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从粮食产量来看农业大集体与分田到户孰优孰劣


我们不是从粮食产量来看农业大集体与分田到户孰优孰劣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分田到户以后的粮食产量不见得就比大集体时代的粮食产量高,并且可以找出官方的数据作为证明,觉得分田到户以后的增产不是很明显,主要是科学育种才实现的增产。

既然分田到户以后粮食增产不明显,那还不如回到农业大集体。在很多人看来,农业大集体让农民更有保障,更加适宜农业现代化。这些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分田到户的实际意义。并且,民间支持分田到户的人们,也普遍只是围绕着粮食产量,从分田到户有利于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的角度在考虑,找不到关键点。

在大集体时代,农民普遍只能服从生产队的安排,只能种田。我们可以耕种的土地,人均不到两亩。如果实行农业现代化耕种,一个劳动力至少可以耕种10亩以上的土地。据说,美国的一个农民可以耕种几百亩、甚至上千亩土地。我们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人均耕种10亩以上的土地应该不成问题。问题是,我们人均只有不到两亩地啊!实际上1个人就可以种好了10亩地,我们却用4个人、5个人在种这10亩地。这10亩地的粮食产量,决不可能因为有4个人、5个人在种,就比1个人种增产了3倍、4倍。所以,我们多投入的劳动力,都是不会产生任何效益的劳动力,这就是劳动力过剩。当然,劳动力过剩了,可以安排搞副业。但是,在农业大集体时代,我们的口号是‘’以粮为纲‘’,上级领导只要求粮食高产,下面也就没有几个干部会重视发展副业。全国农村普遍很少副业,主要劳动力都用来种田。人多地少,粮食产量受田亩限制,怎么大丰收也只有那么多。农民全都是在靠田吃饭,人均分到的粮食就普遍不够吃。为了解决人多的问题,我们只好搞计划生育来限制人口增长,然而不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邓公深刻认识到,农业大集体的问题就是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因此,他领导改革开放,要给农民充分的自由。分田到户不仅仅是让农民有了怎么自主安排种田的自由,还有了选择搞副业和出去打工的自由。所以,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最主要是解放生产力。分田到户的结果,就是解放了剩余劳动力。每家每户有一个人种田就够了,剩余劳动力可以自由选择去干点别的活路。原来10亩地几个人种,现在10亩地一个人就可以种好了,多余的劳动力都去搞副业或者打工赚钱。从此,农民不仅有了粮食这一项收入,还有了其他收入。头脑灵活、勤劳肯干的农民,还可以逐渐脱贫致富。分田到户的结果,粮食虽然是与大集体时代同样的产量,可是对于农民来说收入和意义都已经不一样了啊!

分田到户以前,我们的人口只有现在的一半,粮食却不够吃。现在人口翻倍了,我们反而实现了温饱。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能够满足十几亿人口的需求。我们的农业不存在大问题,应该重点关注怎么发展好工业和商业,怎么实现科技强国。我们不是从粮食产量来看农业大集体与分田到户孰优孰劣,而是从分田到户比农业大集体更加方便发展工业和商业,方便搞活经济在考虑。

现代国家普遍都是以发展工业和商业为主,只要工业和商业发展好了,即使遇到粮食问题,也容易解决。没有哪个工业和商业发达的国家会缺粮食,因为他们有钱发展现代化农业,还有钱去国际市场上买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农业   剩余劳动力   副业   人种   美文   劳动力   改革开放   粮食   人口   土地   收入   农民   自由   工业   时代   商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