源,那么伊利一开始的没有进军这个板块,但是这些年伊利不断地在全国各地收购牧场。2019年底伊利的布局基本上成熟了,那么开始就推出第一份鲜牛奶产品比如说经典鲜牛奶等等。整个的2020年上半年伊利的低温奶的销售额同比增长80%的。大幅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所以这个是他第二个很好的机遇。

短短不到一年的世界,公司的低温鲜牛奶已经成功卡位一二线城市,2020年上半年,公司低温奶销售额同比增长 77.9%,大幅高于行业平均11-12%。

且由于公司的全国产能布局已经比较完备,未来一旦消费者全面导向低温,公司仅需要将一些常温奶生产设备往低温切换即可,由于又有钱又有渠道,未来,低温奶市场,大概率还是公司的天下。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挑战的话,其实乳制品行业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很怕像三聚氰胺这种食品安全问题。所以食品安全永远是徐如果在是悬在这个牛奶公司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不过呢,经历了之前的三聚氰胺事件,浴火重生的各大厂肯定有越来越严格的把控,以及大量的研发投入,避免重蹈覆辙。这种黑天鹅事件,也是极低概率的。另外,越是大厂,越具有规模效应、品控标准得把控,技术优势越强。

去问伊利内部的员工,都知道公司口号是“2030年成为全球第一的食品企业” ,对标雀巢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蒙牛跟伊利是绕不开的两家公司,我们如果仔细比较蒙牛跟伊利,看看他们过去10年,相互之间的竞争态势的此消彼长,我们能够从背后发现伊利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以及液态乳生意增长的诀窍在哪,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我把2008年到2019年这11年的收入跟净利润做了一个对比,通过对比你可以看到,2007年以前其实伊利是老大,但是07年之后蒙牛有反超。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2011年之后,伊利开始织网计划,慢慢的就又超过了蒙牛。此后一路领先,收入上2012年超过蒙牛,11年在净利润上超过蒙牛,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接近蒙牛两倍的净利润了。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背后的原因

过去10年伊利跟蒙牛其实差别最大的还是在于渠道端的深耕,蒙牛是牛根生2003年从伊利出走之后创立的,03年创业,然后06年基本上就跟伊利平起平坐,它背后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笼络了一批对自己非常忠心的大经销商,所以其实他在这个渠道层面就是大经销商制。

蒙牛在业绩上虽然很快超过了伊利,但是在供应链端其实没有跟上,所以后来有了08年的三聚氰胺的事件,这也是蒙牛历史上最大的生存危机。


大经销商制

蒙牛崛起的关键在大经销商制,它的优点是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迅速把业绩做出来,最大程度的把货铺出去。

但是问题在于一旦业绩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它后劲不足,因为你是直接对着大经销商的,大经销商的问题在于他做大之后他会和你做博弈,对于终端你中间还隔着一级经销二级经销,所以你掌控力不足,而且它做大之后还会去跟你要利润,要更高的毛利,企业非常被动,然后如果你想去改革的话,也会有阵痛,因为你一改革,经销商不干了,所以就会短期来说对你的业绩造成比较大的一个动荡,这里一个反面例子就是曾经的贝因美,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动荡期。

深度分销

和大经销商制不同的就是所谓的深度分销的经销商制度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我们看这个图,深度分销相对来说它就更扁平一些,它就是企业直接对应到市一级的经销商,他一下把大经销商给打散了,直接一竿子插到底,然后市级下面再去对接县级。以农夫山泉为代表的饮料行业,其实这种深度分销是做的最透的,他没办法,因为产品同质化,它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渠道,渠道层面就比拼谁能耕耘的更细,更密,所以他在深度分销的发力是非常猛的,而且水平也非常高。

深度分销做的比较好的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飞鹤,最适合中国宝宝的品牌定位,也定位的非常精准。

好,这是第一点,蒙牛的大经销商制 PK伊利的深度分销,伊利这个优势很明显,后面伊利再度弯道超车,就是通过自己的渠道的深耕去做大的。

伊利真正超越蒙牛的其实有两把杀手锏,一个是深度分销的渠道的修炼,另一个是品牌跟品类的成功


品类和品牌

品牌和品类方面,伊利做对了什么?

最明显的指标就是超级大单品。什么叫超级大单品呢?超级大单品指的是销售收入在100亿以上的产品,行业内把它定义为超级单品。

超级单品的趋势其实过去几年在不同的快消品行业都有出现,比如最经典的是康师傅的最大单品——红烧牛肉面。在同样的品类里面,超级单品卖得非常好。奶粉行业里的超级大单品是飞鹤星飞帆

伊利和蒙牛也分别都有各自的大单品。我们看看这两家公司单品的数量和每一个单品的销售业绩。

蒙牛

蒙牛最有名的品牌是特仑苏,是高端蛋白奶的一个品牌,05年推出,当时它抓住了常温蛋白奶的升级需求,从非常激烈的价格战一下拔高到高端,价格也提上去。而且他聘请的代言人也非常有特点,比如陈道明、靳东,都是中年人士中的成功形象。对于家庭主妇非常有杀伤力,而家庭主妇一般也是春节送礼的主力。这个品牌的广告词也主打高端路线: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到目前为止它依然是高端白奶销量最大的品牌,占了44%的份额,比伊利的金典还要畅销。这是蒙牛的第一大单品,收入150亿

第二个单品是它的常温酸奶,叫纯甄。纯甄其实是在狙击莫里斯安,也就是光明最早在09年推出的常温酸奶,做得非常成功。但是光明的特点就是它只深耕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它基本都不碰,所以纯甄出来之后增长的非常快,收入过百亿。这是它第二个单品。

第三个单品是07年针对乳酸菌推出了一款非常创新的包装,叫利乐冠,这个品牌名字叫冠益乳,这个单品稍微差一点,它是50亿的销售收入。

特仑苏、纯甄,还有冠益乳是蒙牛的三个大单品,两个百亿,一个50亿,除了这三个品牌之外,蒙牛没有再出现收入规模非常大,非常引人注目的单品了。包括蒙牛大果粒等,基本上都在10~20亿的水平。

特仑苏是05年推出的,纯甄是13年推出的,07年推出冠益乳,这些单品都可以说都是牛根生第一代创业元老打造的品牌,而且品牌的历史也都10多年了,特仑苏已经15年了,其实品牌都有点老化了。

伊利

我们再看伊利,伊利分别针对蒙牛的高端蛋白奶以及纯甄还有冠益乳,推出了对应的品牌。

首先,针对特仑苏,伊利有金典。金典也是超级大单品,而且市占率跟特仑苏非常接近,现在差了4个多点。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第二个是伊利真正的超级大单品安慕希,我觉得它是伊利过去10年最成功的一个单品。它在13年刚推出的时候,收入就非常引人瞩目,在14年一年时间就做到了7个亿,15年做到40个亿,19年破200亿,能够占据常温酸奶市场的53%。而伊利现在液态乳的总收入大概在700亿左右,可见安慕希多么的强悍。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除此之外还有伊利纯牛奶,但是这种中低端奶的品牌也过了百亿,其他的比如优酸乳也是百亿的品牌,其他还有50亿的两个品牌,一个是QQ星,一个是金领冠,10亿以上收入的品牌,包括畅意、舒化奶、谷粒多、味可滋等等。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所以总结一下,伊利的产品矩阵是更为丰富的,它是很明显的一个梯队,从200亿的超级爆品安慕希到10亿的舒化奶等。这个品牌矩阵是高中低不同的层次,非常有梯度,不断地推陈出新。

说完不禁想起了过年去亲戚家做客,无意发现小妹妹一直嚷嚷着要喝的这个饮料竟也是伊利的。

伊利未来的增长点在哪?

上面已经提过市场下沉。单说国内内增市场还很大很大。农村人口多且人均摄入奶量比城镇人口比还低很多。作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也还低很多!单论业态奶制品业务,伊利的天花板,还很远!

另外一个维度

伊利,2030年成为全球第一的食品企业!

从公司的成长逻辑来说,可以把公司分为三个层次。

三流的公司做产品,就是说单个产品他做得非常棒,但是没有品牌,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虽然质量很好很可靠很稳定,但就是没有全国性的口碑跟营销的放大性。

二流的公司做品牌,把营销的不足给补上了,他有自己的品牌典型,像茅台、可口可乐、飞鹤等等,但是它只是在某一个品类上有一个非常明星的品牌,他没有实现多品类,集中在单品上,它很容易到了一个阶段之后,随着行业进入成熟期,它也遇到增长瓶颈。

真正一流的公司是做平台,也就是说他不但一个品类做的做得非常好,有非常明显的品牌,而且它能够形成一个品类的矩阵,相关多元化做得非常成功,比如像雀巢,大家一提雀巢肯定想到的是雀巢的奶粉做的非常不错,然而雀巢的高端水、雀巢的冰淇淋、雀巢的宠物食品,都做得非常棒,它其实是跨品类的。还比如强生,医疗、快消、奶粉饮品也做的非常棒,包括国内的小米、腾讯、阿里,我觉得这个都算是一种平台型的公司。

伊利的品类跟品牌的情况,除了有高端白奶、常温酸奶,也有奶粉,也有冷饮冰淇淋。他现在要做酒饮料,做矿泉水,像即饮咖啡、工作饮料,它基本上就是跨越了乳制品行业,它要从所谓的二流品牌类的公司转型成一流平台类的公司。

我们就看一看,它下一级的发动机、下一级的增长点在哪里?

伊利的营收的二级发动机,我认为5年之内还是依赖于传统的液态奶,尤其是酸奶跟低温酸奶的部分。其次我认为来自于奶粉,奶粉它100亿的水平,很显然跟伊利作为乳品龙头的地位是不匹配的,它至少要追赶上。

如果一旦伊利在饮料的业务能够迅速的实现50亿的突破的话,我觉得伊利在步入所谓平台类的公司,已经完成了第一步,目前为止我觉得伊利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属于一种品牌类的公司,算不上是平台型公司,但是一旦在饮料业务能够实现50亿以上的一个收入,它就成为一个平台型公司,作为平台型公司的估值,我认为可以给的更高一些,对吧?因为它一旦成为平台型公司,很显然它可以打开第二个增长的天花板,就对标雀巢了。这是它所谓的内生增长的部分,也就是靠自己的传统业务原有业务去获取收入增速。

未来我觉得伊利如果要对标雀巢的话,雀巢它其实很多业务,比如宠物,甚至像它的饮品乳品业务是并购而来的,所以我估计伊利一定会去做并购。事实上,关注伊利的公告,也正在不断并购。

你以为伊利只是个奶企么?

伊利的产品线可以说是整个行业中最齐全的,从常温奶、酸奶、奶粉、冰激凌、奶酪等等产品,应有尽有,完全可以满足不同人对奶的不同需求,并且,还能不断研发出更为高端的产品,充分抓住每一次消费升级。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如果大家去逛逛超市,再仔细看一下超市里的新品牌,你会发现,我擦....伊利已经不单单是一家奶制品公司了,他已经不是大家所熟悉的伊利了....

看下图,伊利凭借自己的渠道优势、营销优势,成立了好几个不同的子品牌,分别进军不同的软饮料细分领域。

比如,旗下的植选进军植物奶,开始抢豆本豆的生意;圣瑞思,专门做咖啡饮品,这是要抢雀巢的生意呀;焕醒源,对标红牛;依刻活泉,怎么长得这么像依云?还便宜不少,包装也辣么上档次;依然乳酸菌饮品、气泡水,这又是奔着农夫山泉去的呀....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因此,不难想象,凭借着自己的渠道优势外加营销优势,伊利,其实可以造好多好多子品牌,杀进软饮料市场,以后,中国的可口可乐,可不一定是农夫山泉!

人家伊利一年的营销费用可高达200多亿,销售费用率高达20%+,还不停的在涨...商业世界总是这么奇妙,当所有人都觉得伊利面临天花板的时候,人家悄咪的开始了低温奶布局、扩充产品线至软饮料。

在渠道如此强、营销舍得砸、现金大把大把的情况下,真心觉得现在的软饮料市场,没几家公司打得过伊利。很有可能,今后伊利会成为农夫山泉的主要竞争对手。这样看,公司的估值真是极具性价比!

上面总结整理了各种有关伊利的方方面面分析及研究。相信面对这种可以安心放十年的投资机会,你和巴菲特都不想放过。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还是朱少醒第二大重仓股。另外偷偷说一声,今年伊利千亿营收已完成,据向内部人员了解透露净利润增长两位数。

对于如此优质的中国核心资产,对于他目前的30的市盈率PE,2300亿的市值,你觉得如何?我只能表示50-70倍估值,估值5千亿-万亿市值,也完全合理的!


未来十年仍极度看好的伊利股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雀巢   山泉   奶制品   乳制品   品类   奶粉   酸奶   低温   美文   未来十年   深度   渠道   经销商   收入   股份   品牌   行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