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2021年,有一个话题,反反复复以各种形式冲上微博热搜,且每次都会带来网友的广泛讨论。


这个话题,就是容貌焦虑。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容貌焦虑,是一种新的时代病。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无数人掉进了“颜值即正义”的陷阱。


前段时间,有媒体面向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就容貌焦虑话题展开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近六成的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


你有容貌焦虑吗?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盛夏来临,随着热浪一起到来的,还有火爆全网的“BM风”。


“BM”是意大利快时尚品牌Brandy Melville的首字母缩写,受到很多年轻女孩的追捧。


衣服通常只有XS和S码,女孩们都以能够穿进BM的衣服为炫耀的资本。


网上流传着一张BM女孩的身高体重对照表,用一个个精确的数字,衡量着女性完美身材的标准。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人的身体千差万别,符合某个固定比例,只是低概率事件。


大众媒体推崇视觉感官,我们随便打开手机,就是各种明星、网红的完美形象。


虚拟和现实对比在不断制造焦虑,舆论对女性的外貌越来越严苛,传递着单一审美。


从A4腰、漫画腿、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到今年流行的“精灵耳”。


当影视剧、广告、综艺都在宣扬“白幼瘦”审美时,普通大众也不知不觉卷入这场容貌焦虑中。


只有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用成熟稳定的心态去对抗外界的焦虑和波动。


罗马尼亚摄影师米哈埃拉·诺洛茨说:


这个星球上的女生需要更多的关注,而真正的美,远比我们在媒体上常见的美,要丰富、要深刻。


她用七年时间穷游了50多个国家,旅途所到之处,都会为当地的女性拍摄一些肖像。


在她的镜头下,美没有标准答案。


照片里的女生,坚强、乐观、自信,美得各式各样。


许知远在《吐槽大会》中说:审美的偏狭,是一种智力的缺陷。


我们无需被标准化定义,没有什么标准的美丑。


外在美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无法改变;拥有内在美的人,才是真正拥有这个世界的人。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容貌焦虑逐渐低龄化。


高考后越来越多学生加入到整容大军,希望以更好的面貌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


容貌焦虑已经成为年轻人普遍存在的“心病”。


近日,在《超级演说家正青春》节目中,15岁网红女孩周楚娜分享了自己的整容经历。


13岁开始整容,15岁已整容上百次,花费超过400百万。


在周楚娜的认知里,“长的美的人才有青春,长得丑的人只叫长大。”


她期待通过手术刀从丑小鸭逆袭成白天鹅,从此开启崭新的人生。


但她依然无法走出外貌自卑的怪圈,甚至因为分享整容日记不断遭到网络暴力。


正如她的微博留言区中一位网友所说的:


她最该整的地方不是脸,而是脑子。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图片来源于演说节目《超级演说家·正青春》,侵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比追求美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著名文人梁文道曾说:“别人的目光是囚牢,我们没有被它禁闭的理由。”


这句话就是在为美正名,抛弃外界不友好的枷锁,美本来就广阔且包容。


我们可以爱美,但不应该为别人的眼光而活。


同时,年轻人心智未成熟,父母应当正确及时地引导。


网友@皆非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妈妈跟自己讲的一段话:


你们小女生总是不满意自己的外貌,认为自己腰不够细,眼睛不够大,皮肤不够通透。


但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真心觉得每个年轻的女孩子都好看,胖也好看,瘦也好看。


你们正处于人生最好的时光,却意识不到年轻本来就很美,时常因为这个社会单一的审美标准而自卑。

这段话不仅鼓舞了她很久,同时也治愈了很多深受外貌困扰的人。


外貌是加分项,但内在的涵养却是维持良好关系最重要的因素。


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酝酿了你独特的气质。


当你一旦你停止羡慕别人、欣赏自己,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容貌焦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才是美妙之处。千篇一律的美,真的很无聊。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每个人都在发光,不是每双眼睛都能捕获。


审美是多元化且具有差异性的,无论你是什么样子,都会被人评头论足。


首先你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1)破除错误的认知,不要夸大美貌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颜值的焦虑,是因为夸大了美貌的作用。


心理学上有个很神奇的心理效应,叫「晕轮效应」


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也叫“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一般都与第一印象有关。


根据晕轮效应,我们在看见相貌美和身材好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将更多本不属于他的正面评价加到他身上。


换句话说,人在潜意识里多多少少都是“外貌协会”的成员。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更有甚者,他们将所谓“身材管理”和“自律”及其他优秀品质联系起来,把不够美和性格缺陷联系在一起。


因此我们需要尽量摆脱这种效应的影响,对一个人进行更准确全面的评价。


颜值确实能在人际关系建立的初期,给到我们积极的帮助。


但是在学业、事业、婚姻、亲子关系和健康等人生重大事件里面,颜值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2)避免过度自我审视,学会转移注意力


认知心理学上认为,容貌焦虑的缘起是过度自我审视的状态。


这会造成我们注意力资源的过度收窄。


总是关注自己脸上的斑、发际线的位置、腿的粗细,拿放大镜看自己,越看越不满意,越看越焦虑。


焦虑会加剧注意力收窄,越觉得自己不好看,照镜子就越能看到问题,然后陷入恶性循环。


这属于自我客体化,把自己当作物品一样来定义和评价,并习惯性地对自己的身体以及外貌进行监测,从而导致焦虑。


美貌没有天花板,自卑却有深渊。


再美的容颜也有老去的一天,自信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学会集中注意力,将可自由支配时间用于自我成长,而不是过多地关注于外貌。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3)接纳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赛道


摆脱社会的审美绑架,才能实现真正的审美自由。


辣目洋子,便是一个这样的存在。


在被大眼睛、巴掌脸包围的网红审美下,辣目洋子眼睛小、脸盘大、身材也是微胖。


性格阳光的她,知道自己的长相不符合大众审美,便另辟蹊径,通过短视频来推销自己,并自嘲地给自己起名辣目洋子。


可在舞台上表演的她整个人在发光,没有人说她不美。


她敢穿紧身衣,挑战艺术体操;敢跳探戈,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敢做鬼脸和表情包,给身边的人的带来快乐。


当很多人还在为容貌焦虑的时候,辣目洋子在努力精进表演、学习舞蹈技能。


如今火了的辣目洋子更是身体力行地在宣告:


长相不会限制一个人的能力,美本来就是百花齐放。


她没有执着于自己不符合主流审美的长相,而是走上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的疾病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


一个猎人,他从父辈那儿继承了一把绝世好弓,可是外表却稀松平常。


于是有人对他说:“朋友,你这张弓看起来多么丑陋啊。


应该在上面刻一些花纹,人物什么的,再涂上一层闪亮的金粉,那才跟你相得益彰呢!”


年轻的猎人动了心,果然进城去请了工匠在弓上大大地镂刻了一番。


第二天,他兴致勃勃地拿着弓去打猎,一拉弓弦,“啪”的一声,这弓就断了。


美丽的装饰终究无用,其貌不扬也可能是绝世佳品。


千万不要因为外表的不好看就低估自己,甚至影响自信心与生活。


如果仅仅拥有好看的外表而无内在的品质,这种美也不过是一时的“镜中花,水中月”,一碰即逝。


你问我焦虑吗?


当然有,但不是对容貌。


人生需要焦虑的事情太多了,容貌还排不上队。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长得漂亮,可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活得漂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容貌   焦虑   都会   大众   铺天盖地   美文   外貌   美貌   认知   注意力   自卑   效应   好看   身材   疾病   自我   评价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