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水准如何?大气深刻,为何胡适对《蝶恋花》的评价不高

文·段宏刚

毛主席(1893年——1976年)是近现代公认的诗词大家,一生总共创作了大约150首诗词,这些诗词题材丰富,哲理深刻,意境高远,以大气磅礴为主要风格,不但展现了气吞山河的伟人情怀,而且流露出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1957年5月11日毛主席创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可以说是他的悼亡词的代表作,融悼念、歌颂、激励等多种情感于一体,读起来感人肺腑,全词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主席诗词水准如何?大气深刻,为何胡适对《蝶恋花》的评价不高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主席为悼念妻子杨开慧(1901年——1930年),以及缅怀其他革命同志而作。杨开慧是毛主席恩师杨昌济(1871年——1920年)的女儿,杨昌济早年留学后,回国执教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随即成为一代教育名家。青年毛泽东正好在湖南第一师专求学,因此机缘,两个年轻人相识、相爱。

1920年冬,毛泽东和杨开慧在湖南长沙举办了简朴的婚礼,就这样,两名有文化有思想的年轻人结为一对革命伴侣,开始携手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

婚后的杨开慧,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工作事无巨细,任劳任怨,不但帮助毛泽东整理资料,编写文稿,传送文件,传达指示,发展地下党员,筹办女子夜校,还照料毛泽东的生活起居。

毛主席诗词水准如何?大气深刻,为何胡适对《蝶恋花》的评价不高

正是在这样的合作中,两人建立了既是夫妻又是知己,既是同事又是战友的关系,感情非常深厚。

全心全意帮助毛泽东干革命的杨开慧,被敌人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来对待,湖南军阀甚至悬赏1000大洋抓捕她。

1930年10月下旬,长期奔波在外的杨开慧,因为思念家中老母和孩子,秘密返乡,不料被敌人的密探发觉,敌人随即上门抓走了杨开慧,以及8岁的小儿子毛岸英。

在监狱里,敌人威逼利诱,用各种手段来要挟杨开慧,企图从她口中得到毛泽东的消息,甚至还逼迫她跟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然而,大义凛然的杨开慧始终守口如瓶,只是直截了当地说了一句话:你们休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毛主席诗词水准如何?大气深刻,为何胡适对《蝶恋花》的评价不高

敌人恼羞成怒,看到从杨开慧口中得不到任何消息后,于1930年11月14日,杀害了她。

年仅29岁的革命烈士杨开慧就这样牺牲了。

一个多月后,身在瑞金的毛泽东得知妻子遇害后,悲痛欲绝,含泪给杨老夫人在信中写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毛泽东有一位湖南老乡、朋友兼战友柳直荀(1898年——1932年),早年两人在湖南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情谊。

柳直荀的妻子名叫李淑一(1901年——1997年),出生在湖南长沙望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李肖聃(1881年——1953年)跟杨昌济是多年好友,再加上李淑一和杨开慧两人年龄相当,因此,她们很自然地成为好友。

毛主席诗词水准如何?大气深刻,为何胡适对《蝶恋花》的评价不高

后来,经过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介绍,李淑一认识了柳直荀,两人相知相爱,于1925年结为夫妻。

李淑一、柳直荀结婚后,李淑一在家以养育孩子、侍奉老人为主,柳直荀则跟着毛泽东长期奔波在外干革命事业,为了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这对革命伴侣不得不牺牲掉儿女情长。

没想到他们结婚仅仅7年后,也就是1932年9月,柳直荀在湖北遇害,时年34岁。

听闻丈夫遇害,李淑一整天以泪洗面,夜里常常梦见丈夫。在一次梦中惊醒后,她含泪写下《菩萨蛮·惊梦》,词曰:

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愁多少。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毛主席诗词水准如何?大气深刻,为何胡适对《蝶恋花》的评价不高

这首词以炽热的情感缅怀了夫妻二人走过的岁月,以及因为丈夫离去,给作者带来的令人窒息的伤痛。

1957年5月上旬,毛泽东触景生情,想起好友柳直荀,立即提笔给李淑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若去看直荀的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

接到毛泽东的信后,李淑一第一时间回了信,同时还寄去了自己在1932年写的《菩萨蛮·惊梦》一词,请毛泽东指正。

收到来信后,毛泽东心里五味杂陈,提笔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经典的悼亡词。在信中,毛泽东还给李淑一写道:你失去了革命伴侣、也是我的好友柳直荀,我深表遗憾;我何尝不是失去了革命伴侣、也是你的好友杨开慧呀!

《蝶恋花·答李淑一》写完不久,就被公开发表,后来收录进《毛泽东诗词》。

毛主席诗词水准如何?大气深刻,为何胡适对《蝶恋花》的评价不高

1959年3月11日,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1891年——1962年),无意中读到《毛泽东诗词》,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感言:

看见内地所谓“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共九页。真有点肉麻!其中最末一首即是“全国文人”大捧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没有一句通的!抄在这里。

胡适说“没有一句通的”,他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在这日记末尾,胡适似乎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我请赵元任看此词押的舞,虎,雨,如何能与‘有’韵字相押。他也说湖南韵也无此通韵法。

如果按照这句解释来看,胡适应该要表达“押的韵脚不通”的意思。

毛主席诗词水准如何?大气深刻,为何胡适对《蝶恋花》的评价不高

如果把问题具体到韵脚上,来分析胡适说的话,那么,胡适说的话有几分道理,原因有两个。

其一,在学术研究上,胡适以严谨著称于世,轻易不会对别人的观点评头论足,即使要评论,也必须有充足的证据才会做。

当年,胡适在跟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编辑《新青年》杂志时,他自始至终高举学术的大旗,而其他人或多或少要给杂志中加入时政评论,对这一点胡适很反对,甚至不惜跟同事们把关系闹僵。

这次他评价《蝶恋花·答李淑一》时,不敢自信过头,对于湖南方言是不是可以这样押韵而心里没底,就向赵元任请教。赵元任作为语言学大师,在音韵方面有很高造诣,他说“湖南也无此通韵法”,给了胡适很大信心,因此,胡适敢这样评价。

毛主席诗词水准如何?大气深刻,为何胡适对《蝶恋花》的评价不高

其二,在文化修养上,胡适的造诣本身不低,他这样评价有他的理由和看法。

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对不接地气的文言文十分反对,在写作中,他常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写。然而,胡适自小熟读经书,古文修养并不低,古诗词的鉴赏水平也不差,他甚至创作了不少旧体诗词,对音韵学颇有研究。

结合这两点,从词的格律要求来看,《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格律确实有些问题。

在古诗词中,有一个术语叫“出韵”,也称走韵或落韵。就是说,每首词每一阕每一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押韵,至少要做到每首词每一阕里偶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押韵,也不能上下阕每句词的末字一韵到底,否则,就是出韵了,这是创作诗词的大忌。

毛主席诗词水准如何?大气深刻,为何胡适对《蝶恋花》的评价不高

北宋诗词大家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如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这首词里,上阕中的“细、际、里、意”押韵,下阕的“醉、味、悔、悴”也都押韵,韵律都没有问题。

而在《蝶恋花·答李淑一》里,上阕的末字分别是“柳、九、有、酒”四字,押韵没问题。下阕末字“袖、舞、虎、雨”显然不和韵律,导致这首词读起来缺乏朗朗上口的韵味。

然而,毛泽东写下这首词后,在“作者自注”中写道: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毛主席诗词水准如何?大气深刻,为何胡适对《蝶恋花》的评价不高

可见,精通旧体诗词的毛泽东当然清楚自己这首词出韵了,他担心如果一成不变地进行押韵,按照古韵要求来写的话,势必要影响情感的流露,以及意境的表达,而情感和意境是诗词的灵魂,是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所以,毛泽东决定不予更改,也不理会别人怎么去批评。

这样做,可以看作是“不拘小节”的智慧。胡适如果知道这些还要批评的话,就是多此一举了。

历史上,有许多首经典诗词都是这样写的,并没有因为不拘小节而丧失艺术魅力,也不是说作者不懂格律,而是为了创作需要故意为之。比如,曹操《观沧海》,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商隐《乐游原》,等等,虽然不押韵,但不得不承认它们都很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胡适   诗词   旧体   韵脚   危楼   格律   押韵   惊梦   不拘小节   湖南   美文   意境   大气   水准   伴侣   敌人   深刻   好友   评价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